一种耐磨球等力落球试验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65344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28 16: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磨球等力落球试验机,包括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传动带、第一导板、落球管、落球板和第二导板。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均可转动安装,第一传动轮位于第二传动轮的上方,第一传动轮与第二传动轮之间通过传动带连接。传动带上设有可容纳耐磨球的碗槽。所述碗槽位于传动带的第一侧时,开口斜向上方,位于传动带的第二侧时,开口斜向下方。第一导板的一边位于传动带第二侧的上部。落球管竖直安装,第一导板与落球管的上端连接,第一滚槽与落球管连通,落球板安装在落球管的下方,落球板与第二导板连接,第二导板上设有第二滚槽,第二导板的一边位于传动带第一侧的下部。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对耐磨球进行连续落球试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耐磨球试验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耐磨球等力落球试验机
技术介绍
为了对耐磨球的疲劳寿命进行试验,主要通过对冲击疲劳失效次数直接反映耐磨球的冲击疲劳寿命。在试验的过程中需要反复将耐磨球提高到一定的高度并使其落下,通过记录失效耐磨球的剥落次数、剥落处的面积、破碎次数、造成破碎缺陷等。目前使用的落球试验仪结构复杂,只适合于大型企业的试验室,虽然数据精确,但成本高,而且维护不方便,不适于在车间直接现场试验。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
技术介绍
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耐磨球等力落球试验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耐磨球等力落球试验机,包括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传动带、第一导板、落球管、落球板和第二导板;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均可转动安装,第一传动轮位于第二传动轮的上方,第一传动轮与第二传动轮之间通过传动带连接;传动带上设有可容纳耐磨球的碗槽;所述碗槽位于传动带的第一侧时,开口斜向上方,位于传动带的第二侧时,开口斜向下方;第一导板的一边位于传动带第二侧的上部,且第一导板上设有第一滚槽,从碗槽内落下的耐磨球可进入到第一滚槽内;落球管竖直安装,第一导板与落球管的上端连接,第一滚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耐磨球等力落球试验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传动轮(1)、第二传动轮(2)、传动带(3)、第一导板(4)、落球管(5)、落球板(6)和第二导板(7);第一传动轮(1)和第二传动轮(2)均可转动安装,第一传动轮(1)位于第二传动轮(2)的上方,第一传动轮(1)与第二传动轮(2)之间通过传动带(3)连接;传动带(3)上设有可容纳耐磨球的碗槽(8);所述碗槽(8)位于传动带(3)的第一侧时,开口斜向上方,位于传动带(3)的第二侧时,开口斜向下方;第一导板(4)的一边位于传动带(3)第二侧的上部,且第一导板(4)上设有第一滚槽,从碗槽(8)内落下的耐磨球可进入到第一滚槽内;落球管(5)竖直安装,第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磨球等力落球试验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传动轮(1)、第二传动轮(2)、传动带(3)、第一导板(4)、落球管(5)、落球板(6)和第二导板(7);第一传动轮(1)和第二传动轮(2)均可转动安装,第一传动轮(1)位于第二传动轮(2)的上方,第一传动轮(1)与第二传动轮(2)之间通过传动带(3)连接;传动带(3)上设有可容纳耐磨球的碗槽(8);所述碗槽(8)位于传动带(3)的第一侧时,开口斜向上方,位于传动带(3)的第二侧时,开口斜向下方;第一导板(4)的一边位于传动带(3)第二侧的上部,且第一导板(4)上设有第一滚槽,从碗槽(8)内落下的耐磨球可进入到第一滚槽内;落球管(5)竖直安装,第一导板(4)与落球管(5)的上端连接,第一滚槽与落球管(5)连通,落球板(6)安装在落球管(5)的下方,落球板(6)与第二导板(7)连接,第二导板(7)上设有第二滚槽,第二导板(7)的一边位于传动带(3)第一侧的下部,且沿第二滚槽滚下的耐磨球可进入到碗槽(8)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磨球等力落球试验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金斌明章林邹华良赵东凯马学鹏王吉海王志福
申请(专利权)人:宁国东方碾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