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设备和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711568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16 15: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打印设备和控制方法。该打印设备包括:输送辊,用于输送打印介质;打印头,用于将图像打印在打印介质上;滑架,用于支持打印头并且能够在与输送辊的轴向平行的方向上移动;以及检测部,用于检测输送辊的转动量。检测部是旋转编码器,该旋转编码器包括被设置成与输送辊同轴的码盘。滑架能够移动至滑架与码盘在与输送辊的轴向垂直的方向上重叠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打印设备和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在以喷墨打印设备为代表的打印设备中,诸如纸张等的打印介质的输送精度影响图像质量。为了提高打印介质的输送精度,提出了通过检测输送辊的转动量来控制该输送辊的驱动的技术。日本特开2013-78908公开了使用旋转编码器来检测输送辊的转动量的打印设备。在日本特开2013-78908的打印设备中,旋转编码器的码盘被设置成与输送辊同轴。码盘例如还可以设置在用于驱动输送辊的马达或者该马达和输送辊之间的齿轮轴上。然而,在码盘如日本特开2013-78908中那样被设置成与输送辊同轴的情况下,设备几乎不受齿轮间隙的影响,这使得在转动量的检测精度方面具有优势。在码盘被设置成与输送辊同轴的情况下,可以将码盘的位置设置在具有打印头的滑架的移动路径上。为了避免滑架和码盘之间的干扰,将码盘配置在滑架的移动范围外侧的位置。滑架的宽度越大,则需要将码盘配置在外侧更远的位置。因此难以减小打印设备的装置宽度(输送辊在轴方向上的宽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在提供与输送辊同轴的码盘的情况下减小了装置宽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面,提供了一种打印设备,包括:输送辊,用于输送打印介质;打印头,用于将图像打印在所述输送辊所输送的打印介质上;滑架,用于支持所述打印头,并且能够在与所述输送辊的轴向平行的方向上移动;以及检测部,用于检测所述输送辊的转动量,其中,所述检测部包括旋转编码器,所述旋转编码器包括被设置成与所述输送辊同轴的码盘,以及所述滑架能够移动至所述滑架与所述码盘在垂直于所述输送辊的轴向的方向上重叠的位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打印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打印设备包括:输送辊,用于输送打印介质;打印头,用于将图像打印在所述输送辊所输送的打印介质上;滑架,用于支持所述打印头,并且能够在与所述输送辊的轴向平行的方向上移动;以及检测部,用于检测所述输送辊的转动量,其中,所述检测部是旋转编码器,所述旋转编码器包括被设置成与所述输送辊同轴的码盘,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使所述滑架在与所述输送辊的轴向平行的方向上移动;以及利用所述打印头将图像打印在所述打印介质上,其中,在进行所述移动时,在至少满足预定条件的情况下,使所述滑架移动至所述滑架与所述码盘在垂直于所述输送辊的轴向的方向上重叠的位置。通过以下(参考附图)对典型实施例的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明显。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打印设备的一部分的结构的立体图;图2A是沿图1中的I-I线截取的截面图;图2B是图1所示的打印设备的一部分的结构的说明图;图3是图1所示的打印设备的控制电路的框图;图4A和4B是图1所示的打印设备的一部分的结构的说明图;图5A和5B是图1所示的打印设备的一部分的结构的说明图;图6是实施例和比较例在滑架的移动范围和码盘的布置方面的差异的说明图;图7A~7D是检测部的说明图;图8A~8C是光接收元件阵列的说明图;图9是光接收元件阵列的说明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根据附图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注意,“打印”不仅包括诸如字符和图形等的重要信息的形成,而且还与图像、图形和图案等是重要还是不重要以及图像、图形和图案等是否要被可视化成人们在视觉上可认知的无关地,宽泛地包括打印介质上的图像、图形和图案等的形成或介质的处理。在本实施例中,假定“打印介质”是纸张,但也可以是布或塑料膜等。另外,除非另有规定,否则“上游侧”和“下游侧”是指打印介质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和下游侧。图中的箭头X、Y和Z表示互相垂直的3个方向。在根据本实施例的打印设备放置在水平面上的情况下,X方向和Y方向是彼此垂直的水平方向,并且Z方向是垂直方向。图像打印时的打印介质的输送方向可以被称为副扫描方向,并且与该副扫描方向垂直的方向可以被称为主扫描方向。在本实施例中,Y方向对应于主扫描方向,并且X方向对应于副扫描方向。图1是示意性示出根据与图像打印有关的本实施例的打印设备A的结构的立体图。图2A是沿I-I线截取的截面图。