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器固定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55771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3 02: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呼吸器固定模块,其用于呼吸管,所述呼吸器固定模块包括帽本体、鼻罩结构、第一带体、第二带体及第三带体,帽本体具有第一结合部;鼻罩结构具有鼻罩体及自鼻罩体的左、右侧延伸有二第一组接件及上侧延伸有第二组接件,鼻罩体还延伸有连通管,连通管与呼吸管相互对接;第一带体组接在二第一组接件之间且围设出头围带;第二带体连接于帽本体,第二带体一端环套于呼吸管;第三带体一端固接于第二组接件;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鼻罩体的左、右侧利用第一带体定位,呼吸管利用第二带体与帽本体定位,及帽本体与鼻罩体之间利用第三带体定位,使呼吸器固定模块具有多个定位点,更能防止婴幼儿挣脱呼吸管及鼻罩体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呼吸器固定模块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医疗用面罩,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呼吸器固定模块。
技术介绍
以连续性气道正压呼吸器(ContinuousPositiveAirwayPressure;CPAP)作为无创辅助通气(NoninvasiveAssistedVentilation;NAV)的治疗方式,早已是一种广泛运用在治疗早产儿或新生儿呼吸窘迫症候群的方法。由于CPAP管路固定不良会导致鼻压疮,且管路滑脱会导致呼吸辅助功能不良,而延长呼吸器使用天数,造成早产儿呼吸暂停及心搏过缓合并低血氧的情形,所以舒适配戴及方便固定的呼吸器对婴幼儿而言相当重要。然而,以美国专利公开号US2018093060为例,其揭露一种有效固定呼吸管的婴幼儿帽套,虽能有效降低褥疮产生,但因鼻管处未被固定,婴幼儿激烈活动时仍可能发生鼻管脱落或位移等情形,且鼻管是直接插入婴幼儿鼻腔,婴幼儿容易感到不适更挣扎,进而影响治疗效果。另外,过去的鼻管设计并没有鼻胃管的可能,若设计上有两个可依需要轻易突破的双孔,与病患的鼻孔对应,对于需要使用鼻胃管或者需要经由鼻孔监视的传感器提供便利的通道,提升监控方便性或者喂食的可能。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遂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尽力解决上述问题点,即成为本专利技术人开发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呼吸器固定模块,本专利技术的呼吸器固定模块利用帽本体、第一带体、第二带体与第三带体固定呼吸管及鼻罩结构,避免呼吸管及鼻罩体发生移位或脱落,且透过鼻罩体取代习知鼻管,以达到呼吸器固定模块具有配戴稳固及舒适的优点。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呼吸器固定模块,其用于一呼吸管,所述呼吸器固定模块包括:一帽本体,一鼻罩结构,一第一带体,一第二带体,以及一第三带体;所述帽本体具有一第一结合部;所述鼻罩结构具有一鼻罩体及自鼻罩体的左、右侧延伸有二第一组接件及上侧延伸有一第二组接件,所述鼻罩体还延伸有一连通管,所述连通管与所述呼吸管相互对接;所述第一带体组接在二第一组接件之间且围设出一头围带;所述第二带体连接于帽本体,所述第二带体一端环套于所述呼吸管并且具有一第二结合部,所述第二结合部可调整的配合在第一结合部;所述第三带体一端固接于第二组接件并且另一端具有一第三结合部,所述第三结合部可调整的配合在第一结合部。所述呼吸管、连通管、第二结合部的数量分别为二,所述第二带体具有一中间段及设置在中间段两侧的二侧边段,所述中间段固接于帽本体,所述各侧边段环套于所述呼吸管,所述各第二结合部固接于各侧边段的末端。所述第一结合部与第二结合部为相互对接的一魔鬼毡、一黏贴带、一公母扣或一子母扣,所述第一结合部与第三结合部为相互对接的一魔鬼毡、一黏贴带、一公母扣或一子母扣。所述帽本体设有相对应的一第一穿套口、一第二穿套口及具有设置在第一穿套口与第二穿套口之间的一束紧部。所述帽本体的周缘尺寸自第一穿套口朝第二穿套口方向逐渐递减。所述第二带体设置在第一穿套口与束紧部之间。所述帽本体自第一穿套口的口缘延伸有一下巴带,所述帽本体为一毛线编织物或一针线编织物。所述呼吸器固定模块还包括至少一罩盖,所述鼻罩体设有至少一鼻胃孔,所述罩盖可组卸式罩盖于鼻胃孔。所述连通管的末端具有一圆弧状接头。所述各第一组接件为一第一环圈,所述第一带体的两端分别套接于各第一环圈,所述第二组接件为一第二环圈,所述第三带体一端套接于第二环圈。采用上述方案后,本专利技术通过鼻罩体的左、右侧利用第一带体定位,呼吸管利用第二带体与帽本体定位,及帽本体与鼻罩体之间利用第三带体定位,使呼吸器固定模块具有多个定位点,更能防止婴幼儿挣脱呼吸管及鼻罩体的情况发生。此外,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呼吸管的数量为二,使得本专利技术的呼吸器固定模块具备鼻部两端固定、两侧管路固定及额头固定,共五点固定的方式,以取代习知的鼻管的三点固定。此外,本专利技术的鼻罩体上设计有可依需要轻易突破的鼻胃孔,与病患的鼻孔对应,以提供需要使用鼻胃管或安装经由鼻孔监视的传感器的便利通道,使呼吸器固定模块具有方便监控及喂食的功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一;图2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二;图3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主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中帽本体与第一固定带体的组合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一;图7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二;图8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三。