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热调温吸音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678125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08 05: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蓄热调温吸音棉,为蓄热调温微纳米PP纤维、竹炭纤维和PET中空纤维组成的吸音棉层交叉铺网而成。吸音棉层采用熔喷‑干法纤网在线复合制得。吸音棉层的两侧还可以覆盖面层,面层为PP蓄热调温无纺布层或铝箔,PP蓄热调温无纺布层采用PP无纺布材料。面层和吸音棉层经复合,轧花处理,超声波封边,裁切成各种所需尺寸规格,即得蓄热保温吸音棉。本发明专利技术依靠相变微胶囊的特殊性能,并结合吸音棉吸音棉层的竹炭纤维和PET的中空结构实现蓄热调温,制备的吸音棉蓄热调温性能优良。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优异的吸音隔音性、除异味和恶臭、阻燃性、防霉等特点,且具有在一定范围内双向温度调节功能,还可作为蓄热调温材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吸音材料领域,具体是一种蓄热调温吸音棉
技术介绍
汽车噪音直接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高,长期处于噪音环境中,会引起听力损失甚至可能诱发一些疾病。试验表明:80分贝会使驾驶者的注意力下降10%,90分贝时下降20%。要远离噪音,我们能做的就是吸音和隔音。吸音棉可以将车体振动所产生的中高频噪音振动能转换成吸音棉内部的细旦纤维的动能,并转化成热能而耗散掉,达到吸音降噪的功能。节能、环保意识的增强,汽车呼吁绿色能源的呼声高于任何时候,假设就象给人体穿一件调温服一样,给汽车穿一身空调服。将相变蓄热技术与吸音棉制造技术结合起来,开发一种高科技的智能调温吸音棉,在满足吸音棉吸音隔音的性能外,还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动调节车内的温度,为人们提供更为人性化的乘车环境。在智能调温材料在,应用最多的即为相变微胶囊。相变材料微胶囊就是将特定温度范围的相变材料用某些高分子化合物或无机化合物以物理或化学方法包覆起来,制成直径在1~100μm之间常态下稳定的固体微粒,经包囊后相变材料性质不受影响,可有效解决相变材料的泄漏及其与周围材料界面等问题。当环境温度由低于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升至高于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时,相变材料微胶囊能够吸收环境中的热量,发生液固相转变,直至相变材料全部由固态转变为液态;而当环境温度由高于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降低至低于相变温度时,相变材料将释放吸收的热量,发生液固相转变,这种吸收和释放热量的功能可以使材料周围的微气候环境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相对恒定。通过这样一个动态的热能储存和释放过程来调节材料内部温度的平衡,进而维持体温的恒定,创造一个舒适的微气候环境。将相变材料微胶囊通过纺丝法包埋于纤维内部,或通过浸轧法、浸渍法、涂层法等整理于材料表面,是实现材料蓄热调温的一类重要方法。相变材料微胶囊作为一种核/壳结构
的有机功能材料,其囊壁厚度只有几到数十纳米,耐压性、耐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和尺寸稳定性与无机功能材料相差甚远,表现在纺丝或后处理过程中相变材料从囊壁中容易逸出、汽化、氧化分解,或囊壁自身发生交联脱除小分子,或纺丝熔体或溶液发生反应,或微胶囊在螺杆输送、泵送、过滤、喷丝挤出过程中发生变形,形成扁平的饼状,造成过滤网、喷丝板堵塞,使纺丝时间缩短,纤维中相变材料微胶囊含量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优异的吸音隔音性、除异味和恶臭、阻燃性、防霉的蓄热调温吸音棉,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蓄热调温吸音棉,由蓄热调温微纳米PP纤维、竹炭纤维和PET中空纤维组成的吸音棉层经交叉铺网而成。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吸音棉层中按照质量百分比的成分为:蓄热调温PP微纳米纤维65%、竹炭纤维5-10%、PET中空纤维25-30%。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蓄热调温PP微纳米纤维采用熔喷法纺丝,相变微胶囊随熔喷热空气吹入,粘附于尚未固化的PP微纳米纤维上;制备的蓄热调温PP微纳米纤维细度为1-2μm。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竹炭纤维细度为15-25μm。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PET中空纤维长度为55-65mm,细度为25-35μm。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竹炭纤维和PET中空纤维经开松、梳理、成网,形成干法纤网。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吸音棉层采用微粒导入熔喷纤网-干法纤网在线复合制得;在蓄热调温PP微纳米纤维熔喷成网时,采用气流导入竹炭纤维和PET中空纤维形成的干法纤网中,蓄热调温PP微纳米纤维熔喷形成的网与干法纤网在线复合,形成吸音棉层,经交叉铺网至所需重量。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还包括面层,且吸音棉层的两侧覆盖面层,所述面层为PP
