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间接空冷系统的循环冷却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3762904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27 2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间接空冷系统的循环冷却水系统,包括:第一凝汽器,其通过第一循环水母管和第二循环水母管与第一空冷塔连接,第二循环水母管上设有第一循环水泵和第一阀门;第二凝汽器,其通过第三循环水母管和第四循环水母管与第二空冷塔连接,第四循环水母管上设有第二循环水泵和第二阀门;第五循环水母管,其两端分别与第二循环水母管和第四循环水母管连接,设有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采用扩大单元制的运行方式,可以有效的避免在极寒环境温度下空冷管束冻结的问题,同时,夏天还可以降低汽轮机的运行背压,提高间冷机组的运行效率,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间接空冷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间接空冷系统的循环冷却水系统
技术介绍
采用空冷技术是近年来为节约火电厂循环水耗水量而在发电行业逐渐兴起的新型技术。电站空冷技术已经成为在水资源严重短缺地区和坑口地区建设火电节约耗水的一种有效途径。目前用于火力发电厂机组末端冷却的空冷系统主要有直接空冷系统和间接空冷系统,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为针对间接空冷系统的一种改进的循环冷却水系统。间接空冷系统目前在国内得到广泛的推广,其原理为汽轮机排出的乏汽进入凝汽器,被间接空冷系统的循环冷却水冷却;冷却后的乏汽返回锅炉,实现循环利用;冷却后温度升高的冷却水进入间接空冷系统,通过自然通风降低温度,然后再次进入凝汽器对乏汽冷却,实现循环利用。间接空冷系统的空冷管束(又称“冷却三角”),在冷却塔的底部竖直放置。空气在管束外侧流动,冷却水在管束内部冷却降温。冷却塔的底部设有百叶窗,用以调节风量。间接空冷可以节约用水,但是在极寒环境温度下如何避免间接空冷管束的冻结,在高寒地区如何安全过冬,是我国高寒地区间接空冷机组所面临的严峻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间接空冷系统的循环冷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间接空冷系统的循环冷却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凝汽器(1A),其冷却水出口通过第二循环水母管(6B)与第一空冷塔(3A)的冷却水进口连接,所述第一凝汽器(1A)的冷却水入口通过第一循环水母管(6A)与第一空冷塔(3A)的冷却水出口连接,所述第一凝汽器(1A)的出口设有第一循环水泵(2A),所述第二循环水母管(6B)靠近所述第一空冷塔(3A)的一端设有第一阀门(4A);第二凝汽器(1B),其冷却水出口通过第四循环水母管(6D)与第二空冷塔(3B)的冷却水进口连接,所述第二凝汽器(1B)的冷却水入口通过第三循环水母管(6C)与第二空冷塔(3B)的冷却水出口连接,所述第二凝汽器(1B)...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间接空冷系统的循环冷却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凝汽器(1A),其冷却水出口通过第二循环水母管(6B)与第一空冷塔(3A)的冷却水进口连接,所述第一凝汽器(1A)的冷却水入口通过第一循环水母管(6A)与第一空冷塔(3A)的冷却水出口连接,所述第一凝汽器(1A)的出口设有第一循环水泵(2A),所述第二循环水母管(6B)靠近所述第一空冷塔(3A)的一端设有第一阀门(4A);第二凝汽器(1B),其冷却水出口通过第四循环水母管(6D)与第二空冷塔(3B)的冷却水进口连接,所述第二凝汽器(1B)的冷却水入口通过第三循环水母管(6C)与第二空冷塔(3B)的冷却水出口连接,所述第二凝汽器(1B)的出口设有第二循环水泵(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丽艳宋红兵周晓东程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大唐集团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