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变频控制红外加热的主变呼吸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27566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13 16:16
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变频控制红外加热的主变呼吸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变频控制器、第一红外发生器、第二红外发生器、第一吸湿罐、第二吸湿罐、三通管、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第一湿度传感器及第二湿度传感器等;利用变频红外加热干燥再生技术,解决了传统主变呼吸装置在吸湿剂吸湿饱和失效时需人工进行更换,以及更换过程中还需退出主变重瓦保护装置而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等问题。使用变频控制器,能根据吸湿剂吸湿受潮的程度,控制红外发生器发射红外辐射能的频率,使得该呼吸器内吸湿剂的加热再生均匀、效率高、使用安全等巨大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再生呼吸器,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变频控制红外加热的主变呼吸器
技术介绍
主变在运行中,会通过呼吸管与外界空气产生呼吸作用,如呼吸管上无安装呼吸器,主变直接吸入外界潮湿空气,特别在雨天和湿度大天气更易使主变受潮。传统主变呼吸装置内装有变色硅胶吸湿剂,当其吸湿剂变色硅胶吸湿饱和时,需工作人员携带合格干燥的吸湿剂或装好合格吸湿剂的吸湿罐到主变现场进行更换,在更换过程中主变呼吸管与外界大气直接相通,会引起主变呼吸气流改变,可能导致主变瓦斯继电器重瓦误动的严重故障,因此传统主变呼吸装置在更换吸附剂时必须将主变重瓦保护装置退出后才能进行,退出时间长达3-4小时。传统主变呼吸器安装示意图参见图1。重瓦保护是主变运行最重要保护装置之一,当主变在万一发生产生油流或气流冲击的故障时,瓦斯继电器重瓦会动作,使主变开关跳闸,防止事故的进一步扩大,此时重瓦如退出,将不能切断主变开关,导致事故扩大,甚至造成主变爆炸的严重后果。退重瓦保护装置需经所在单位总工批准后,由运行人员专程到变电站主控室操作,耗工、耗时且耗费甚多。传统主变呼吸装置的另一缺点是,在更换变色硅胶时,卸下吸湿罐后,主变呼吸气流直接与外界大气相通,使得潮气、水分易通过主变呼吸连管侵入主变油中,且更换吸湿剂会造成浪费,同时也容易污染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变频控制红外加热的主变呼吸器,能够循环使用无需更换吸湿剂,避免呼吸器更换吸湿剂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具有变频控制红外加热的主变呼吸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变频控制器、第一红外发生器、第二红外发生器、第一吸湿罐、第二吸湿罐、三通管、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第一湿度传感器及第二湿度传感器;所述三通管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吸湿罐的上端口连接,所述三通管的第一端口设置有第一控制阀;所述三通管的第二端口所述第二吸湿罐的上端口连接,所述三通管的第二端口设置有第二控制阀;所述三通管的第三端口与主变油枕的呼吸管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一吸湿罐、第二吸湿罐内均装有吸湿剂;所述第一红外发生器安装在第一吸湿罐内部的上部、第二红外发生器安装在第二吸湿罐内部的上部;所述第一、第二红外发生器均与变频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变频控制器由外接220伏电源供电;所述第一湿度传感器设置于第一吸湿罐内,所述第二湿度传感器设置于第二吸湿罐内;所述变频控制器的第一输出端通过第一开关与第一红外发生器连接;所述变频控制器的第二输出端通过第二开关与与第二红外发生器连接;所述变频控制器的第一输入端通过第三开关与第一湿度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变频控制器的第二输入端通过第四开关与第二湿度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吸湿剂为变色硅胶。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吸湿罐和所述第二吸湿罐的罐体底部均开设有一呼吸口;所述第一吸湿罐和所述第二吸湿罐的罐体底部均连接有一油杯,该油杯中盛有变压器油;所述呼吸口下端延伸有连通管,该连通管下端开口伸入所述油杯中的变压器油内以形成油封;所述油杯顶部与所述第一吸湿罐或所述第二吸湿罐的罐体底部之间设置有空气呼吸缝隙。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吸湿罐、第二吸湿罐中部玻璃筒均为耐热玻璃制造。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无需更换吸湿剂,解决了传统主变呼吸装置在更换时吸湿剂时需要退出重瓦保护而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使用变频控制器,能根据吸湿剂吸湿受潮的程度,自动控制红外发生器工作频率,当吸湿罐内吸湿剂吸湿受潮严重时,变频控制器开大,控制变频红外发生器的频率升高,增加红外辐射能,当吸湿剂吸湿受潮较少时,降低红外发生器工作频率,节约能源;采用双向红外加热方式,使吸湿剂更加均匀有效的吸收红外辐射能,从而被更加均匀高效的加热、干燥和再生。附图说明图1为传统主变呼吸器安装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具有变频控制红外加热的主变呼吸器。图3为本技术的吸湿罐结构示意图。图4为在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红外发生器发射红外线辐射能对变色硅胶进行加热再生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开启第一红外发生器对第一吸湿罐进行变频控制加热工作原理方框图。