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敬祥专利>正文

高楼连续逃生缓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72441 阅读:3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高楼连续逃生缓降装置,在高楼窗外墙壁的两侧设有相对的缓降槽,其最末端靠近地面处呈弯弧形,该缓降槽呈凸字型,在较小宽度处为导滑道,而较大宽度处为缓降道,其两内侧壁上有相错设置的缓降块,并在各逃生窗口处设有导入轨;另有缓降杆为一支杆两侧各设有滑轮,该滑轮恰可容纳于缓降槽的导滑道内,并在支杆两端稍内侧处设有三角形缓降体容纳于缓降道内,又在支杆中间设有围绑身体的安全带。(*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高楼连续逃生缓降装置本技术涉及一种高楼连续逃生缓降装置。一般高楼的逃生设备大都使用缓降器(机),即在大楼的外墙上固设有挂架,并在各楼层内放置缓降器,而在发生火警欲逃生时,即取出缓降器将其挂扣在挂架上,然后再取出安全带穿绑于身上,而把身上的安全带的安全扣扣于缓降器的缓降索上,于是爬出墙外利用身体的重量及缓降器的作用,使人体缓缓地安全降至地面,虽然此类缓降设施固然有其方便性及其安全性,但其亦有以下的缺失:1.此类缓降设备仅能使用于较为不高的楼层,因为较高楼层距离地面的距离较长,所以一般的缓降器的缓降索的长度根本不足以到达地面。2.此类缓降设备每次仅能一人使用,即必须在一人缓降至地面时,才可接至第二人使用,所以会耽误紧急逃生的时间,而危及生命的安全。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楼连续逃生缓降装置,其以适当的阻挡缓冲作用,使人体缓缓降落至地面。本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楼连续逃生缓降装置,其不会受到楼层高度的限制,即使再高的高楼亦可以使用。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楼连续逃生缓降装置,使用本缓降设施时,在一人跳下后,待距适当距离且上方无人时,-->即可接着让第二人马上再逃生,故可以一个接着一个逃生,所以可以争取逃生的时间,而让更多的人可以获救。根据本技术提供的高楼连续逃生缓降装置,其主要由缓降槽及缓降杆所构成,其中:该缓降槽的断面概呈凸字型,即较小宽度端为一导滑道,较大宽度端为一缓降道,并在导滑道与缓降道之间由颈部衔接两者,又缓降道外侧面设有防脱离侧板,同时在缓降道内部两侧壁面上设有相互错开的均布排列的缓降块;在高楼各逃生窗口处的缓降槽的内侧方,开设可使该缓降杆的支杆、滑轮及缓降体通过的缺口,同时在缺口处的缓降道背面上下两侧处固设有铰链,其与一导入轨靠近末端处的上下方所设的角座结合固定,即该导入轨可以摆转,该导入轨的断面概呈C形状,其末端呈较大宽度的开口;又在接近地面末端的缓降槽呈弯弧状,并在导滑道内设有等距均布的容槽,且在各容槽内皆设有弧形弹性片,同时弧形缓降槽的最末端设有挡板,并在挡板上设有软形缓冲垫;该缓降杆为一支杆两端设有滑轮,该滑轮恰可容纳入缓降槽的的导滑道内,并在稍内侧的两端再设有缓降体,该缓降体恰可容纳入缓降道内,而支杆中间处设有两挂耳,并于挂耳上设有绑紧身体的安全带;在高楼各逃生窗口外的墙壁外,依楼层的高度以固定座将缓降槽一接着一根的固定在墙壁上,而最末端的缓降槽呈弯弧形,又各逃生窗口处的缓降槽上设置有导入轨,另在各楼层内依人数放置数支缓降杆,使逃生者可以一人接着一人连续逃生。其中,该缓降槽的导滑道两侧处向外伸出两固定片,并在固定-->片上设有均布的固定孔,用以固定座将其固定在墙壁上。由上所述,本技术高楼连续逃生缓降装置,在高楼各逃生窗口外的墙壁上设置缓降槽,又在各逃生窗口处设有导入轨,可以引导缓降杆进入缓降槽内,使缓降杆两端滑轮导滑于缓降槽的导滑道上,并使其上的缓降体与缓降槽的缓降道的缓降块之间产生适当的阻挡缓冲作用,使穿绑在缓降杆安全带上的人体可经缓缓降落至地面,同时在一人跳下逃生后,待距离适当距离且上方无人时,即可连续一人接着一人跳下逃生,而且缓降槽的设置不会受到楼层高度的限制。本技术可由下列的详细说明和附图获得完全的了解,这些详细说明和附图只作说明之用,而不应局限本技术。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3为图1中A-A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缓降槽的结构及其与导入轨、固定座之间的结合关系图。图5为本技术的缓降杆的立体示意图。图6、6A、6B为本技术的缓降槽末端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缓降槽末端结构的导滑道内的剖面图。