蓄热调温无纺布层或铝箔。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PP蓄热调温无纺布层采用聚合物挤压纺粘法制备,再经相变微胶囊后整理而成;厚度为0.5-1mm。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面层和吸音棉层经复合,轧花处理,超声波封边,裁切成各种所需尺寸规格,即得蓄热保温吸音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蓄热调温吸音棉依靠相变微胶囊的特殊性能,并结合吸音棉吸音棉层的竹炭纤维和PET的中空结构实现蓄热调温,制备的吸音棉蓄热调温性能优良。相变微胶囊能够根据环境温度的变化,从环境中吸收热量储存于吸音棉的纤维内部,或从吸音棉的纤维中释放出储存的热量,伴随相变材料发生液-固可逆相变,在吸音棉周围形成温度基本恒定的微气候,从而实现温度调节功能。本专利技术具有优异的吸音隔音性、除异味和恶臭、阻燃性、防霉等特点,且具有在一定范围内双向温度调节功能,提供更为人性化的乘车环境。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面层制备流程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吸音棉层制备流程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吸音棉与普通吸音棉的温度曲线对比图;图中:21-面层、22-吸音棉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请参阅图1-图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蓄热调温吸音棉,包括面层21、吸音棉层22,
吸音棉层22的两侧覆盖面层21,所述面层21为蓄热调温PP无纺布层或铝箔或者其他附着物,吸音棉层22的两侧也可以没有面层21。所述吸音棉层22为蓄热调温PP微纳米纤维、竹炭纤维和PET中空纤维组成的复合纤维层经交叉铺网而成。吸音棉层中按照质量百分比的成分为:蓄热调温PP微纳米纤维65%、竹炭纤维5%、PET中空纤维30%。实施例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蓄热调温吸音棉,包括面层21、吸音棉层22,吸音棉层22的两侧覆盖面层21,所述面层21为蓄热调温PP无纺布层或铝箔,吸音棉层22的两侧也可以没有面层21。所述吸音棉层22为蓄热调温PP微纳米纤维、竹炭纤维和PET中空纤维组成的复合纤维层。复合纤维层中按照质量百分比的成分为:蓄热调温PP微纳米纤维65%、竹炭纤维10%、PET中空纤维25%。实施例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蓄热调温吸音棉,包括面层21、吸音棉层22,吸音棉层22的两侧覆盖面层21,所述面层21为蓄热调温PP无纺布层或铝箔。吸音棉层22的两侧也可以没有面层21。所述吸音棉层22为蓄热调温PP微纳米纤维、竹炭纤维和PET中空纤维组成的复合纤维层。复合纤维层中按照质量百分比的成分为:蓄热调温PP微纳米纤维65%、竹炭纤维8%、PET中空纤维27%。吸音棉中面层21为蓄热调温PP无纺布层或铝箔,是PP无纺布经相变微胶囊后整理而成,平方米克重10-20g/m2。所述面层21的微胶囊后整理可以采用浸渍、浸轧或者喷雾法实现。所述微胶囊的相变温度:25-35℃,潜热值150-160kJ/kg,芯/壁≥85%,粒径1-30μm,热传导系数0.3,密度1.2×103kg/m3。微胶囊芯体基本成分为相变石蜡,平均粒径在2-30μm。微胶囊壳体采用热固性树脂,坚固稳定,耐水,耐高温,耐机械加工,长期使用无泄漏。微胶囊可在其相变温度范围内,吸收、储存、释放较多的热量,具有双向调节环境温度,储存热量的作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蓄热调温吸音棉,其特征在于,由蓄热调温微纳米PP纤维、竹炭纤维和PET中空纤维组成的吸音棉层经交叉铺网而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热调温吸音棉,其特征在于,由蓄热调温微纳米PP纤维、竹炭纤维和PET中空纤维组成的吸音棉层经交叉铺网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调温吸音棉,其特征在于,吸音棉层中按照质量百分比的成分为:蓄热调温PP微纳米纤维65%、竹炭纤维5-10%、PET中空纤维25-3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调温吸音棉,其特征在于,蓄热调温PP微纳米纤维采用熔喷法纺丝,相变微胶囊随熔喷热空气吹入,粘附于尚未固化的PP微纳米纤维上;制备的蓄热调温PP微纳米纤维细度为1-2μ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调温吸音棉,其特征在于,竹炭纤维细度为15-25μ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调温吸音棉,其特征在于,PET中空纤维长度为55-65mm,细度为25-35μ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调温吸音棉,其特征在于,竹炭纤维和PET中空纤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汉涛张秦川张翼王冰张荣波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每时工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