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71229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提供一种呼吸器装置,其包括有一充气的呼吸面罩,以配合不同使用者的脸型,该呼吸面罩的通气口处接设有一连通构件,于连通构件的其中一管道上枢设有一气体供应系统,该气体供应系统可由两个不同来源处的气体所提供,用以当一来源处的气体供应完毕时,则能由另一来源处的气体持续供应,使该呼吸器的气体供应不产生中断;另外,在该连通构件的另一管道上枢设有一过滤装置,由该过滤装置过滤使用者所呼出的气体或飞沫中的病菌,用以使病菌再无法扩散感染。(*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呼吸器装置
本技术是提供一种呼吸器装置,尤指一种令该呼吸器能持续的供应气体,且具有过滤效果,用以使呼吸器在使用上能更为实用、便利。
技术介绍
传统使用的呼吸器装置10a,如图1所示,其大致包括有一呼吸面罩1a,呼吸面罩1a上具有一通气口11a,于该通气口11a处接设有呼吸软管12a,呼吸软管12a的另一端再接设至一氧气钢瓶20a处,另外,在呼吸面罩1a上设有复数个透气孔13a;用以由该氧气钢瓶20a内的氧气提供给无法自行呼吸的病人。然而,上述传统呼吸器装置10a在使用上具有以下缺点:(1)现有的呼吸面罩1a大都是硬性材质,或是已成型好的软性材质,但每位病人的脸型皆不同,常会造成尺寸上的不合,使呼吸面罩1a的周缘无法全部紧密的贴覆于脸部,除造成所供应的氧气的外露,还会使病人体内的病菌扩散传染出去,而造成病菌的感染。(2)现有的呼吸器装置10a因未设有任何的过滤装置,容易使病患体内的病菌扩散传染出去,甚至造成群聚性的感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呼吸器装置,其使该呼吸器装置能持续性的供应维生用的气体,用以使气体的供应不中断。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呼吸器装置,其使该呼吸器装置具有过滤效果,用以使病患的病菌能直接被过滤掉,不再扩散传染出去。本技术的一特征在于该呼吸器装置包括有一充气的呼吸面罩,以配合不同使用者的脸型,该呼吸面罩的通气口处接设有一连通构件,于连通构件的其中一管道上枢设有一气体供应系统,该气体供应系统可由数个不同来源处的气体所提供,用以当一来源处的气体供应完时,则能由另一来源处的-->气体持续供应;另外,在该连通构件的另一管道上枢设有一过滤装置,用以由该过滤装置以过滤使用者所呼出的气体或飞沫中的病菌。本技术的另一特征在于该连通构件包括有一三通连通管,其中间管道与呼吸面罩相枢接,而在三通连通管的两端则分别枢设有可双向转动的连接管,两连接管再分别接设气体供应系统及过滤装置,用以令该呼吸面罩藉由该三通连通管相对于两连接管作转动,以配合使用者的姿势,而两连接管还可相对于三通连通管作转动。本技术的次一特征在于该气体供应系统包括有一三通连通管,其一管道接设气体管路的氧气钢瓶处,其另一管道则与外界空气相连通,用以当氧气从管路输送进来时,其大部份会供应至呼吸面罩,另外一小部份会流至储气袋内,从而当氧气钢瓶内氧气使用完毕时,则可从该另一管道供应外界的空气,而使该气体的供应能持续不断。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做一详细说明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呼吸器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呼吸器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呼吸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呼吸器的剖面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由氧气钢瓶供应气体的动作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由储气袋供应气体的动作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由外界空气供应气体的动作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现有技术的附图标记呼吸器装置    10a    呼吸面罩    1a通气口        1a     呼吸软管    12a透气孔        13a    氧气钢瓶    20a本技术的附图标记-->呼吸器装置    10            呼吸面罩        1通气口        12连通构件      2             三通连通管      21、32中间管道      211           O型环           212连接管        213、214      侦测孔          215密封套        216           气体供应系统    3单向阀        31、37、44    