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枝锯用外转子无刷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692684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09 09: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枝锯用外转子无刷电机,属于电动工具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刷电机体积大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高枝锯用外转子无刷电机,包括机壳和主轴,所述主轴上安装有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所述机壳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机壳罩在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外侧,所述转子组件设置在定子组件外侧,所述转子组件包括转子和设置在转子外侧的风叶,所述转子带动风叶转动时,外界空气从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机壳内并从所述出风口流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动工具
,尤其涉及一种高枝锯用外转子无刷电机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高枝锯一般采用有刷磁钢电机这种结构,这两种电机的工作效率不高,对于有限电源容量的直流手持式高枝锯来说,高的工作效率是个很重要指标,可以延长高枝锯的使用时间。基于这点,现在有少数的生产厂家开始在直流高枝锯上使用无刷电机,由于无刷电机具有低速、高扭矩的特点,直流高枝锯采用无刷电机直接输出的方式驱动链条,免去了齿轮箱减速传动部分,减少了传动损耗,但是,链条的高速运动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由于无刷电机头部散热不良,导致无刷电机温度过高而失效,为此设计了可散热的无刷电机,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无刷电机的风叶安装在无刷电机的主轴上,并且风叶随着主轴的转动而转动,这样设置不仅延长了无刷电机的轴向长度,还增大了无刷电机的整体体积和占用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提供一种高枝锯用外转子无刷电机,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的特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枝锯用外转子无刷电机,包括机壳和主轴,所述主轴上安装有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所述机壳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机壳罩在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外侧,所述转子组件设置在定子组件外侧,所述转子组件包括转子和设置在转子外侧的风叶,所述转子带动风叶转动时,外界空气从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机壳内并从所述出风口流出。本技术中的高枝锯用外转子无刷电机的风叶安装在转子的外侧上,缩短了无刷电机的轴向长度,使得无刷电机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减小了无刷电机的体积和安装空间。第一具体实施方案:所述风叶设置在转子靠近进风口的位置。如此设计,更加容易吸入和排出空气。第二具体实施方案:所述无刷电机还包括与主轴连接的油泵和连接在机壳内的导风罩,所述导风罩罩在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外围,所述油泵安装在导风罩上,所述转子组件通过带动主轴转动,以使油泵泵出润滑油。油泵置于机壳内部,避免了外界对油泵产生的损害,同时又能有效避免外界灰尘脏污油泵进而污染润滑油,延长了油泵的使用寿命,此外,油泵安装在导风罩上,减轻了机壳的承重能力,简化了机壳的结构,美化了机壳的外观。第三具体实施方案:所述导风罩上设有固定轴,所述油泵固定在所述固定轴上。如此设计,可增强对油泵的固定作用。第四具体实施方案:所述导风罩与机壳之间设有与进风口连通的第一通道,所述导风罩与转子组件之间设有与出风口连通的第二通道,所述导风罩上设有用于连通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若干个导风孔,所述导风罩用于将从进风口吸入的空气引导至出风口处。导风罩能够对进入机壳内的气流起到良好的分流作用,提高无刷电机的散热效率。第五具体实施方案: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设置在机壳的后端。如此设计,能够使进入机壳内的气流能够流经机壳内部的所有空间,提高了无刷电机的散热效率。第六具体实施方案:所述转子上设有通风孔。如此设计,使得气流进入定子内,并对定子和转子的内侧面进行降温。第七具体实施方案:所述转子组件与定子组件之间设有与通风孔连通的流通间隙。如此设计,使得空气可以经过所述流通间隙冷却定子的外圆面和转子的内圆面,增大了无刷电机的散热面积,降低了无刷电机工作时的温升。第八具体实施方案:所述定子组件包括定子和定子支架,所述定子支架安装在主轴上并与机壳后端连接,所述定子套装在定子支架的外侧。如此设计,
