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海军专利>正文

差速自动防坠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0770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差速自动防坠器,它的主要构成是外壳(1)、(2),主轴(3),发条(4),钢丝绳(5),转轮(6),制动齿(7)和复位拉簧(8),其特征在于:发条(4)安装在转轮(6)的内腔中,发条(4)的一端固定在主轴(3)侧面的狭逢(12)中,另一端固定在转轮(6)的内壁上;钢丝绳(5)安装在转轮(6)外缘的凹槽内,主轴(3)穿过转轮(6)两侧面的中心孔并固定在外壳(1)、(2)的内侧;转轮(6)两侧面中心孔内镶装有铜套(9)、(10),转动轴(11)穿过制动齿(7)上、下面的孔并固定在外壳(1)、(2)的内侧。(*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差速自动防坠器(一)
:本技术涉及一种人体防坠保护器,特别是一种差速自动防坠器,它是防登高作业人员意外坠落的安全防护器具。(二)
技术介绍
:目前,已有多种形式的防坠器,都解决了登高作业人员的防坠落问题,就现有技术而言,无论是采用“轴套联体的轴承结构”还是采用“棘轮棘爪”结构,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如防坠器给出的活动范围不足、棘齿的模数与棘爪的模数不统一,造成防坠器强制制动或制动率不能达到100%等。(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而研制的一种差速自动防坠器,它是采用双“U”形结构的制动齿和转轮组成制动部分,制动齿视转轮的转速差自动动作,确保防坠器的钢丝绳拉出速度≥1米/秒时,防坠器制动,确保人身安全。差速自动防坠器的主要构成是由外壳1、2,主轴3,发条4,钢丝绳5,转轮6,制动齿7和复位拉簧8等组成,制动部分由转轮6两侧外缘的制动齿与双“U”形制动齿7组成。制动齿7为上、下面对称,单面为左、右对称的“U”形制动齿。转动轴11穿过制动齿7上、下面的孔并固定在外壳1、2上。该产品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工作安全可靠,外形美观,是现有产品的替代产品。(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制动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图4的右视图。图4是本技术制动齿的主视图。图5是本技术图4的左视图。图6是本技术主轴的结构示意图。-->(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如图1、2所示。差速自动防坠器主要由外壳1、2,主轴3,发条4,钢丝绳5,转轮6,制动齿7和复位拉簧8等组成。制动部分由转轮两侧外缘的制动齿与双“U”形制动齿组成。参见图3、4、5,制动齿7为上、下面对称的“U”形,单面为左、右对称的“U”形制动齿,转动轴11穿过制动齿7上、下面的孔并固定在外壳1、2的内侧。如图1、6所示,发条4的一端固定在主轴3侧面的狭逢12中,另一端固定在转轮6的内壁上,钢丝绳5安装在转轮6外缘的凹槽内。主轴3穿过转轮6两侧面的中心孔,固定在外壳1、2的内侧;转轮6两侧面的中心孔内镶装铜套9、10。如图1、2所示。本技术装配完成后,外壳1、2上端经尼龙绳、钢丝绳5的下端分别装有防脱落挂钩,上端挂钩固定在工作点上方的结构架上,下端挂钩挂在工作人员的安全带上。当工作人员在工作点附近移动时,钢丝绳5以小于1米/秒的速度拉出,制动齿7释放转轮6;转轮6转动将发条4压缩,使钢丝绳5始终处于收紧状态,钢丝绳5自由收放;工作人员一旦失足坠落,钢丝绳5的拉出速度大于1米/秒,转轮6带动制动齿7动作,在钢丝绳5被拉出10厘米以内,将转轮6制动,钢丝绳5被止住,使工作人员不能坠落。危险排除后,解除钢丝绳5受力,在发条4的作用下,转轮6反方向转动将制动齿7复位,释放转轮6,防坠器又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差速自动防坠器,它的主要构成是外壳(1)、(2),主轴(3),发条(4),钢丝绳(5),转轮(6),制动齿(7)和复位拉簧(8),其特征在于:发条(4)安装在转轮(6)的内腔中,发条(4)的一端固定在主轴(3)侧面的狭逢(12)中,另一端固定在转轮(6)的内壁上;钢丝绳(5)安装在转轮(6)外缘的凹槽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鹏云李昆澜张海军
申请(专利权)人:张海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