第一管道        321第二管道      322           第三管道        323直通管        33            短管            331气体管路      34            储气袋          35横向管        36            过滤装置        4壳体          41            底座            411上盖          412           导管            42、43过滤材        45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是一种呼吸器装置,请参照图2与图3所示,其是一种供病患使用的呼吸器装置10,其包括有一可充气式的呼吸面罩1,以配合不同使用者的脸型。呼吸面罩1上设有一通气口12,通气口12处接设一连通构件2,本实施例中,该连通构件2具有一个三通连通管21,其三通连通管21的中间管道211与呼吸面罩1的通气口12相枢接,而在三通连通管21的两端外缘处分别套设有密封O型环212,并枢设有可双向转动的连接管213、214,令该呼吸面罩1藉由该三通连通管21相对于两连接管213、214作转动,以配合使用者的姿势,而两连接管213、214还可相对于三通连通管21作转动。另外,可在该三通连通管21上设有一侦测孔215,用以将医疗感测计插入于侦测孔215中,利用该侦测孔215以侦测气压、体温或采样病菌等,而该侦测孔215未使用时则由一密封套216所套设住。请继续参照图3与图4所示,于连通构件2的其中一连接管213上枢设有一气体供应系统3,该气体供应系统3与连接管213间设有单向阀31,其-->单向阀31的控制方向是仅能令气体输入于呼吸面罩1处,而无法再往回逆流。而气体供应系统3可由数个不同来源处的气体所提供,用以当一来源处的气体供应完时,则能由另一来源处的气体持续供应。该气体供应系统3还包括有一个三通连通管32,其第一管道321与连通构件2的连接管213间接设有一直通管33,直通管33上设有一短管331,以接设一气体管路34至氧气钢瓶(图中未示)处,于三通连通管32的第二管道322处则接设有一储气袋35,当氧气从气体管路34输送至三通连通管32内时,其大部份会供应至呼吸面罩1处,另一小部份则经由三通连通管32流至储气袋35内;另外,在第三管道323处枢设有一横向管36,该横向管36是与外界空气相连通,并在横向管36内设有单向阀37,该单向阀37的控制方向还仅能令空气输入于呼吸面罩1处,但无法再往回逆流。该气体供应系统3的供应顺序是先利用一管道(指第一管道321)而由氧气钢瓶处的氧气先予以供应,待氧气钢瓶供应完毕后,再由另一管道(指第三管道323)供应外界的空气。请继续参照图3与图4所示,另外,在该连通构件2的另一管道上枢设有一过滤装置4,其是具有一壳体41,壳体41由底座411及上盖412所构成,于底座411及上盖412的外侧面上皆设有一导管42、43,底座411的导管42是作为排气口用,令从病患所呼出的空气经过滤后再由排气口排放于外界,而上盖412的导管43则与连接管214相接设,并在导管43与连接管214之间还设置在单向阀44,该单向阀44的控制方向是仅能令病患所呼出的空气输入于过滤装置4内,再无法再逆流回去,另外,在壳体41内是放置有过滤材45。请参照图5所示,在使用本技术而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呼吸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呼吸面罩,呼吸面罩上设有一通气口;    一连通构件,其一端接设在通气口上,并具有两连接端;    一气体供应系统,其接设在连通构件的其中一连接端上;    一过滤装置,其接设在连通构件的另一连接端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呼吸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呼吸面罩,呼吸面罩上设有一通气口;一连通构件,其一端接设在通气口上,并具有两连接端;一气体供应系统,其接设在连通构件的其中一连接端上;一过滤装置,其接设在连通构件的另一连接端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呼吸面罩为充气软质面罩。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连通构件具有一个三通连通管,其三通连通管的中间管道与呼吸面罩的通气口相枢接,而在三通连通管的两端外缘处分别套设有密封O型环,并枢设有可双向转动的连接管。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呼吸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三通连通管上设有一侦测孔,于侦测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清昭李清晖李羚婕
申请(专利权)人:崇仁科技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