可对定子的安装起到良好的固定和支撑作用。第九具体实施方案:所述油泵与主轴通过蜗轮蜗杆结构连接。本技术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高枝锯用外转子无刷电机的结构轴向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高枝锯用外转子无刷电机的结构径向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高枝锯用外转子无刷电机的装配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和3所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的高枝锯用外转子无刷电机,包括机壳1、主轴2、转子组件3和定子组件4,主轴2的后端安装有链轮6,前端通过蜗轮蜗杆结构与油泵7连接,本技术中主轴2上设有蜗杆的一端为前端,另一端为后端,因此在其他结构中,以靠近蜗杆的一端为前,远离蜗杆的一端为后,机壳1、转子组件3和定子组件4安装在主轴2上,其中机壳1上设有进风口10和出风口11,机壳1既可以是一体式结构,也可以是分体式结构,为了便于将机壳1安装在主轴2上,本技术中的机壳1为分体式结构,包括机壳罩和机壳底座,机壳底座安装在主轴2的后端,机壳罩装配在机壳底座上,定子组件4包括定子40和定子支架41,定子支架41的两端通过轴承安装在主轴2上,并与机壳底座连接,定子40安装在定子支架41的外侧,定子支架41可对定子40的安装起到良好的固定和支撑作用。转子组件3包括转子30和若干
个风叶31,转子30固定在主轴2上,风叶31周向间隔设置在转子30的外圆面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中的风叶31设置的位置缩短了无刷电机的轴向长度和体积,具有结构紧凑的特点。再者,此时风叶31属于主动件,减少了多级传动过程中的能量损失,具有省电节能的特点。如图2至3所示,在机壳1内还设有导风罩5,导风罩5罩在转子组件3的外围,主轴2的前端向导风罩5外延伸并位于机壳1内,在机壳1与导风罩5之间设有第一通道15,第一通道15与进风口10连通,在导风罩5与转子组件3之间设有第二通道53,第二通道53与出风口11连通,在导风罩5上设有用于连通第一通道15和第二通道53的若干个导风孔50,转子30转动时,带动风叶31周向转动,使机壳1内部产生低压,外界空气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从进风口10进入机壳1内,并形成冷却气流,冷却气流从第一通道15内经导风孔50进入第二通道53,并在风叶31的转动下,从出风口11流出。冷却气流在流动过程中会带走油泵7和转子组件3产生的热量,有效降低无刷电机的温度。此外,导风罩5上的导风孔50能够对进入机壳1内的冷却气流起到良好的分流作用,防止冷却气流在机壳1内部回流,提高风叶31的排风效率,提高无刷电机的散热效率。本技术中的导风罩5的角部设为倒圆角,有助于对冷却气流进行导向作用。本技术的转子30的前端面上还设有若干个通风孔300,转子组件3与定子组件4之间设有流通间隙34,流通间隙34与通风孔300相通,如此进入第二通道53内的冷却气流经通风孔300分流可进入流通间隙34,从而冷却定子40的外圆面和转子30的内圆面,增大了无刷电机的散热面积,降低了无刷电机工作时的温升。为了使冷却气流能够贯穿机壳1的内部,对机壳1的内部进行全方位的散热,本技术中的进风口10和出风口11优选设置在机壳1的后端的上下两侧,即进风口10设置在机壳底座的后端面靠上的位置,出风口11设置在机壳底座的后端面靠下的位置,为了使得机壳底座的加工更加简单,本技术中的机壳罩设有缺口,机壳罩与机壳底座装配完成后,缺口与机壳底座之间形成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枝锯用外转子无刷电机,包括机壳和主轴,所述主轴上安装有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所述机壳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机壳罩在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外侧,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组件设置在定子组件外侧,所述转子组件包括转子和设置在转子外侧的风叶,所述转子带动风叶转动时,外界空气从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机壳内并从所述出风口流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枝锯用外转子无刷电机,包括机壳和主轴,所述主轴上安装有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所述机壳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机壳罩在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外侧,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组件设置在定子组件外侧,所述转子组件包括转子和设置在转子外侧的风叶,所述转子带动风叶转动时,外界空气从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机壳内并从所述出风口流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枝锯用外转子无刷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叶设置在转子靠近进风口的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枝锯用外转子无刷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无刷电机还包括与主轴连接的油泵和连接在机壳内的导风罩,所述导风罩罩在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外围,所述油泵安装在导风罩上,所述转子组件通过带动主轴转动,以使油泵泵出润滑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枝锯用外转子无刷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罩上设有固定轴,所述油泵固定在所述固定轴上。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枝锯用外转子无刷电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建陈洁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亚特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