在本实施例中,将说明本专利技术应用于连续型喷墨打印设备的情况。然而,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适用于其它类型的打印设备。设备的结构打印设备A包括进给部(未示出)、输送辊8、从动辊9、排出辊10和从动辊11,作为被配置成输送打印介质的组件。进给部例如包括:托盘,其中在该托盘上堆叠打印介质;进给辊,其将托盘上的打印介质进给至输送辊8;以及分离辊,其压向进给辊并且防止错误的多薄片输送。输送辊8包括诸如金属轴等的轴8a。将氧化铝的磨粒等粘着于轴8a的外表面。为了精确地输送打印介质,进行用于将磨粒粘着于金属轴的外表面以增加针对打印介质的摩擦阻力的处理,由此提高打印介质的输送精度。注意,输送辊8可以由轴和覆盖该轴的外表面的橡胶等的筒状构件所构成。输送辊8在Y方向上延伸,并且输送辊8的轴以可转动的方式受到支持。输送辊8是驱动力经由动力传递构件13传递至的驱动辊。在本实施例中,动力传递构件13是被设置成与输送辊8同轴的齿轮(以下有时也被称为齿轮13),并且固定于轴。动力传递构件13可以根据驱动力传递机构采用与齿轮不同的任何组件。例如,在带传动机构中,动力传递构件13可以采用诸如带轮等的其它转动构件。从动辊9是压向输送辊8并且进行转动的夹送辊。在Y方向上同轴地设置和排列多个从动辊9。输送辊8和从动辊9之间的夹持部夹持进给部(未示出)沿箭头D1的方向进给的打印介质,并且利用输送辊8的驱动将打印介质沿X方向输送至下游侧。注意,检测部S(后面将说明)检测输送辊8的转动量。排出辊10由轴和覆盖该轴的外表面的橡胶等的筒状构件所构成。排出辊10配置在输送辊8的下游侧,并且在Y方向上延伸。排出辊10是驱动力经由动力传递构件15传递至的驱动辊。在本实施例中,动力传递构件15是被设置成与排出辊10同轴的齿轮(以下有时也被称为齿轮15)。动力传递构件15可以根据驱动力传递机构采用与齿轮不同的任何组件。在本实施例中,从动辊11包括配置在Y方向上的多个正齿轮,这些正齿轮压向排出辊10并且进行转动。输送辊8和从动辊9所输送的打印介质于台板12和打印头1之间通过。然后,排出辊10沿箭头D2的方向输送并排出打印介质。齿轮13和中间齿轮14彼此啮合,并且中间齿轮14和齿轮15彼此啮合。诸如马达等的驱动源的驱动力例如传递至齿轮13并且再传递至齿轮15。输送辊8和排出辊10可以共用驱动力。代替地,输送辊8和排出辊10可以具有单独的驱动源。在台板12上,打印头1将图像打印在由输送辊8输送来的打印介质上。在本实施例中,打印头1是包括用于排墨的孔口并且可以利用墨来打印图像的喷墨打印头。打印头1例如可以被配置成使用加热器等对孔口中的墨进行加热,利用热引起墨的膜沸腾,并且利用膜沸腾的气泡的生长或收缩所引起的压力变化从孔口排墨。打印头1受滑架3支持。打印头1可以与滑架3分离。滑架3呈顶部开口的盒形。打印头1配置在滑架3的底部。在沿X方向观看的情况下,滑架3从输送辊8的上方延伸至排出辊10的上方。滑架3的上游侧端部受轨道4支持。轨道4是具有C字形截面并且在Y方向上延伸的构件。滑架3可以根据轨道4的引导在Y方向上移动。换句话说,滑架3可以与输送辊8的轴向平行地移动。结果,打印头1可以在Y方向上在台板12上移动。带6和码条(code strip)7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打印设备,包括:输送辊,用于输送打印介质;打印头,用于将图像打印在所述输送辊所输送的打印介质上;滑架,用于支持所述打印头,并且能够在与所述输送辊的轴向平行的方向上移动;以及检测部,用于检测所述输送辊的转动量,其中,所述检测部包括旋转编码器,所述旋转编码器包括被设置成与所述输送辊同轴的码盘,以及所述滑架能够移动至所述滑架与所述码盘在垂直于所述输送辊的轴向的方向上重叠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3.03 JP 2015-0417771.一种打印设备,包括:输送辊,用于输送打印介质;打印头,用于将图像打印在所述输送辊所输送的打印介质上;滑架,用于支持所述打印头,并且能够在与所述输送辊的轴向平行的方向上移动;以及检测部,用于检测所述输送辊的转动量,其中,所述检测部包括旋转编码器,所述旋转编码器包括被设置成与所述输送辊同轴的码盘,以及所述滑架能够移动至所述滑架与所述码盘在垂直于所述输送辊的轴向的方向上重叠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所述打印头通过将墨排出至所述打印介质来打印图像,所述滑架支持储墨器,以及所述滑架能够移动至所述储墨器与所述码盘在垂直于所述输送辊的轴向的方向上重叠的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所述打印头能够在所述滑架位于所述位置的情况下将图像打印在所述打印介质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所述检测部包括:至少一个发光元件;以及光接收元件阵列,其配置有多个光接收元件,其中,所述码盘位于所述发光元件与所述光接收元件阵列之间,以及所述多个光接收元件在所述码盘的圆周方向上排列成圆弧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所述多个光接收元件排列在以所述码盘的转动中心为中心的虚拟圆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设备,其中,所述码盘的直径不大于35mm。7.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内田春男徳田秀一池田笃史
申请(专利权)人:佳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