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潜油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46206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24 00: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潜油泵,包括泵本体和电机,所述泵本体的壳体与所述电机的壳体相连,所述电机的壳体上还开设有进油孔,所述进油孔与所述电机的内部相通,且所述电机的内部与所述泵本体的吸油口连通。在潜油泵进行工作时,油液将首先由电机的壳体上所开设的进油孔进入电机内部,然后再从电机内部通过吸油口进入泵本体,由电机内部经过的油液可以对电机内部进行充分散热,将电机运行所产生的热量及时带走,避免电机的温度过高,从而保证电机具有较高的效率,并使得整个潜油泵具有理想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泵制造
,尤其是涉及一种潜油泵
技术介绍
潜油泵通常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为泵本体,另一部分为带动泵本体运转的电机。众所周知,电机在运转的过程中会产生热量,而目前的潜油泵由于整体浸入油液中,油液本身能够起到一定的散热作用,因而并未对潜油泵的电机位置作散热处理。然而潜油泵在经过长期运行后,仅仅靠浸泡在油液中的方式已经无法将其产生的热量完全带走,这就导致了潜油泵中电机部分的温度升高,影响电机效率甚至损坏潜油泵的电机。因此,如何能够保证潜油泵的电机部分充分散热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潜油泵,以期使得潜油泵的电机部分得到充分散热,从而保证潜油泵具有较高的效率和理想的使用寿命。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潜油泵,包括泵本体和电机,所述泵本体的壳体与所述电机的壳体相连,所述电机的壳体上还开设有进油孔,所述进油孔与所述电机的内部相通,且所述电机的内部与所述泵本体的吸油口连通。优选的,所述电机的壳体上开设有多个所述进油孔。优选的,所述进油孔沿所述电机壳体的周向均匀分布。优选的,任意一个所述进油孔均为沿所述电机的壳体轴向延伸的长条孔。优选的,所述电机的壳体上开设有四个所述进油孔。优选的,还包括套设在所述电机的壳体外部,并且用于过滤所述油液中杂质的过滤网。优选的,所述过滤网呈圆筒状,且其后端与所述电机的壳体后端盖贴合,其前端设置有安装法兰,穿过所述安装法兰的螺钉将所述过滤网安装在所述电机的壳体上。优选的,所述泵本体的吸油口和排油口均位于所述电机输出端的同一侧。优选的,所述泵本体为内啮合摆线齿轮泵,且所述泵本体的内转子和外转子均为粉末冶金转子。优选的,靠近所述泵本体排油口处还设置有一排油封板,所述排油封板固连在所述泵本体的壳体上并与所述泵本体的壳体构成排油腔,所述泵本体的壳体上还开设有与所述排油腔相通的旁通油口,设置在所述泵体的壳体上的旋塞用于封堵和开放所述旁通油口。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中所公开的潜油泵,泵本体的壳体与电机的壳体相连,并且电机的壳体上还开设有进油孔,进油孔与电机的内部相通,电机的内部与泵本体的吸油口连通。可以理解的是,在潜油泵进行工作时,油液将首先由电机的壳体上所开设的进油孔进入电机内部,然后再从电机内部通过吸油口进入泵本体,由电机内部经过的油液可以对电机内部进行充分散热,将电机运行所产生的热量及时带走,避免电机的温度过高,从而保证电机具有较高的效率,并使得整个潜油泵具有理想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公开的潜油泵的剖视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公开的潜油泵中电机的壳体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排油盖板,2为吸油口,3为内转子,4为排油口,5为排油封板,6为旁通油口,7为外转子,8为旋塞,9为前端滑动轴承,10为排油壳体,11为吸油壳体,12为过滤网,13为电机转子组
件,14为后端滑动轴承,15为吸油封板,16为进油孔。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潜油泵,以保证潜油泵的电机部分充分散热,从而保证潜油泵的工作效率和工作可靠性。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公开的潜油泵的剖视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公开的潜油泵中电机的壳体结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中所公开的潜油泵,包括泵本体和电机,如图1中所示,并且泵本体的壳体与电机的壳体相连,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电机的壳体具体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吸油壳体11和与吸油壳体11螺钉连接的吸油封板15;泵本体的壳体也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排油壳体10和设置在排油壳体10上的排油盖板1。