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功耗电子压力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691991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09 07: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功耗电子压力计,属于仪表仪器技术领域,包括压力传感器单元、恒流源单元、传感器控制单元、放大器单元和主控单元,采用低功耗设计,适用于长期监测的压力测试现场,采用恒流源设计和单电源仪表放大电路,保证了测量的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仪表仪器

技术介绍
在各种液体、气体的压力测试中,有些现场需要测试很长时间,最长要求达到1年,而普通压力计最多使用半年。另外,受压力计外径和空间的限制,不可能增加许多电池,而且即使能增加电池,也会造成设计和成本的上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低功耗电子压力计,采用低功耗设计,适用于长期监测的压力测试现场,采用恒流源设计和单电源仪表放大电路,保证了测量的精度。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低功耗电子压力计,包括压力传感器单元、恒流源单元、传感器控制单元、放大器单元和主控单元,压力传感器单元包括压力传感器G1、电容C10和电阻R7,压力传感器G1的4脚和2脚之间并联有电容C10,压力传感器G1的3脚与地之间串联有电阻R7;恒流源单元包括运放IC3、电阻R3、电阻WR1、电阻WR2、二极管D2和电容C17,运放IC3的1脚连接压力传感器G1的1脚,运放IC3的2脚连接压力传感器G1的3脚,运放IC3的3脚通过电阻WR2连接地线,运放IC3的3脚通过电阻WR1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地线,二极管D2的正负极之间并联有电容C17,二极管D2的负极还通过电阻R3与运放IC3的8脚连接;传感器控制单元包括三极管A2、三极管A3、电阻R23、电阻R10和跳线端CSJ1,三极管A2的集电极连接运放IC3的8脚,三极管A2的基极连接三极管A3的集电极,三极管A2的发射极连接正电源,三极管A2的发射极还连接跳线端CSJ1的1脚,三极管A3的基极通过电阻R23连接跳线端CSJ1的2脚,三极管A3的发射极连接地线,,三极管A3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并联有电阻R10;放大器单元包括放大器IC4、跳线端CSJ4、电阻R18、二极管D1和放大器IC4的外围电路,放大器IC4的3脚和2脚分别连接压力传感器G1的2脚和4脚,放大器IC4的6脚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正电源,放大器IC4的6脚还连接跳线端CSJ4的1脚,跳线端CSJ4的2脚连接地线,放大器IC4的6脚还通过电阻R18连接地线,放大器IC4的外围电路与放大器IC4连接;主控单元包括主控芯片、主控芯片的外围电路、电阻R12和电阻R13,主控芯片的6脚通过电阻R13连接地线,主控芯片的6脚还通过电阻R12连接正电源,主控芯片的2脚连接放大器IC4的6脚,跳线端CSJ1的3脚连接主控芯片的14脚,主控芯片的外围电路与主控
芯片连接。所述运放IC3型号为LM258,所述放大器IC4型号为AD623。所述放大器IC4的外围电路包括电阻R8、电容C7、电容C8、电阻R14和可调电阻R15,电阻R18并联在所述放大器IC4的1脚和8脚之间,所述放大器IC4的7脚通过并联在一起的电容C7和电容C8连接地线,所述放大器IC4的5脚连接可调电阻R15的可调端,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通过串联在一起的电阻R14和可调电阻R15连接地线。所述主控芯片的外围电路包括晶振电路、复位电路和滤波电路,晶振电路、复位电路和滤波电路均与所述主控芯片连接。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低功耗电子压力计,采用低功耗设计,适用于长期监测的压力测试现场,采用恒流源设计和单电源仪表放大电路,保证了测量的精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压力传感器单元电路原理图;图2是本技术的放大器单元电路原理图;图3是本技术的主控单元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一种低功耗电子压力计,包括压力传感器单元、恒流源单元、传感器控制单元、放大器单元和主控单元,如图1所示,压力传感器单元包括压力传感器G1、电容C10和电阻R7,压力传感器G1的4脚和2脚之间并联有电容C10,压力传感器G1的3脚与地之间串联有电阻R7;恒流源单元包括运放IC3、电阻R3、电阻WR1、电阻WR2、二极管D2和电容C17,运放IC3的1脚连接压力传感器G1的1脚,运放IC3的2脚连接压力传感器G1的3脚,运放IC3的3脚通过电阻WR2连接地线,运放IC3的3脚通过电阻WR1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地线,二极管D2的正负极之间并联有电容C17,二极管D2的负极还通过电阻R3与运放IC3的8脚连接;传感器控制单元包括三极管A2、三极管A3、电阻R23、电阻R10和跳线端CSJ1,三极管A2的集电极连接运放IC3的8脚,三极管A2的基极连接三极管A3的集电极,三极管A2的发射极连接正电源,三极管A2的发射极还连接跳线端CSJ1的1脚,三极管A3的基极通过电阻R23连接跳线端CSJ1的2脚,三极管A3的发射极连接地线,,三极管A3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并联有电阻R10;如图2所示,放大器单元包括放大器IC4、跳线端CSJ4、电阻R18、二极管D1和放大器IC4的外围电路,放大器IC4的3脚和2脚分别连接压力传感器G1的2脚和4脚,放大器IC4的6脚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正电源,放大器IC4的6脚还连接跳线端CSJ4的1脚,跳线端CSJ4的2脚连接地线,放大器IC4的6脚还通过电阻R18连接地线,
