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软土岩溶地基加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07188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13 08: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松软土岩溶地基加固结构,包括岩溶层、硬土层、松软土层、褥垫层及路基,松软土层中设置有多排刚性加固桩,刚性加固桩桩底均穿透松软土层并插入硬土层中,刚性加固桩桩顶连接在所述褥垫层底部;岩溶层上部与所述硬土层下部进行压力注浆,形成一体式的注浆加固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上部松软土层的地基管桩加固以及对下部岩溶层的注浆处理,以实现高速铁路松软土岩溶地基的加固目的,可增加地基的复合压缩模量,有效提高地基承载力,保证松软土岩溶路基的稳定性,大大减少路基的工后沉降,为高速铁路的安全运营提供高度平顺和稳定的轨下基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岩土工程
,具体地指一种针对高速铁路建设施工中的松软土岩溶地基加固结构
技术介绍
为保证轨道结构的平顺性和行车安全,高速铁路对地基稳定性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作为路基变形的主要部分,地基变形的沉降控制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松软土路基的压缩性高,在外部荷载作用下会产生较大的工后沉降和不均匀沉降,且其地基抗剪强度不足以承受上部结构物的自重和外荷,路基产生局部或整体剪切破坏,影响路基的正常运行;而岩溶路基一般表现为溶洞顶板坍塌引起的路基坍陷破坏而引起的路基下沉。由此可见,在松软土岩溶地基上修建高速铁路,必须对松软土和岩溶同时进行处理,需要采取有效加固措施控制路基的工后沉降,保证轨道结构的长期稳定。国内外对于单独的(松)软土路基和岩溶路基都有一定的研究,但对于松软土和岩溶同时存在的路基,其沉降控制、地基处理方法尚未展开针对性研究,还没有能同时满足上述要求的路基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保证路基长期稳定性及满足路基沉降控制要求的松软土岩溶地基加固结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松软土岩溶地基加固结构,包括岩溶层、依次位于所述岩溶层上方的硬土层、松软土层、依次铺设在所述松软土层上方的褥垫层及路基,其特征在于:所述松软土层中沿线路方向设置有多排刚性加固桩,所述刚性加固桩桩底均穿透松软土层并插入硬土层中,所述刚性加固桩桩顶与松软土层顶面平齐,所述刚性加固桩
桩顶连接在所述褥垫层底部;所述岩溶层上部与所述硬土层下部进行压力注浆,形成一体式的注浆加固区。优选地,所述刚性加固桩为预应力管桩或CFG桩。进一步地,所述刚性加固桩按正方形或正三角形布置。进一步地,所述刚性加固桩顶部浇筑有桩帽。优选地,所述褥垫层包括从下至上依次铺设的底碎石层、下中粗砂层、土木格栅、上中粗砂层和顶碎石层。进一步地,所述路基底部两侧设置有脚墙。优选地,所述注浆加固区厚度为8~12m,其中,所述注浆加固区位于所述岩溶层中的土石界面上方的厚度为3~5m,位于所述岩溶层中的土石界面下方的厚度为5~7m。本技术通过对上部松软土层的地基管桩加固以及对下部岩溶层的注浆处理,以实现高速铁路松软土岩溶地基的加固目的,可增加地基的复合压缩模量,有效提高地基承载力,保证松软土岩溶路基的稳定性,大大减少路基的工后沉降,为高速铁路的安全运营提供高度平顺和稳定的轨下基础。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褥垫层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参考图1,本实施例的一种松软土岩溶地基加固结构,包括岩溶层4、依次位于岩溶层4上方的硬土层3、松软土层2、依次铺设在松软土层2上方的褥垫层8及路基1,在路基1底部两侧设置有用于路基坡脚防护脚墙9。本实施例在松软土层2中沿线路方向设置有多排刚性加固桩7,刚性加固桩7可采用预应力管桩或CFG桩,刚性加固桩7按正方形或正三角形布置,其桩径为0.3~0.5m,桩间距为宜为桩径的3~5倍;刚性加固桩7桩底均穿透松软土层2并插入硬土层3中,以提高松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和复合压缩模量,并有效控制地基沉降;刚性加固桩
7桩顶与松软土层2顶面平齐,刚性加固桩7桩顶设置有桩帽,并连接在褥垫层8底部;岩溶层4上部与硬土层3下部进行压力注浆,形成一体式的注浆加固区6,注浆加固区6能够防止因地下水位波动引起岩溶塌陷的现象。参考图2,本实施例的褥垫层8为0.6m,它包括从下至上依次铺设的底碎石层8.1、下中粗砂层8.2、土木格栅8.3、上中粗砂层8.4和顶碎石层8.5。褥垫层8能使得路基1荷载均匀的分布于地基上,有效地提高桩和桩间土应力分配,减小不均匀沉降。本实施例的注浆加固区6厚度为8~12m,其中,注浆加固区6位于岩溶层4中的土石界面5上方的厚度为3~5m,位于岩溶层4中的土石界面5下方的厚度为5~7m。注浆加固区6可以作为隔水层,能够防止因地下水位波动引起岩溶塌陷的现象。本实施例通过对上部松软土层的地基管桩加固以及对下部岩溶层的注浆处理,以实现高速铁路松软土岩溶地基的加固目的,可增加地基的复合压缩模量,有效提高地基承载力,保证松软土岩溶路基的稳定性,大大减少路基的工后沉降,为高速铁路的安全运营提供高度平顺和稳定的轨下基础。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的结构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松软土岩溶地基加固结构,包括岩溶层(4)、依次位于所述岩溶层(4)上方的硬土层(3)、松软土层(2)、依次铺设在所述松软土层(2)上方的褥垫层(8)及路基(1),其特征在于:所述松软土层(2)中沿线路方向设置有多排刚性加固桩(7),所述刚性加固桩(7)桩底均穿透松软土层(2)并插入硬土层(3)中,所述刚性加固桩(7)桩顶与松软土层(2)顶面平齐,所述刚性加固桩(7)桩顶连接在所述褥垫层(8)底部;所述岩溶层(4)上部与所述硬土层(3)下部进行压力注浆,形成一体式的注浆加固区(6);所述刚性加固桩(7)为预应力管桩或CFG桩;所述刚性加固桩(7)顶部浇筑有桩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松软土岩溶地基加固结构,包括岩溶层(4)、依次位于所述岩溶层(4)上方的硬土层(3)、松软土层(2)、依次铺设在所述松软土层(2)上方的褥垫层(8)及路基(1),其特征在于:所述松软土层(2)中沿线路方向设置有多排刚性加固桩(7),所述刚性加固桩(7)桩底均穿透松软土层(2)并插入硬土层(3)中,所述刚性加固桩(7)桩顶与松软土层(2)顶面平齐,所述刚性加固桩(7)桩顶连接在所述褥垫层(8)底部;所述岩溶层(4)上部与所述硬土层(3)下部进行压力注浆,形成一体式的注浆加固区(6);所述刚性加固桩(7)为预应力管桩或CFG桩;所述刚性加固桩(7)顶部浇筑有桩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松软土岩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祥晏军陈占张文顾湘生熊林墩李小和倪岳艳杨丽琼汤霞赵新益熊朝辉田浩萍陈世刚王勇刚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