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机械设备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微流控的液体汇流板。该液体汇流板上设有若干用于安装软管的第一安装结构、与第一安装结构相对应的且用于安装软管的若干第二安装结构以及用于安装电磁阀的固定结构;第一安装结构和与该第一安装结构相对应的第二安装结构位于液体汇流板的不同侧面;其中,第一安装结构用于与电磁阀的进水端相连接,第二安装结构用于与电磁阀出水端相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可以通过液体的流通为基因测序仪提供所需要的试剂,可以节约人力物力,而且操作较为简单,调节较为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械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微流控的液体汇流板。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基因测序技术正成为本世纪推动人类社会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目前,在基因测序技术中,基因测序仪为推动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被广泛运用于生化医学领域,来测定核酸的序列。但是在现有技术中,使用基因测序仪对基因进行检测时,对基因测序所需要的试剂需要人工进行取放,操作较为不便,浪费了人力物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微流控的液体汇流板,可以通过液体的流通为基因测序仪提供所需要的试剂,可以节约人力物力,而且操作较为简单,调节较为方便。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用于微流控的液体汇流板,该液体汇流板上设有若干用于安装软管的第一安装结构、与第一安装结构相对应的且用于安装软管的若干第二安装结构以及用于安装电磁阀的固定结构;第一安装结构和与该第一安装结构相对应的第二安装结构位于液体汇流板的不同侧面;其中,第一安装结构用于与电磁阀的进水端相连接,第二安装结构用于与电磁阀出水端相连接。本技术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通过软管导入的液体可以通过电磁阀从第一安装结构流向与之对应的第二安装结构;在液体的作用下可以从安装在第二安装结构上的软管中流出,用来为基因测序仪提供软管中的相应试剂。从而在实际的应用中,可以节约人力物力,而且操作较为简单,调节较为方便。进一步地,第一安装结构包含用于与软管相连接的安装孔和用于与电磁阀的进水端相连接的导向管,其中,安装孔与导向管相连通。通过软管输入的液体经过导向管流向电磁阀的进水端,从而保证了本技术实施方式的可行性。进一步地,导向管延伸有与电磁阀的进水端相连接的至少两个连接端,且每一个连接端均与第二安装结构相对应。从第一安装结构输入的液体,经过导向管,并且由至少两个连接端流向与连接端对应的至少两个第二安装结构,从而液体可以同时从位于至少两个第二安装结构上的软管流出。进一步地,第二安装结构包含用于与软管相连接的安装孔和用于与电磁阀的出水端相连接的导向管,其中,安装孔与导向管相连通。通过电磁阀的输出端流出的液体,经过导向管流向安装孔,使得液体在液流的作用下从安装于安装孔上的软管流出,从而保证了本技术的可行性。进一步地,其中一个第二安装结构的安装孔的个数至少为两个,且安装孔共用与该安装孔相连通的导向管。从第一安装结构输入的液体,经过导向管,并且由至少两个连接端流向与连接端对应的至少两个第二安装结构,可以同时从位于至少两个第二安装结构上的软管在液流的作用下流出。进一步地,为了节约设计成本,可以将安装孔设计为螺纹孔或者圆柱孔。进一步地,安装电磁阀的固定结构为螺纹孔或者圆柱孔。通过螺纹孔或者圆柱孔可以使电磁阀固定到液体汇流板的固定方式较为牢固且固定成本较低。进一步地,对应于一个电磁阀设置两个所述固定结构。进一步地,液体汇流板上设有若干用于将自身固定在基因测序仪上的固定件。通过固定件可以方便的将该液体汇流板固定到基因测序仪中。进一步地,固定件为定位柱或者定位孔。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用于微流控的液体汇流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技术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用于微流控的液体汇流板。如图1所示,该液体汇流板上设有若干用于安装软管的第一安装结构1、与第一安装结构1相对应的且用于安装软管的若干第二安装结构2以及用于安装电磁阀的固定结构3;第一安装结构1和与该第一安装结构1相对应的第二安装结构2位于液体汇流板的不同侧面;其中,第一安装结构1用于与电磁阀的进水端相连接,第二安装结构2用于与电磁阀出水端相连接。值得一提的是,在图1中,以图所标示的方向为例进行说明(并不仅限于此范例):以左边起前三个第一安装结构1在上面设置,第二安装结构2在下面设置,即前三组的设计方式为上进下出式。紧接着五组的设计方式为上出下进式设计方式。