放大器IC4的外围电路与放大器IC4连接;如图3所示,主控单元包括主控芯片、主控芯片的外围电路、电阻R12和电阻R13,主控芯片的6脚通过电阻R13连接地线,主控芯片的6脚还通过电阻R12连接正电源,主控芯片的2脚连接放大器IC4的6脚,跳线端CSJ1的3脚连接主控芯片的14脚,主控芯片的外围电路与主控芯片连接。所述运放IC3型号为LM258,所述放大器IC4型号为AD623。如图2所示,所述放大器IC4的外围电路包括电阻R8、电容C7、电容C8、电阻R14和可调电阻R15,电阻R18并联在所述放大器IC4的1脚和8脚之间,所述放大器IC4的7脚通过并联在一起的电容C7和电容C8连接地线,所述放大器IC4的5脚连接可调电阻R15的可调端,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通过串联在一起的电阻R14和可调电阻R15连接地线。如图3所示,所述主控芯片的外围电路包括晶振电路、复位电路和滤波电路,晶振电路、复位电路和滤波电路均与所述主控芯片连接。电源单元由电池和稳压器组成,为所述一种低功耗电子压力计供电。工作是,主控单元通过传感器控制单元来控制压力传感器单元的工作或休眠,并设定工作和采集压力的时间点,充分节省电池的电量,使一种低功耗电子压力计供电时钟保持低功耗工作,压力传感器单元通过放大器单元将压力信号发送给主控单元,主控单元将压力信号处理后通过串口传送给外部相关设备,恒流源单元保证在低功耗的情况下压力传感器单元正常工作;跳线端CSJ4和跳线端CSJ1为测试端口,可以将整体电路分别调试,方便生产。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低功耗电子压力计,采用低功耗设计,适用于长期监测的压力测试现场,采用恒流源设计和单电源仪表放大电路,保证了测量的精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低功耗电子压力计,其特征在于:包括压力传感器单元、恒流源单元、传感器控制单元、放大器单元和主控单元,压力传感器单元包括压力传感器G1、电容C10和电阻R7,压力传感器G1的4脚和2脚之间并联有电容C10,压力传感器G1的3脚与地之间串联有电阻R7;恒流源单元包括运放IC3、电阻R3、电阻WR1、电阻WR2、二极管D2和电容C17,运放IC3的1脚连接压力传感器G1的1脚,运放IC3的2脚连接压力传感器G1的3脚,运放IC3的3脚通过电阻WR2连接地线,运放IC3的3脚通过电阻WR1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地线,二极管D2的正负极之间并联有电容C17,二极管D2的负极还通过电阻R3与运放IC3的8脚连接;传感器控制单元包括三极管A2、三极管A3、电阻R23、电阻R10和跳线端CSJ1,三极管A2的集电极连接运放IC3的8脚,三极管A2的基极连接三极管A3的集电极,三极管A2的发射极连接正电源,三极管A2的发射极还连接跳线端CSJ1的1脚,三极管A3的基极通过电阻R23连接跳线端CSJ1的2脚,三极管A3的发射极连接地线,三极管A3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并联有电阻R10;放大器单元包括放大器IC4、跳线端CSJ4、电阻R18、二极管D1和放大器IC4的外围电路,放大器IC4的3脚和2脚分别连接压力传感器G1的2脚和4脚,放大器IC4的6脚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正电源,放大器IC4的6脚还连接跳线端CSJ4的1脚,跳线端CSJ4的2脚连接地线,放大器IC4的6脚还通过电阻R18连接地线,放大器IC4的外围电路与放大器IC4连接;主控单元包括主控芯片、主控芯片的外围电路、电阻R12和电阻R13,主控芯片的6脚通过电阻R13连接地线,主控芯片的6脚还通过电阻R12连接正电源,主控芯片的2脚连接放大器IC4的6脚,跳线端CSJ1的3脚连接主控芯片的14脚,主控芯片的外围电路与主控芯片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功耗电子压力计,其特征在于:包括压力传感器单元、恒流源单元、传感器控制单元、放大器单元和主控单元,压力传感器单元包括压力传感器G1、电容C10和电阻R7,压力传感器G1的4脚和2脚之间并联有电容C10,压力传感器G1的3脚与地之间串联有电阻R7;恒流源单元包括运放IC3、电阻R3、电阻WR1、电阻WR2、二极管D2和电容C17,运放IC3的1脚连接压力传感器G1的1脚,运放IC3的2脚连接压力传感器G1的3脚,运放IC3的3脚通过电阻WR2连接地线,运放IC3的3脚通过电阻WR1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地线,二极管D2的正负极之间并联有电容C17,二极管D2的负极还通过电阻R3与运放IC3的8脚连接;传感器控制单元包括三极管A2、三极管A3、电阻R23、电阻R10和跳线端CSJ1,三极管A2的集电极连接运放IC3的8脚,三极管A2的基极连接三极管A3的集电极,三极管A2的发射极连接正电源,三极管A2的发射极还连接跳线端CSJ1的1脚,三极管A3的基极通过电阻R23连接跳线端CSJ1的2脚,三极管A3的发射极连接地线,三极管A3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并联有电阻R10;放大器单元包括放大器IC4、跳线端CSJ4、电阻R18、二极管D1和放大器IC4的外围电路,放大器IC4的3脚和2脚分别连接压力传感器G1的2脚和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亚旻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