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贺汉庭专利>正文

简便型缓降救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72193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日常生活用品中的一种建筑物或类似物上降人用的装置,它主要由壳体、主轴、刹车块导引构件、刹车块、驱动滑轮、弹簧和吊索组成,它主要是利用驱动滑轮加设齿轮及利用主轴加设齿轮,再配合驱动滑轮的较小直径的导引轮槽等组成的最简便的复式轮系以提高加速作用,而不必使用复杂的加速齿轮系,因而使整个结构得以简化、轻巧化以适合各种场合使用。(*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简便型缓降救生装置本技术涉及日常生活用品中的一种从建筑物或类似物上降人用的装置。从高处降落的救生设备中,见到的已有“高楼火灾逃生装置”,虽然它新颖、实用,但美中不足的是构造复杂、体积庞大以及重量大。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主要由壳体、主轴、刹车块导引构件、驱动滑轮、刹车块、弹簧和吊索所构成的简便型缓降救生装置,它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小巧轻便,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它主要由一壳体、主轴、刹车块导引构件、驱动滑轮、刹车块、弹簧和吊索组成,其中,壳体具有刹车鼓和一开口;主轴是枢设壳体中并穿入刹车鼓内以及主轴设有齿轮;所说的刹车块导引构件是位于刹车鼓内,且是固设于主轴的一端,以及其外缘至少具有二个导引部;驱动滑轮,它每只均各设有齿轮及导引轮槽,这些驱动滑轮是枢设于壳体内,并位于主轴的周围,每只驱动滑轮的齿轮是各自与主轴的齿轮啮合;刹车块是设置于刹车导引构件的导引部内,每只位于导引部内的刹车块是可沿该导引部在主轴与该刹车鼓之间移动;而弹簧的一端是连接刹车块、弹簧的另一端是连接于刹车导引构件上;以及吊索、它是从壳体的开口进入壳体内,并绕经驱动滚轮导引轮槽,后再从开口离开壳体。本技术的结构中,至少有三只导引滚轮,该导引滚轮是枢设于壳体的开口附近,且经过该开口的吊索的两侧均各由至少一只导引滚轮所导引。上述所说的驱动滑轮的齿轮,其节圆直径是大于主轴齿轮的节圆直径,且该驱动滑轮的导引轮槽的直径是小于驱动滑轮齿轮的节圆直径。-->本技术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体积小巧,因此它具有实用性。图1为本技术剖面图。图2为本技术吊环的另一实施例图。图3为图1中的刹车鼓盖(14)拆除后的正面图。图4为图1中的一只壳盖(11)拆除后的正面图。现在结合上述各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一个较佳具体实施例。本技术主要由壳体(15)、主轴(16)、刹车块导引构件(19)、驱动滑轮(22)、刹车块(20)、弹簧(21)和吊索(26)所组成,如图1所示。其中,壳体(15)是由二只壳盖(11)、(12),一只刹车鼓(13)及一刹车鼓盖(14)所组成,壳体(15)具有一开口(25)藉轴心(38)枢设于壳体(15)中央的主轴(16)上,该主轴(16)可在设于壳体(15)内的轴承(17)的支撑下而可以自由转动,该主轴(16)具有齿轮(18);键固于主轴(16)的刹车块导引构件(19)具有数个导引部(27);设于刹车鼓(13)及刹车鼓盖(14)内的数只刹车块(20),每只刹车块(20)的外缘各贴设刹车皮(20a),且其两端均具有导槽(28)或突出部,可分别与刹车块导引构件(19)的导引部(27)滑动接触,以便导引刹车块(20)及刹车皮(20a)在导引部(27)的导引下向刹车鼓(13)靠近、施压或远离刹车鼓(13),连介于刹车块(20)与刹车块导引构件(19)之间的数只弹簧(21),如图1和图3所示;藉由轴心(39)枢设于二只壳盖(11)、(12)内的数只枢动滑轮(22),每只枢动滑轮(22)的外缘均各具有齿轮(23),且均与主轴(16)的齿轮(18)啮合,每只枢动滑轮(22)均各具有导引轮槽(24),且该导引轮槽(24)的直径小于齿轮(23)的节圆直径;所说的吊索(26)是呈环状,并从壳体(15)的开口(25)进入壳体(15)内,先后绕过多个驱动滑轮(22)的导引轮槽(24),如图4所示,最后再从上述的同一开口(25)穿出,为了有效导引吊索(26),在开口(25)处藉轴心(40)枢设三只导引滚轮(29)、(30)、(31)。