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层门门缝间隙测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658270 阅读:2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05 16: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梯层门门缝间隙测量装置,包括第一对开板(11)和第二对开板(12),它们彼此对置,具有插入部;驱动机构(20),其连接所述第一对开板(11)和第二对开板(12),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对开板(11)和所述第二对开板(12)相对移动;传感器(30),其安装在所述第一对开板(11)和/或所述第二对开板(12)的插入部上;以及显示装置(40),其连接所述传感器(30),用于显示所述传感器(30)传递的力值。该装置的结构紧凑,设计简单,能通过间隙的调整测试150N力,避免人施加力时的不稳定因素,增加测试数据的真实性;同时,该装置使用方便,可以通过简单操作实现门缝间隙的测量,为检验检测提供更可靠的技术保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适用于引拽驱动电梯(以下简称电梯)门缝间隙的制造检测、安装检测、监督检验及定期检验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梯层门门缝隙测量装置。
技术介绍
门系统是电梯的重要组成装置,层门是门系统的一部分,安装于进道的层站开口处,是乘客或货物进出电梯的开口,也是轿厢和进道的封闭结构。因此,层门是与乘客直接面对的电梯部件,其结构封闭的可靠性与电梯安全运行密不可分。层门进出口区域是电梯事故的多发区,如层门夹人、层门处发生剪切以及扒门停车等。因此,层门封闭的可靠性是保障其安全运行的重要内容,在《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 7588-2111)以及《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程规程——引拽与强制驱动电梯》(TGS7001-2109)中对门缝间隙有明确要求。具体内容为:在水平移动门和折叠门主动门扇的开启方向,以150N的人力施加在一个最不利点,门缝隙允许增大,但对于旁开门不大于30mm,对于中分门其总和不大于45mm。上述最不利点门缝间隙的测量在实际检测中有两个难点,一是150N人力的控制,二是两个人配合检测才能更好的完成门缝间隙测量,其中一个人在最不利点施加力,一个人进行门缝间隙测量。因此,设计一种层门门缝隙测量装置可以更有效地开展检验检测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梯层门门缝隙测量装置,可以对最不利点门缝间隙进行方便快捷的测量,并能获得准确有效的测量数据。本技术可以准确设定150N的推力,使门缝隙增大,从而进行测量。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梯层门门缝间隙测量装
置,包括:第一对开板和第二对开板,它们彼此对置,具有用于插入电梯层门的门缝间隙的插入部;驱动机构,其连接所述第一对开板和第二对开板,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对开板和所述第二对开板相对移动;传感器,其安装在所述第一对开板和/或所述第二对开板的插入部上;以及显示装置,其连接所述传感器,用于显示所述传感器传递的力值。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对开板和第二对开板的插入部彼此平行。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轴杆;第一支撑环和第二支撑环,它们可移动地连接在所述轴杆上;第一连杆,其一端可枢转地连接第一支撑环,另一端可枢转地连接所述第一对开板;第二连杆,其一端可枢转地连接第一支撑环,另一端可枢转地连接所述第二对开板;第三连杆,其一端可枢转地连接第二支撑环,另一端可枢转地连接所述第一对开板;以及第四连杆,其一端可枢转地连接第二支撑环,另一端可枢转地连接所述第二对开板,其中,所述轴杆相对于第一支撑环和第二支撑环的移位经由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连杆驱动所述第一对开板与所述第二对开板反向移动。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三连杆对称,所述第二连杆和所述第四连杆对称。在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轴杆居中位于第一和第二对开板之间,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对称,所述第三连杆和所述第四连杆对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环与所述轴杆之间为螺纹配合,所述第一支撑环与所述轴杆之间为滑动配合。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环不带有螺纹。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把手,所述把手连接在所述螺纹轴杆的一端。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轴杆在所述第一支撑环的一侧或两侧设置有突起。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导轨,所述第一对开板和第二对开板连接所述导轨,所述第一对开板和第二对开板中的至少一个能够沿所述导轨移动。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轨上设置测量尺,或者所述导轨的表面具有刻度。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对开板固定在所述导轨上,所述第二对开板可滑动地连接在所述导轨上;或者,所述第一对开板和所述第二对开板均可滑动地连接在所述导轨上。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轨包括上导轨和下导轨,所述第一对开板和第二对开板安装在所述上导轨和所述下导轨之间。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对开板和第二对开板均为之字形结构,所述之字形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板部、第二板部和第三板部,其中,所述第一板部包括所述插入部,所述第三板部是驱动机构连接部。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对开板和第二对开板的截面为之字形,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板部、第二板部和第三板部,其中,所述第一板部包括所述插入部,所述第二板部和所述第三板部是驱动机构连接部。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板部是与导轨连接的导轨连接部。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部垂直于所述第二板部。