附图标号说明:呼吸管100;圆弧状末端101;鼻胃管200;呼吸器固定模块10;帽本体1;第一结合部11;第一穿套口12;第二穿套口13;束紧部14;下巴带15;鼻罩结构2;鼻罩体21;第一组接件22;第一环圈221;第二组接件23;第二环圈231;连通管24;圆弧状接头241;鼻胃孔25;第一带体3;头围带31;第二带体4;第二结合部41;中间段42;侧边段43;第三带体5;第三结合部51;罩盖6。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专利技术的详细说明及
技术实现思路
,将配合图式说明如下,然而所附图式仅作为说明用途,并非用于局限本专利技术。请参考图1至图8所示,为专利技术一种呼吸器固定模块的较佳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呼吸器固定模块10用于一或复数呼吸管100,呼吸器固定模块10主要包括一帽本体1、一鼻罩结构2、一第一带体3、一第二带体4及一第三带体5。如图5至图6所示,上述帽本体1具有一第一结合部11、设有相对应的一第一穿套口12与一第二穿套口13及具有设置在第一穿套口12与第二穿套口13之间的一束紧部14,帽本体1的周缘尺寸自第一穿套口12朝第二穿套口13方向逐渐递减,以方便套戴于婴幼儿的头部,束紧部14可为设置在帽本体1的打结处(如图6所示)或弹性束带(图未揭示),帽本体1能够包覆婴幼儿整个头部而仅露出面部,更可选择性地透过束紧部14适当的束紧帽本体1上缘,以避免帽本体1从其头部上掉落或滑落,更能够提高婴幼儿套戴的舒适度及维持婴幼儿头部的保暖性。另外,上述帽本体1自第一穿套口12的口缘延伸有一下巴带15,透过下巴带15除可进一步将帽本体1定位于婴幼儿的头部外,还能够辅助婴幼儿将嘴吧闭合,避免氧气从其口中泄漏,以达到治疗的效果。此外,上述帽本体1较佳为适用于新生儿、婴儿、幼儿等儿童的婴幼儿帽套,且帽本体1较佳为一毛线编织物或一针线编织物或其他适合的织物组成,使帽本体1具有一定的弹性,但不以此为限制。如图1至图4、图6至图8所示,上述鼻罩结构2具有一鼻罩体21及自鼻罩体21的左、右侧延伸有二第一组接件22及上侧延伸有一第二组接件23,每一第一组接件22为一第一环圈221,第二组接件23为一第二环圈231,鼻罩体21还延伸有一或复数连通管24,连通管24与呼吸管100相互对接,氧气透过呼吸管100进入鼻罩体21,以利婴幼儿的鼻子吸入。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呼吸管100、连通管24的数量分别为二,各连通管24与各呼吸管100相互对接,但连通管24与呼吸管100的数量与连接方式可视情况调整,不以本实施例为限制。再者,如图4所示,上述连通管24的末端具有一圆弧状接头241,呼吸管100的末端具有一圆弧状末端101,各圆弧状末端101穿接于各圆弧状接头241内,以利呼吸管100与连通管24的装配更加顺畅,并可抵抗呼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呼吸器固定模块,其用于一呼吸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器固定模块包括:一帽本体,一鼻罩结构,一第一带体,一第二带体,以及一第三带体;所述帽本体具有一第一结合部;所述鼻罩结构具有一鼻罩体及自鼻罩体的左、右侧延伸有二第一组接件及上侧延伸有一第二组接件,所述鼻罩体还延伸有一连通管,所述连通管与所述呼吸管相互对接;所述第一带体组接在二第一组接件之间且围设出一头围带;所述第二带体连接于帽本体,所述第二带体一端环套于所述呼吸管并且具有一第二结合部,所述第二结合部可调整的配合在第一结合部;所述第三带体一端固接于第二组接件并且另一端具有一第三结合部,所述第三结合部可调整的配合在第一结合部。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2.20 TW 1081056951.一种呼吸器固定模块,其用于一呼吸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器固定模块包括:一帽本体,一鼻罩结构,一第一带体,一第二带体,以及一第三带体;所述帽本体具有一第一结合部;所述鼻罩结构具有一鼻罩体及自鼻罩体的左、右侧延伸有二第一组接件及上侧延伸有一第二组接件,所述鼻罩体还延伸有一连通管,所述连通管与所述呼吸管相互对接;所述第一带体组接在二第一组接件之间且围设出一头围带;所述第二带体连接于帽本体,所述第二带体一端环套于所述呼吸管并且具有一第二结合部,所述第二结合部可调整的配合在第一结合部;所述第三带体一端固接于第二组接件并且另一端具有一第三结合部,所述第三结合部可调整的配合在第一结合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器固定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管、连通管、第二结合部的数量分别为二,所述第二带体具有一中间段及设置在中间段两侧的二侧边段,所述中间段固接于帽本体,所述各侧边段环套于所述呼吸管,所述各第二结合部固接于各侧边段的末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呼吸器固定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合部与第二结合部为相互对接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清昭颜瑜倩劳斯崔·汤玛斯C
申请(专利权)人:崇仁科技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