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及便携用电子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707951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15 01: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及便携用电子设备。照明装置具有包括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元件和在侧面具备有与发光元件对置的光入射部的导光板,导光板从第1面出射照明光。在光入射部,在与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设置有多个包括使轴线方向朝向导光板的厚度方向的凹曲面的圆柱形透镜面。圆柱形透镜面包括曲率半径为0.5mm以下、优选曲率半径为0.2mm以下的圆弧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备有导光板及发光元件的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及便携用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在具备有反射型的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中,因为无法利用透射光,所以采用称为所谓的前光源的照明装置。在如此的照明装置中,使光从导光板的侧面入射,使照明光从导光板的厚度方向的一方的面出射。在此,在用于便携用电子设备的显示装置中,作为光源采用发光二极管等的发光元件。此时,从省电等的观点出发,需要以数量少的发光元件对显示面板均匀地进行照明。可是,如示于图7(a)地,在导光板50的光入射部55包括平坦面的情况下,即使从发光元件40出射发散光,也会在入射于导光板50时折射,使得发散角变小。其结果是,在图5(e)中,如以斜线区域表示从导光板50出射的照明光中强度相对地较低的区域P5地,在从光入射部55离开的区域强度相对地较低的区域P5较宽地扩展,并且在位于光入射部55的两侧的区域P6中,照明光的强度相比于其他的区域显著变低。还有,即使在导光板50的光入射部55为平坦面的情况下,如果使光入射部55从图像显示区域1a充分地离开,就能够改善在位于光入射部55的两侧的区域P6中的强度下降,但是该情况下,照明装置会大型化。另一方面,关于导光板50的光入射部55,如示于图7(b)地,提出如下构成:在与轴线方向L558正交的方向设置多个包括使轴线方向L558朝向导光板50的厚度方向的凸曲面558的圆柱形透镜面559(参照专利文
献1)。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7106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可是,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构成中,即使从发光元件出射发散光,发散角也会比光入射部为平坦面的情况变小。因此,难以消除如示于图5(e)的强度分布的不均匀。尤其是,如示于图5(e)地,在相对于发光元件与光入射部对置的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在导光板的最大宽度尺寸比设置光入射部的范围的宽度尺寸极度地大的情况下,难以消除如示于图5(e)的强度的不均匀。鉴于以上的问题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在发光元件的个数少的情况下也能够缓解从导光板出射的照明光的强度不均匀的照明装置、具备有如此的照明装置的显示装置及具备有如此的显示装置的便携用电子设备。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照明装置的一个方式特征为:具有发光元件和导光板,所述导光板在侧面具备与所述发光元件对置的光入射部,并从厚度方向的一方的面出射照明光;在所述光入射部,在与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设置有多个包括使所述轴线方向朝向所述导光板的厚度方向的凹曲面的圆柱形透镜面。在本专利技术中,因为在设置于导光板的光入射部,在与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设置有多个包括使轴线方向朝向导光板的厚度方向的凹曲面的圆柱形透镜面,所以从发光元件出射的发散光通过圆柱形透镜面而使得发散角进一步扩大。因此,在导光板之中的即使位于光入射部的两侧的区域,从发光元件出射的光也会充分地到达。从而,从导光板的一方的面因为即使从位于光入射部的两侧的区域也可具有充分的强度地出射照明光,所以能够缓解照明光的强度的不均匀。并且,因为在设置于导光板的光入射部中,形成多个圆柱形透镜面,所以即便使光入射部与发光元件接近,也能够缓解照明光的强度不均匀。因此,能够谋求照明装置的小型化。本专利技术在如下的情况下应用则有效:在相对于所述发光元件与所述光入射部对置的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所述导光板的最大宽度尺寸比设置所述光入射部的范围的宽度尺寸大。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所述圆柱形透镜面是曲率半径为0.5mm以下的圆弧面,进一步优选为曲率半径为0.2mm以下的圆弧面。在本专利技术中,能够采用:在与所述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相邻的所述圆柱形透镜面彼此相连的方式。