图6为本技术的开启第二红外发生器对第二吸湿罐进行变频控制加热工作原理方框图。【标号说明】:1-第一红外发生器,2-第一吸湿罐,3-第一控制阀门,4-第二吸湿罐,5-第二控制阀门,6-三通,7-主变呼吸管,8-第二红外发生器,9-第一湿度传感器,10-第二湿度传感器,11-油枕,12-吸湿罐油杯,13-油杯内油封,14-吸湿罐呼吸口,15-空气呼吸缝隙,16-滤网,17-耐温玻璃筒;18-吸湿剂,19-主变本体,20-变频控制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参见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变频控制红外加热的主变呼吸器,采用双向红外加热方式对主用和备用呼吸器进行循环加热,无需更换吸湿剂,避免传统呼吸器更换吸湿剂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该呼吸器包括变频控制器20、第一红外发生器1、第二红外发生器8、第一吸湿罐2、第二吸湿罐4、三通管6、第一控制阀3、第二控制阀5、第一湿度传感器9及第二湿度传感器10;所述三通管6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吸湿罐2的上端口连接,所述三通管6的第一端口设置有第一控制阀3;所述三通管6的第二端口所述第二吸湿罐4的上端口连接,所述三通管6的第二端口设置有第二控制阀5;所述三通管6的第三端口与主变油枕11的呼吸管7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一吸湿罐2、第二吸湿罐4内均装有吸湿剂18;所述第一红外发生器1安装在第一吸湿罐2内部的上部、第二红外发生器8安装在第二吸湿罐4内部的上部;所述第一、第二红外发生器均与变频控制器20的输出端连接,变频控制器20由外接220伏电源供电;所述第一湿度传感器9设置于第一吸湿罐2内,所述第二湿度传感器10设置于第二吸湿罐4内;所述变频控制器20的第一输出端通过第一开关K1与第一红外发生器1连接;所述变频控制器20的第二输出端通过第二开关K2与与第二红外发生器8连接;所述变频控制器的第一输入端通过第三开关K3与第一湿度传感器9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变频控制器的第二输入端通过第四开关K4与第二湿度传感器10的输出端连接。19为常用主变压器本体。较佳的,所述吸湿剂为变色硅胶,其干燥时为天蓝色,吸湿饱和后转变为粉红色。在使用时工作人员也可以直观地从变色硅胶的颜色来判断其干燥程度。进一步的,第一及第二吸湿罐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3。吸湿罐体底部均连接有一油杯12,该油杯中盛有变压器油;所述呼吸口14下端延伸有连通管,该连通管下端开口伸入所述油杯中的变压器油内以形成油封13;所述油杯顶部与罐体底部之间设置有滤网15,用于滤除主变吸入外接气流所夹带的部分潮气和尘埃。吸湿罐罐体下部还嵌有一滤网16,以隔开吸湿剂与呼吸口并形成一红外加热的空间,减少红外热量散失。较佳的,所述第一吸湿罐、第二吸湿罐中部玻璃筒均为耐热玻璃制造。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变频控制红外加热的主变呼吸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变频控制器、第一红外发生器、第二红外发生器、第一吸湿罐、第二吸湿罐、三通管、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第一湿度传感器及第二湿度传感器;所述三通管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吸湿罐的上端口连接,所述三通管的第一端口设置有第一控制阀;所述三通管的第二端口所述第二吸湿罐的上端口连接,所述三通管的第二端口设置有第二控制阀;所述三通管的第三端口与主变油枕的呼吸管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一吸湿罐、第二吸湿罐内均装有吸湿剂;所述第一红外发生器安装在第一吸湿罐内部的上部、第二红外发生器安装在第二吸湿罐内部的上部;所述第一、第二红外发生器均与变频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变频控制器由外接220伏电源供电;所述第一湿度传感器设置于第一吸湿罐内,所述第二湿度传感器设置于第二吸湿罐内;所述变频控制器的第一输出端通过第一开关与第一红外发生器连接;所述变频控制器的第二输出端通过第二开关与与第二红外发生器连接;所述变频控制器的第一输入端通过第三开关与第一湿度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变频控制器的第二输入端通过第四开关与第二湿度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变频控制红外加热的主变呼吸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变频控制器、第一红外发生器、第二红外发生器、第一吸湿罐、第二吸湿罐、三通管、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第一湿度传感器及第二湿度传感器;
所述三通管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吸湿罐的上端口连接,所述三通管的第一端口设置有第一控制阀;所述三通管的第二端口所述第二吸湿罐的上端口连接,所述三通管的第二端口设置有第二控制阀;所述三通管的第三端口与主变油枕的呼吸管的下端连接;
所述第一吸湿罐、第二吸湿罐内均装有吸湿剂;
所述第一红外发生器安装在第一吸湿罐内部的上部、第二红外发生器安装在第二吸湿罐内部的上部;所述第一、第二红外发生器均与变频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变频控制器由外接220伏电源供电;
所述第一湿度传感器设置于第一吸湿罐内,所述第二湿度传感器设置于第二吸湿罐内;
所述变频控制器的第一输出端通过第一开关与第一红外发生器连接;所述变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晓铭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南平供电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邵武市供电公司林晓铭林舒妍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