请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高楼连续逃生缓降装置主要由缓降槽1及缓降杆2所构成,即在各逃生窗口外的墙壁外,依楼层的高度以固定座将缓降槽1一根接着一根的固定在墙壁上,在最末端的缓降槽1′呈向外弯的弯弧形,在各逃生窗口处的缓降槽1上设置有导入轨3,另在各楼层内依人数放置数支缓降杆2,其中:-->该缓降槽1如图3所示,其在逃生窗口外的墙壁外两侧相对设置,而该缓降槽1的断面如图3、4所示概呈凸字型,即较小宽度端为一导滑道11,较大宽度端为一缓降道12,并在导滑道11与缓降道12之间设衔接颈部16,其宽度较小于导滑道11的宽度,而缓降道12的外侧面上设有防脱离侧板17,同时在缓降道12的内部两侧壁面上设有以适当距离错开均布排列的缓降块13,又在导滑道11两侧处向外伸出两固定片14,并在固定片14上设有均布的固定孔15,而缓降槽1即是以固定座4一端的接合部41置入两固定片14之间,然后以螺丝42将两者结合,后将固定座4固定在墙壁上(如图1至3所示);其次,在各逃生窗口处的缓降槽1的内侧方,开设可使该缓降杆2的支杆21、滑轮22及缓降体23通过的缺口10,并在缺口10处的缓降道12背面上下两侧处固设有铰链31,另一导入轨3靠近末端处的上下方固设有角座32,使其与铰链3结合(如图3、4所示),故可让导入轨3在不使用时折收在墙外与墙面成平行,而欲使用时即可向外扳转,使导入轨3旋转伸入室内而与墙壁成垂直状态,同时导入轨3的末端则接靠于缓降槽1的导滑道11外侧壁面上;该导入轨3的断面概呈C形状,其伸入室内端呈较大宽度的开口30(如图2所示),其目的在于使缓降杆2两端的滑轮22易于进入导入轨3内;又在接近地面末端的缓降槽1′呈弯弧状(如图6、7所示),其断面形状如同前述,不同之处在于导滑道11′内设有适当等距均布的容槽18′,并在各容槽18′内设有一弧形弹性片19′,而该弹性片19′的一端固定在容槽18′上,另一端则为活动式,而两相对的弹性片19′之间的距离较小于导滑道11′的宽度,同时在缓降槽1′的最末端设有挡板111′,且在挡板111′内侧面固设一橡胶缓冲垫112′。-->该缓降杆2如图3、5所示,其由一支杆21的两端设有滑轮22,该滑轮22恰可容纳入缓降槽1的导滑槽11内,并在稍内侧的两端再设有呈三角形的缓降体23,该缓降体23恰可容纳于缓降道12内,并在支杆21的中间处设有两挂耳211,使安全带24的两直带241的末端固定于其上,在直带241的适当位置处固设有绑紧身体的横带242,并在横带242的两端设有安全扣243,然后在两直带241的末端处设有可使大腿穿入的套环244,而套环244的外层包履有软性的保护体。由上述各构件,在高楼发生火警时,逃生者人手一支缓降杆2,并都穿套且紧绑好安全带24,将导入轨3扳转入室内(如图3、4所示),然后一人手抓缓降杆2,依序地将缓降杆2两端的滑轮22对准导入轨3的开口30插入,使缓降杆2顺着导入轨3滑入缓降槽1内,然后身体慢慢下沉,使缓降杆2被人体的重量往下降,使滑轮22在导滑道11内滑行,而缓降道12内的缓降块13则对缓降杆2上的缓降体23产生阻挡缓冲作用,使人体缓缓降落下去,而在降落到最末端的缓降槽1′时,因为在其导滑道11′内设有弹性片19′,所以除了因缓降槽1′的弯弧形设计,再加上弹性片19′的作用,使滑轮22的滑行受到阻挡,而更减缓下降的速度,且到最末端时即受挡板111′的缓冲垫112′止挡而顺利安全落出。所以,使用本缓降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楼连续逃生缓降装置,其特征在于由缓降槽及缓降杆所构成,其中:该缓降槽的断面概呈凸字型,即较小宽度端为一导滑道,较大宽度端为一缓降道,并在导滑道与缓降道之间由颈部衔接两者,又缓降道外侧面设有防脱离侧板,同时在缓降道内部两侧壁面上设有 相互错开的均布排列的缓降块;在高楼各逃生窗口处的缓降槽的内侧方,开设可使该缓降杆的支杆、滑轮及缓降体通过的缺口,同时在缺口处的缓降道背面上下两侧处固设有铰链,其与一导入轨靠近末端处的上下方所设的角座结合固定,即该导入轨可以摆转,该导入轨的断面概呈C形状,其末端呈较大宽度的开口;又在接近地面末端的缓降槽呈弯弧状,并在导滑道内设有等距均布的容槽,且在各容槽内皆设有弧形弹性片,同时弧形缓降槽的最末端设有挡板,并在挡板上设有软形缓冲垫;该缓降杆为一支杆两端设有滑轮,该滑轮恰可容纳 入缓降槽的导滑道内,并在稍内侧的两端再设有缓降体,该缓降体恰可容纳入缓降道内,而支杆中间处设有两挂耳,并于挂耳上设有绑紧身体的安全带;在高楼各逃生窗口外的墙壁外,依楼层的高度以固定座将缓降槽一根接着一根的固定在墙壁上,而最末端的缓降槽呈 弯弧形,又各逃生窗口处的缓降槽上设置有导入轨,另在各楼层内依人数放置数支缓降杆。...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高楼连续逃生缓降装置,其特征在于由缓降槽及缓降杆所构成,其中:该缓降槽的断面概呈凸字型,即较小宽度端为一导滑道,较大宽度端为一缓降道,并在导滑道与缓降道之间由颈部衔接两者,又缓降道外侧面设有防脱离侧板,同时在缓降道内部两侧壁面上设有相互错开的均布排列的缓降块;在高楼各逃生窗口处的缓降槽的内侧方,开设可使该缓降杆的支杆、滑轮及缓降体通过的缺口,同时在缺口处的缓降道背面上下两侧处固设有铰链,其与一导入轨靠近末端处的上下方所设的角座结合固定,即该导入轨可以摆转,该导入轨的断面概呈C形状,其末端呈较大宽度的开口;又在接近地面末端的缓降槽呈弯弧状,并在导滑道内设有等距均布的容槽,且在各容槽内皆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敬祥
申请(专利权)人:刘敬祥张维成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