如图1所示,吊索(26-->)上设有吊环(32),它可吊圈在逃生者的腋下并绕过逃生者的背部,并束紧吊环(32)上的束紧环(32a)。另在壳体(15)上端设有一只吊钩(33),在吊钩(33)上枢销(34)枢设一支弹性钩销(35),可销封在吊钩(33)的进出缺口(36)处。在枢销(34)处设有弹簧(未图示),利用吊钩(33)可在紧急时很容易勾住建筑物上的如铁窗之类的固定物件上。本技术在图2中也显示出吊环(32)的另一实施例。在图1和图4中所示的吊索(26),可采用麻绳或纲索,并在钢索外缘包覆一层橡胶。此外,在驱动滑轮(22)的导引轮槽(24)的导引轮槽(24)的槽底设有多个防滑助(37)。因此当吊索(26)与防滑肋(37)之间即可产生足够的防滑摩擦作用,使吊索(26)与驱动滑轮(22)之间不会打滑。由于导引轮槽(24)的直径小于齿轮(23)的节圆直径,因此形成第一段加速作用。而齿轮(23)的节圆直径又远大于主轴(16)齿轮(18)的节圆直径,因此形成第二段加速作用。利用第一段的第二段的加速作用所形成的总加速作用,必然提高很多,以图所示的实施例为例,可达7.2倍,这足以使刹车块(20)产生足够的离心力,而不必藉助复杂的复式齿轮系统,从而显示出本技术的结构是十分简化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简便型缓降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它主要由一壳体(15)、主轴(16)、刹车块导引构件(19)、驱动滑轮(22)、刹车块(20)、弹簧(21)和吊索(26)所组成,其中壳体(15)具有刹车鼓(13)和一开口(25);该主轴(16)是枢设于壳体(15)中并穿入刹车鼓(13)内,以及主轴(16)具有齿轮(18);该刹车块导引构件(19)是位于刹车鼓(13),内,且固设于主轴(16)的一端,该刹车块导引构件(19)的外缘至少具有二个导引部(27);所说的驱动滑轮(22),每个驱动滑轮(22)均各设有齿轮(23)及导引轮槽(24),该驱动滑轮(22)枢设于壳体(15)内,并位于主轴的周围,每个驱动滑轮的齿轮(23)各自与主轴(16)的齿轮(18)啮合;所说的刹车块(20),它是设置于刹车导引构件的导引部(27)内,每个位于导引部(27)内的刹车块(20)可沿该导引部(27)在主轴(16)与刹车鼓(13)之间移动;所说的弹簧(21),它的一端连接于刹车块(20),而另一端是连接于刹车块导引构件(19)上;以及吊索(26),它是从壳体(15)的开口(25)进入壳体内,并绕经驱动滑轮(22)的导引轮槽(24),然后再从开口(25)离开壳体(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简便型缓降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它主要由一壳体(15)、主轴(16)、刹车块导引构件(19)、驱动滑轮(22)、刹车块(20)、弹簧(21)和吊索(26)所组成,其中壳体(15)具有刹车鼓(13)和一开口(25);该主轴(16)是枢设于壳体(15)中并穿入刹车鼓(13)内,以及主轴(16)具有齿轮(18);该刹车块导引构件(19)是位于刹车鼓(13),内,且固设于主轴(16)的一端,该刹车块导引构件(19)的外缘至少具有二个导引部(27);所说的驱动滑轮(22),每个驱动滑轮(22)均各设有齿轮(23)及导引轮槽(24),该驱动滑轮(22)枢设于壳体(15)内,并位于主轴的周围,每个驱动滑轮的齿轮(23)各自与主轴(16)的齿轮(18)啮合;所说的刹车块(20),它是设置于刹车导引构件的导引部(27)内,每个位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汉庭
申请(专利权)人:贺汉庭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