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光路结构光纤陀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21696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18 05: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成光路结构光纤陀螺,包括光源,光源通过第一光纤连接至第一透镜,第一透镜的后侧依次设有第一偏振分光器、法拉第旋转片、偏振片、第二偏振分光器以及第二透镜,还包括连接在一起的光纤环和相位调制器,所述光纤环通过第二光纤和第三光纤连接至第二透镜,所述第一偏振分光器和第二偏振分光器均由两个光轴正交的单轴双折射晶体组成,还包括探测器,探测器通过第四光纤连接至第一透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无需细径特种光纤,也不需要高精密的在线制作光器件的平台,大大降低产品组装工艺难度,在保证产品精度的同时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为光纤陀螺的市场普及奠定了基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光纤传感
,具体涉及一种集成光路结构光纤陀螺
技术介绍
光纤陀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及优异的性能在惯性测量领域具有广阔市场潜力。目前经典光纤陀螺技术方案如图1所示,它的工作过程是:光源SLD发出的光经光源耦合器分光后,有一半的光进入偏振器,并产生单模单偏振态的光。起偏后的光进入光纤环耦合器,被分成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的两束光满足相干条件,并在光纤环中传播。当光纤环绕其中心轴发生转动后,产生了Sagnac效应,从而使在光纤环耦合器处的干涉光强发生变化。由光电探测器PIN检测出变化的光强,经处理后便得到转动角速度。在光路中加入了相位调制器PZT。经过调制、解调后,得到能区分正反转的线性化输出。但是该经典方案光路制作复杂,加工工艺不成熟,需要高成本的专用设备,需要独立制作出三个光器件才能实现基本功能,导致光路系统体积偏大,且现有工艺制作出的偏振器消光比只有26dB,导致光纤陀螺系统精度偏低,而在线耦合的光电器件耦合效率低下,为提高系统信号信噪比需要加大光源的驱动电流,直接导致光纤陀螺系统功耗过大,限制了其行业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光路结构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集成光路结构光纤陀螺,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源(1),光源(1)通过第一光纤(11)连接至第一透镜(5),第一透镜(5)的后侧依次设有第一偏振分光器(6)、法拉第旋转片(7)、偏振片(8)、第二偏振分光器(9)以及第二透镜(10),第二透镜(10)上连接有光纤环(3),光纤环(3)上连接有相位调制器(4),且光纤环(3)通过第二光纤(12)和第三光纤(13)连接至第二透镜(10),还包括探测器(2),探测器(2)通过第四光纤(14)连接至第一透镜(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光路结构光纤陀螺,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源(1),光源(1)通过第一光纤(11)连接至第一透镜(5),第一透镜(5)的后侧依次设有第一偏振分光器(6)、法拉第旋转片(7)、偏振片(8)、第二偏振分光器(9)以及第二透镜(10),第二透镜(10)上连接有光纤环(3),光纤环(3)上连接有相位调制器(4),且光纤环(3)通过第二光纤(12)和第三光纤(13)连接至第二透镜(10),还包括探测器(2),探测器(2)通过第四光纤(14)连接至第一透镜(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光路结构光纤陀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振分光器(6)和第二偏振分光器(9)均由两个光轴正交的单轴双折射晶体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光路结构光纤陀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振分光器(6)和第二偏振分光器(9)均由两个光轴正交的钒酸钇晶体组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辉毛亚敏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中科华芯测控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