在本专利技术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在与所述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相邻的所述圆柱形透镜面之间,设置有与所述发光元件的发光面平行的面。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所述发光元件为发光二极管。具备有应用本专利技术的照明装置的显示装置的特征为:具有与所述导光板的所述一方的面对置的显示面板。该情况下,能够采用所述显示面板为反射型的显示面板的方式。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能够用于便携用电子设备等各种电子设备。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的一个方式的说明图。图2是表示用于应用本专利技术的照明装置及显示装置的发光元件之一例的说明图。图3是表示用于应用本专利技术的照明装置及显示装置的导光板的光入射部之一例的说明图。图4是表示入射于导光板的光的光线分析结果的说明图。图5是表示从用于应用本专利技术的照明装置及显示装置的导光板出射的照明光的强度分布的说明图。图6是具备有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的便携用电子设备的说明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参考例涉及的导光板的光入射部的说明图。符号的说明1··显示装置,1a··图像显示区域,10··显示面板,11··第1
基板,12··第2基板,13··电光层,20··粘接剂层,30··照明装置,40··发光元件,41··发光二极管,45··发光面,50··导光板,51··第1面,52··第2面,53··突出部,54··侧面,55··光入射部,59··光散射部,100··便携用电子设备,120··主体部,130··带状部,140··显示部,550··圆柱形透镜面,551··凹曲面,552··面,L551··轴线方向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还有,在以下的说明所参照的附图中,用于使各层和/或各构件在图面上成为可以识别的程度的大小,按每个层和/或每个构件使比例尺不同。(显示装置的构成)图1是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的一个方式的说明图,图1(a)、(b)分别是显示装置的俯视图及显示装置的H—H’剖面图。示于图1的显示装置1具有显示面板10和具备有与显示面板10对置配置的导光板50的照明装置30。在本方式中,显示面板10为电泳面板、反射型液晶面板、MEMS元件、光干涉元件等的反射型的显示面板,具有第1基板11、与第1基板11对置配置的透光性的第2基板12和设置于第1基板11与第2基板12之间的显示层13。在第1基板11中与第2基板12对置的面及在第2基板12中与第1基板11对置的面,形成对显示层13进行驱动的电极(未图示)。在本方式中,显示面板10为电泳面板。在如此的反射型的显示面板10中,如以箭头P示于图1(b)地,从第2基板12侧入射的照明光在以显示层13和/或第1基板11侧反射而从第2基板12侧出射的期间通过显示层13被进行光调制,对图像进行显示。(照明装置30的构成)照明装置30作为所谓的前光源而构成,具有发光元件40和在侧面54具备有与发光元件40对置的光入射部55的透光性的导光板50。在本方式
中,导光板50通过透光性的粘接剂层20粘接于显示面板10的第2基板12。导光板50例如包含折射率为1.5~1.6的透光性的树脂,在本方式中,导光板50例如包括聚碳酸酯(折射率=1.59)。在如此的照明装置30中,从发光元件40出射的光在从导光板50的光入射部55入射于导光板50的内部之后,一边在沿导光板50的厚度方向相对置的第1面51及第2面52之间反复反射一边在导光板50内行进,并从第1面51及第2面52之中的位于显示面板10侧的第1面51(厚度方向的一方的面)将照明光出射于显示面板10。然后,照明光在通过显示面板10被进行光调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发光元件;和导光板,其在侧面具备与所述发光元件对置的光入射部,从厚度方向的一方的面出射照明光,在所述光入射部,在与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设置有多个圆柱形透镜面,所述圆柱形透镜面包括使所述轴线方向朝向所述导光板的厚度方向的凹曲面。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3.05 JP 2015-0432621.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发光元件;和导光板,其在侧面具备与所述发光元件对置的光入射部,从厚度方向的一方的面出射照明光,在所述光入射部,在与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设置有多个圆柱形透镜面,所述圆柱形透镜面包括使所述轴线方向朝向所述导光板的厚度方向的凹曲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相对于所述发光元件与所述光入射部对置的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所述导光板的最大宽度尺寸比设置所述光入射部的范围的宽度尺寸大。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形透镜面是曲率半径为0.5mm以下的圆弧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林英和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