最后五组的设计方式可以根据实际设计需求设计为上进下出式或者上出下进式。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液体汇流板上设有用于安装软管的第一安装结构1和第二安装结构2;并且将第一安装结构1与电磁阀的进水端相连接,第二安装结构2与电磁阀出水端相连接,使得通过软管导入的液体可以通过电磁阀从第一安装结构1流向与之对应的第二安装结构2。进而可以从安装在第二安装结构2上的软管流出,用来为基因测序仪提供软管中的相应试剂。因此,在实际的应用中,可以节约人力物力,而且操作较为简单,调节较为方便。并且,在实际的应用中可以在第一安装结构1与电磁阀之间设置垫片,或者在第二安装结构2与电磁阀之间设置垫片,垫片可以用来屏蔽电磁阀带来的电磁干扰。值得一提的是,液体汇流板可以设计为透明材质的,比如:可以选取亚克力PMMA(PMMA中文指的是亚克力)材质,用以保证液体汇流板是全透明的。而且亚克力材质更加便于加工生产。另外,液体汇流板的可视效果最好是能够达到人眼从外表面可以看到液体通道的内部环境,从而可以确保液体的通道顺畅,通道内无残留的液体。其中,第一安装结构1可以包含用于与软管相连接的安装孔4和用于与电磁阀的进水端相连接的导向管5,其中,安装孔4与导向管5相连通。通过软管输入的液体经过导向管5流向电磁阀的进水端,从而保证了本技术的可行性。另外,为了节约设计成本,可以将该安装孔4设计为螺纹孔或者圆柱孔。为了满足实际设计的不同需求,其中一个导向管5可以延伸有与电磁阀的进水端相连接的至少两个连接端6,且每一个连接端6均与第二安装结构2相对应。图1中,以一个导向管5延伸出5个连接端6为例进行说明:从第一安装结构1输入的液体,经过导向管5,并且由5个连接端6流向与该连接端对应的5个第二安装结构2,可以同时从位于5个第二安装结构2上的
软管在液流的作用下流出。当然,根据实际的需求,还可以将其中两个导向管5延伸有至少两个连接端6。本实施方式对具体有几个导向管5延伸有至少两个连接端6不做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验的需要作出的数量上的设计变化,均应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另外,第二安装结构2可以包含用于与软管相连接的安装孔8和用于与电磁阀的出水端相连接的导向管9,其中,安装孔8与导向管9相连通。通过电磁阀的输出端流出的液体,经过导向管9流向安装孔8,从而可以从安装于安装孔8上的软管流出,从而保证了本技术的可行性。另外,为了节约设计成本,可以将该安装孔8设计为螺纹孔或者圆柱孔。并且,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可以将其中一个第二安装结构2的安装孔8的个数设计为至少为两个,且安装孔8共用与该安装孔8相连通的导向管9。从第一安装结构1输入的液体,经过导向管9,并且由至少两个连接端流向与连接端对应的至少两个第二安装结构2,可以同时从位于至少两个第二安装结构2上的软管流出。需要说明的是,安装电磁阀的固定结构3为螺纹孔或者圆柱孔。通过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微流控的液体汇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汇流板上设有若干用于安装软管的第一安装结构、与第一安装结构相对应的且用于安装软管的若干第二安装结构以及用于安装电磁阀的固定结构;所述第一安装结构和与该第一安装结构相对应的第二安装结构位于所述液体汇流板的不同侧面;其中,所述第一安装结构用于与电磁阀的进水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安装结构用于与电磁阀出水端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微流控的液体汇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汇流板上设有若干用于安装软管的第一安装结构、与第一安装结构相对应的且用于安装软管的若干第二安装结构以及用于安装电磁阀的固定结构;所述第一安装结构和与该第一安装结构相对应的第二安装结构位于所述液体汇流板的不同侧面;其中,所述第一安装结构用于与电磁阀的进水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安装结构用于与电磁阀出水端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微流控的液体汇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结构包含用于与所述软管相连接的安装孔和用于与电磁阀的进水端相连接的导向管,其中,所述安装孔与所述导向管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微流控的液体汇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管延伸有与电磁阀的进水端相连接的至少两个连接端,且所述每一个连接端均与所述第二安装结构相对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微流控的液体汇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结构包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丹,李建伟,唐海红,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小海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