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板部垂直于所述第三板部。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测量装置由机械系统、测力系统组成,机械系统包括一对对开板和驱动机构,测力系统包括传感器和显示装置,机械系统的作用是使门缝隙变化,尤其是进一步增大,在门缝隙增大过程中,测力系统对力的测量也增大,当力达到150N时,通过测量或读取门缝间隙的最终尺寸。标准和规程的描述思路是,先提供150N的力,后测量门缝间隙。本技术是通过门缝间隙的变化测定力,当所测定的力达到150N力时,该间隙即是所需测量的间隙值。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其结构紧凑,设计简单,能通过间隙的调整测试150N力;同时,本技术使用方便,可以通过简单操作实现门缝间隙的测量,为检验检测提供更可靠的技术保证。另外,还能够避免人施加力时的不稳定因素,增加测试数据的真实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电梯层门门缝间隙测量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2的变型例。图4为本技术的电梯层门门缝间隙测量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电梯层门门缝间隙测量装置的再一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电梯层门门缝间隙测量装置的又一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电梯层门门缝间隙测量装置的其他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梯层门门缝间隙测量装置。图1为本技术的电梯层门门缝间隙测量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分解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电梯层门门缝间隙测量装置包括第一对开板11和第二对开板12、驱动机构20、传感器30和显示装置40。第一对开板11和第二对开板12彼此对置,第一对开板11具有用于插入电梯层门门缝间隙的第一插入部11a,第二对开板12具有用于插入电梯层门门缝间隙的第二插入部12a。第一和第二插入部可以是如图所示平行的,这样方便间隙的测量,在这两个插入部之间任何位置的间隙都是相同的。当然,它们也可以不是平行的,此时可以选取指定位置的间隙作为门缝间隙。驱动机构20连接第一对开板11和第二对开板12,用于驱动第一对开板11和第二对开板12相对移动,也即它们之间产生相对位移,从而第一插入部11a和第二插入部12a之间的对置距离改变,也即门缝间隙改变。传感器30可以安装在第一对开板11或第二对开板12的插入部上,当然也可以在第一对开板11和第二对开板12的插入部上都安装有传感器30。传感器30的数量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层门门缝间隙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对开板(11)和第二对开板(12),它们彼此对置,分别具有用于插入电梯层门的门缝间隙的插入部;驱动机构(20),其连接所述第一对开板(11)和第二对开板(12),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对开板(11)和所述第二对开板(12)相对移动;传感器(30),其安装在所述第一对开板(11)和/或所述第二对开板(12)的插入部上;以及显示装置(40),其连接所述传感器(30),用于显示所述传感器(30)传递的力值。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层门门缝间隙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对开板(11)和第二对开板(12),它们彼此对置,分别具有用于插入电梯层门的门缝间隙的插入部;驱动机构(20),其连接所述第一对开板(11)和第二对开板(12),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对开板(11)和所述第二对开板(12)相对移动;传感器(30),其安装在所述第一对开板(11)和/或所述第二对开板(12)的插入部上;以及显示装置(40),其连接所述传感器(30),用于显示所述传感器(30)传递的力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层门门缝间隙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开板和第二对开板的插入部彼此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层门门缝间隙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20)包括:轴杆(21);第一支撑环(22)和第二支撑环(23),它们可移动地连接在所述轴杆(21)上;第一连杆(22a),其一端可枢转地连接第一支撑环(22),另一端可枢转地连接所述第一对开板(11);第二连杆(22b),其一端可枢转地连接第一支撑环(22),另一端可枢转地连接所述第二对开板(12);第三连杆(23a),其一端可枢转地连接第二支撑环(23),另一端可枢转地连接所述第一对开板(11);以及第四连杆(23b),其一端可枢转地连接第二支撑环(23),另一端可枢转地连接所述第二对开板(12),其中,所述轴杆(21)相对于第一支撑环(22)和第二支撑环(23)的移位经由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连杆驱动所述第一对开板(11)与所述第二对开板(12)反向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层门门缝间隙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三连杆对称,所述第二连杆和所述第四连杆对称。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层门门缝间隙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杆居中位于第一和第二对开板之间,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也对称,所述第三连杆和所述第四连杆也对称。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层门门缝间隙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环(23)与所述轴杆(21)之间为螺纹配合,所述第一支撑环(22)与所述轴杆(21)之间为滑动配合。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梯层门门缝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雨田韩建军慕生勇李红昌龚楠卢加飞秦艳鹏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特种设备检验检测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