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电机的壳体和泵本体的壳体还可以均采用整体式壳体,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核心改进点在于,电机的壳体上还设置有进油孔16,并且进油孔16与电机的内部相通,电机的内部与泵本体的吸油口2连通。在图1中,进油孔16开设在吸油壳体上,在潜油泵进行工作时,油液将首先由电机的壳体上所开设的进油孔16进入电机内部,然后再从电机内部通过吸油口2进入泵本体,由电机内部经过的油液可以对电机内部进行充分散热,将电机转子组件13运行所产生的热量及时带走,避免电机的温度过高,从而保证电机具有较高的效率,并使得整个潜油泵具有理想的使用寿命。为了保证充分的散热,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推荐在电机的壳体上开设多个上述进油孔16,同时考虑到散热的均匀性,多个进油孔16还应当沿电机壳体的周向均匀分布,图1中所展示的潜油泵中,电机的壳体上具体开设了4个进油孔16,相邻两个进油孔16之间的夹角为90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需要还可以开设其他数量的进油孔,本文中对此不作限定。通常情况下,电机会被设计为圆柱状,为了保证电机的两端部位都能够较为均匀的散热,本实施例中的进油孔16优选的为沿电机的壳体轴向延伸的长条孔,如图2中所示。液态油中不可避免的会存在杂质,这些杂质进入电机和泵本体后容易对电机和泵本体造成损坏,为此,本实施例中在电机的壳体外部还增设了过滤网12,该过滤网12套设在电机的壳体外部,如图1中所示,其作用在于过滤油液中的杂质,避免杂质对电机和泵本体造成损坏。过滤网12整体呈圆筒状,套设在电机上之后,过滤网12的后端与电机的壳体后端盖(吸油封板)贴合,过滤网12的前端设置有安装法兰,穿过安装法兰的螺钉将过滤网安装在电机的壳体上。该种安装方式使得过滤网12可以方便的安装、拆检和清洗。请参考图1,本专利技术中,另一核心改进点还在于,泵本体的吸油口2和排油口4均位于电机输出端的同一侧,电机的输出端即电机露出输出轴的一端,由于泵本体的吸油口2和排油口4均位于电机输出端的同一侧,因此整个潜油泵可以设置的更为紧凑,从而有效减短整个潜油泵的轴向尺寸。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泵本体具体为内啮合摆线齿轮泵,如图1中所示,内啮合摆线齿轮泵内仅有两个运动件,分别为内转子3和外转子7,内转子3上的圆弧齿带动外转子7同向转动,当两齿轮相互分离时,在吸油口2处形成负压,从而实现液态油的吸入,当两齿轮相互嵌合时,在排油口4处形成正压,从而将液态油挤压输出,液态油从排油口4处排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泵本体的内转子3和外转子7均采用粉末冶金转子,采用粉末冶金生产内转子3和外转子7的成本低、生产效率高,可以一次成型,并且成型后无需再加工轮齿,而且粉末冶金的转子还可以做成免润滑零件,降低维护成本。如图1中所示,在泵本体靠近排油口4的位置还设置有一排油封
板1,排油封板1固连在泵体的壳体上,并且排油封板1与泵本体的壳体构成排油腔,泵本体的壳体上开设有与排油腔相通的旁通油口6,设置在泵本体的壳体上的旋塞8可以封堵和开放旁通油口6,当排油压差较大时,可以转动旋塞8开放旁通油口6,从而降低油压差。以上对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潜油泵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潜油泵,包括泵本体和电机,所述泵本体的壳体与所述电机的壳体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的壳体上还开设有进油孔(16),所述进油孔(16)与所述电机的内部相通,且所述电机的内部与所述泵本体的吸油口(2)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潜油泵,包括泵本体和电机,所述泵本体的壳体与所述电机的壳体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的壳体上还开设有进油孔(16),所述进油孔(16)与所述电机的内部相通,且所述电机的内部与所述泵本体的吸油口(2)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的壳体上开设有多个所述进油孔(1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潜油泵,其特征在于,且所述进油孔(16)沿所述电机的壳体周向均匀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潜油泵,其特征在于,任意一个所述进油孔(16)均为沿所述电机的壳体轴向延伸的长条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潜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的壳体上开设有四个所述进油孔(16)。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油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设在所述电机的壳体外部,并且用于过滤所述油液中杂质的过滤网(12)。7.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蔺维君卓明胜王晨光颜家桃何国栋谢镇洲廖东升谢蓉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