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定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64135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对体部进行放射治疗所使用的立体定位装置,包括一个顶部开口的箱体;一个负压定位袋;箱体内装有可以在CT、MRI等诊断设备的断层图像上显出相应的标志点的定位标志杆,定位标志杆包括一组长度相等,并与箱体底板平行的直杆和一根与上述平行杆成一定的角度的直杆;箱体的外侧装有X向、Y向和Z向坐标尺;在箱体上还装有若干激光器。本装置可以实现对病人体部的精确而且可重复的定位。(*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立体定位装置本技术涉及手术或诊断用的立体定位设备,尤其是对体部进行放射治疗所使用的立体定位装置。为了对体部进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需要对病人体部进行精确而且可重复的定位。现阶段已有的方案是采用一种立体定位框架,如专利文献W094/28817所公开的立体定位装置:包括一个U型的箱体,由对放射线吸收很小并且不易变形的材料制成;一个负压定位袋,由对放射线吸收很小的材料组成;箱体内侧装有定位标志杆,选择可以在CT、MRI等诊断设备的断层图像上显出相应的标志点的材料制成,定位标志杆包括两组直杆,第一组长短不一,并与箱体底板平行,第二组互相平行,并与第一组成一定的角度;箱体外侧的长度方向上装有Z向坐标尺,箱体上部装有一弓形尺,该弓形尺与箱体的长度方向垂直,并且相对于Z向坐标尺可以移动,上面刻有X向坐标尺和Y向坐标尺。在使用时,让病人躺在箱体上,利用负压定位袋使病人相对于箱体固定,并一同去进行CT或MRI断层图像扫描;在图片上得到人体组织和两组标志点的图像,先数出第一组标志点的数目,得到一个参数,再测出第二组标志点与第一组标志点的距离,得到另一个参数,然后通过治疗计划系统用计算机确定出病灶在箱体坐标系中的三维坐标(x,y,z)并给出治疗方案;将箱体安放在治疗床上,参照X向、Y向、Z向坐标尺来调整治疗床的位置,使靶点处于等中心点,然后进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由于在该方案中,标志杆的布置过于复杂,标志杆数目多,计算方法繁琐,操作复杂,因而增加了误差来源,影响了定位精度;而且,该装置难以实现重复定位。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定位精度高,并且可以精确地对体部进行重复定位的立体定位装置,以适应对体部进行放射治疗的需要。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立体定位装置,包括一个顶部开口的箱体,由对放射线吸收很小并且不易变形的材料制成;一个负压定位袋,由对放射线吸收很小的材料组成;箱体内装有定位标志杆,选择可以在CT、MRI等诊断设备的断层图像上显出相应的标志点的材料制成,定位标志杆包括一组长度相等,并与箱体底板平行的直杆和一根与上述平行杆成一定的角度的直杆;箱体外侧的长度方向上装有Z向坐标尺,箱体上部装有一弓形尺,该弓形尺与箱体的长度方向垂直,并且相对于Z向坐标尺可以移动,上面刻有X向坐标尺和Y向坐标尺;在病人身体的上方还装有若-->干激光器,激光器通过连接机构安装在箱体上。本技术的优点是,由于定位标志杆的数量大为减少,计算方法简单,操作简便,从而减少了误差来源,提高了定位精度,也降低了制作成本;而且,由于在箱体上装备了激光器,大大提高了重复定位的精度,很好地满足了临床治疗的需要。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图1是本技术立体定位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立体定位装置的箱体及定位标志杆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的立体定位装置的断层截面图。参照图1、图2、图3可知,在本技术立体定位装置的实施例中,箱体1为一个顶部开口的箱体,其宽度和高度既能保证让病人完全固定在箱体内部,又能保证与CT、MRI等诊断设备的有效孔径相匹配。箱体由两种材料制成,外壳为碳纤维,中间为泡沫材料,使得箱体1对放射线吸收很小,有足够的强度,并且较为轻便。负压定位袋2是采用已商品化的产品,袋体及其内部颗粒状填充物均为高分子材料,对放射线的吸收很小。为了防止负压定位袋2相对于箱体1滑动,箱体1底部的内侧装有若干加强筋10,加强筋10对箱体1还有加固的作用。