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顾一如专利>正文

高楼逃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69470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高楼逃生装置,包括:一系具,由一可穿套于人体肩膀与腰部的系带,其系带的水平位置至少一侧连结一系环;一主索,为长条状,其一端处有一索钩,而整条等距设置若干索环;一短带,为长度少于一公尺的带状物,两端各连结一短钩;一长带,也为带状物,长度对应两倍于两索环间的距离,两侧端也各有一长钩组成。该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高楼发生火灾时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迅速逃离火场,避免伤害。(*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楼逃生装置本技术涉及一种高楼逃生装置。由于工商业的蓬勃发展,改变了人们居住方式,由传统的农牧部落式进而为都会型,所以,举世各国均有人口朝向都市迁移与聚集的现象。为顺应这种趋势,使得人们的居住屋宇也因此而改变,由于都市的土地有所限制,所以,屋宇即往高处兴建,以台北市而言,动辄数十层的大楼,且低楼层的公寓也逐渐拆除而兴建更高层的建筑。建筑的高层化,虽然可做到土地的充分利用,大幅提高土地的经济价值,但唯一不好的是衍生所谓公共安全的问题,如火灾即为一例,而以大楼失火而言,近年来均造成极大的伤亡,令人触目惊心。实际上,分析伤亡的原因,绝大部份是由于缺乏逃生设备所致,所以,被固于室内而为浓烟所害,令人惋惜,特别值得人们深思与探讨。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当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人们被困在楼内而被浓烟呛到窒息而死的严重危险,从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能迅速逃离火场的高楼逃生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高楼逃生装置,其包括:一系具,由一可穿套合在肩膀与腰部的系带,系带下方的至少一侧水平位置连结一系环或两个系环,两个系环之间通过系带连接固定;一主索,为长条状,其一端处具有一索钩,而整条等距设置若干个索环;一短带,为长度少于一公尺的带状物,两端各连结一短钩;一长带,也为带状物,长度对应两倍于两索环间的距离,两侧端也各具有一长钩;该系具穿套于逃生者身上,且主索的索钩固定于建物,短带的一短钩钩合于系具系环,另一端钩合于主索的第一个索环,而长带穿越该第一个索环后,两端的长钩钩合于系环,在逃生者离开建物后,再将短钩自第一个索环脱离,并下降至第二个索环后,-->再将短钩钩合于第二个索环并解开长钩,再将长钩穿越第二个索环后钩合于系环,如此依序操用而完成下降逃生;该逃生装置还包括一个可容置主索,系具,短带及长带的箱体,该箱体连结于主索并固定于建物,而免除索钩的设置;装置中的长钩长度为两倍于两索环之间的距离;其短带不长于一公尺,长带以不长于10公尺为佳。本技术的优点:经实施本技术,可迅速地逃离高楼火场而至户外,免除居住高楼的居民高楼起火而被浓烟呛到窒息的危险,且经由反复操作,则可抵达地面,并因此而得以从容逃生的时间,以利救生人员救生作业。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案对本技术进行详细地说明:图1:本技术的各部件立体分解图。图2至图8:本技术的操作顺序示意图。图面说明如下:系具  1     主索  2     短带  3长带  4     箱体  5     系带  11系环  12    索钩  21    索环  22短钩  31    长钩  41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逃生装置由一系具1,一主索2,一短带3,一长带4及/或一箱体5所组合而成。其中,系具1由可穿套于人们肩膀与腰部的系带11,系带系在腰上后,其型系具下方至少一侧水平线上连结一系环12,或系带两端各连接一个系环12,而其系环12间结合通过系带11连接牢固,以负荷或支撑一人或一人以上的体重,如150公斤以上为佳,而系带11及系环12的材质相同,主索2是一种可负重的绳索,如可以用钢绞线外覆高分子管做成,其长度依大楼高度而设定,如30公尺(10层楼),45公尺(15层楼)…等;其一端具有可供与梁柱等连结的接头,如钩类的索钩21,且其后依固定及预设距离(如5公尺)各设一索环22,前述的系具1与主索2的连结必须具有支撑或荷重人体的牢度。短带3为一带体,其尺寸不超过1.5公尺为佳,且为可支撑与负荷人体重量,而其两端,则各连结一钩状物的短钩31,如图所示,是一种人常见且-->易于操作的弹片钩,而其连结牢固,也以可支撑人体重量为佳。长带4为一带体,长度较长,以对应于前述两系环12间距离的两倍如10公尺为佳,以方便操作,前述的短带3两端各连结一钩状物长钩41,而其连结牢度,足以支撑人体的重量。为便于储存时的收藏,主索2可卷曲并与系具1,短带3及长带4同时放置在一箱体5内。再参阅图2至图8,当本技术操作时,身居高楼的居民得知火警后,则首先将本技术的逃生装置取出,并将系具1穿套于肩膀与腰部间,将主索2的索钩钩合于建筑物或固定的设施,如窗框上,并将短带3的短钩31的一钩钩合于系环12,且长带4的长钩41的一个钩子钩合于系环12,而另一端的短钩31钩合于第一个索环22,长带2穿越该第一个索环22并钩合于系环12(如图2),使用者即可离开建物而呈图3所示,此时,使用者为系于离第一个索环22的短带3长度;而后,使用者再将短带3的短钩31自第一个索环22分离,使用者(逃生者)则下降至距离第一个索环22下方长带4一半长度的距离(图4),即位于第二个索环12处,而后,再将短带3钩合于第二个索环22并使长带4自系环12脱离(图5),此时逃生者则又下降至距第二个索环22一短带3的距离,且再将长带4穿越第二个索环22并钩合于系环12上(图6及图7),而后,再使短带3自第二个索环22脱离,而逃生者又下降至第二个索环22下方长带4一半的距离,即位于第三个索环22处,再将短带3钩合于第三个索环22并解开长带4而后又将长带4穿越第三个索环22并钩合于系环12,再解开短带3并下降,如此反覆实施,即可安全的下降以至地面。本技术实施时,也可如图所示的将放置系具、主索等的箱体5固定于屋内,而主索2连于该箱体5,如此,则可免除索钩21的设置及另行钩合于建物的程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楼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由一可穿套在人体肩膀与腰部的系带做成*型的系具,其系带的水平线至少一端连结一系环;一长条状主索,其一端处有一索钩,而整条等距设置若干个索环;一长度少于一公尺的短带,两端各连结一短钩;一长 带,长度对应两倍于两索环间的距离,两侧端各有一长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楼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由一可穿套在人体肩膀与腰部的系带做成型的系具,其系带的水平线至少一端连结一系环;一长条状主索,其一端处有一索钩,而整条等距设置若干个索环;一长度少于一公尺的短带,两端各连结一短钩;一长带,长度对应两倍于两索环间的距离,两侧端各有一长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维德
申请(专利权)人:顾一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