箱体1的两侧各有一根定位标志杆3和3′,定位标志杆3和3′的高度相等,箱体1的底板的两边也各有一根定位标志杆4和4′,这四根定位标志杆长度相等并且互相平行;箱体1的底板上还装有一根定位标志杆5,定位标志杆5与定位标志杆4和4′端部相接,形成N型结构。这五根定位标志杆嵌在箱体1壁内的泡沫材料中,对于用CT成像,定位标志杆的制作材料可以选用玻璃等,这样,在CT图像上,标志点为亮点;对于用MRI成像,定位标志杆为内充CuSO4溶液等显像液体的有机玻璃管,这样,在MRI图像上,标志点也为亮点。箱体1的外侧的长度方向上装有Z向坐标尺8,箱体1上部装有一弓形尺,弓形尺与箱体1的长度方向垂直,上面刻有X向坐标尺6和Y向坐标尺7,该弓形尺与Z向坐标尺8之间是移动式导向联接。为保证计算机识别图像的精度,在进行断层成像时,应使断层截面与箱体1的长度方向垂直。对于诊断设备的校位线沿Y向的情况,可以利用箱体1两侧的Z向坐标尺校位,对于诊断设备的校位线落在箱体1上方的情况,可以在箱体1的上部专门安装一个与箱体1的长度方向垂直的弓形校位尺12,校位尺12的高度较低,可以适应常规的CT或MRI等诊断设备的有效孔径。在弓形尺上还装有一个支架13,支架13上装有三个激光器9,其中两个-->激光器的光束互成一定的角度,另一个激光器的光束与Y向平行。这三个激光器9的光束在病人的体表形成三个标记点。支架13与弓形尺之间是移动式导向联接。还包括两个定位器11,定位器11上装有可移动的左、右挡块,并具有对治疗床的锁定机构。在使用时,将负压定位袋2放入箱体1中,为了限制隔膜的运动,将病人腹部用腹带固紧,然后让病人躺入,利用负压定位袋2使病人相对于箱体1固定。一同去进行垂直于箱体1的长度方向的CT或MRI的断层图像扫描;在断层图像上得到五个标志点3、3′、4、4′和5。由于3、3′、4和4′在箱体坐标系中的X、Y坐标是已知的,5和4所成的角度是已知的,只要测出5和4之间的距离,就可以通过治疗计划系统用计算机确定出病灶14在箱体坐标系中的三维坐标(x,y,z),并给出治疗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该计算方法直接、简单,误差来源少,因而定位精度高,所确定的病灶点的位置误差是1mm。将箱体1安放在治疗床上,在箱体1的前端和后端分别放置一个定位器11,将定位器11与治疗床锁紧,调节左、右挡块,使左、右挡块处在适当位置,并且宽度与箱体1的底部相匹配。参照X向、Y向、Z向坐标尺来调整治疗床的位置,使靶点处于等中心点,利用定位器11进行定位,然后进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需要分次治疗时,除了用负压定位袋2定位外,还利用三个激光器9的光束在病人体表做出三个标记点,如在胸骨上取两点,在肚脐上取一点;每次治疗时,根据这三个标记点进行校准,从而实现对病人身体的重复定位,重复定位的精度为5m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立体定位装置,包括一个顶部开口的箱体(1),由对放射线吸收很小并且不易变形的材料制成;一个负压定位袋(2),由对放射线吸收很小的材料组成;箱体内装有定位标志杆(3、3′、4、4′、5),选择可以在CT、MRI等诊断设备的断层图像上显出相应的标志点的材料制成,箱体外侧的长度方向上装有Z向坐标尺(8),箱体上部装有一弓形尺,该弓形尺与箱体(1)的长度方向垂直,并且相对于Z向坐标尺(8)可以移动,上面刻有X向坐标尺(6)和Y向坐标尺(7);其特征在于:定位标志杆包括一组长度相等,并与箱体底板平行的直杆(3、3′、4、4′)和一根与上述平行杆成一定的角度的直杆(5);在病人身体的上方还装有三个激光器(9),激光器(9)通过一定的连接机构安装在箱体(1)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体定位装置,包括一个顶部开口的箱体(1),由对放射线吸收很小并且不易变形的材料制成;一个负压定位袋(2),由对放射线吸收很小的材料组成;箱体内装有定位标志杆(3、3′、4、4′、5),选择可以在CT、MRI等诊断设备的断层图像上显出相应的标志点的材料制成,箱体外侧的长度方向上装有Z向坐标尺(8),箱体上部装有一弓形尺,该弓形尺与箱体(1)的长度方向垂直,并且相对于Z向坐标尺(8)可以移动,上面刻有X向坐标尺(6)和Y向坐标尺(7);其特征在于:定位标志杆包括一组长度相等,并与箱体底板平行的直杆(3、3′、4、4′)和一根与上述平行杆成一定的角度的直杆(5);在病人身体的上方还装有三个激光器(9),激光器(9)通过一定的连接机构安装在箱体(1)上。2.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树良程应时梅荣成刘兴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奥沃国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