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脾肾两虚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中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633969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02 17: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治疗脾肾两虚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中药,可有效解决缺血性中风恢复期脾肾两虚型的用药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该中药由以下重量计的原料药物制成:黄芪20‑40g、党参10‑20g、白术9‑15g、寄生10‑20g、杜仲10‑20g、怀牛膝20‑40g、肉苁蓉20‑40g、丹参10‑20g、川芎10‑20g、石菖蒲9‑15g和甘草2‑4g,本发明专利技术组方科学合理,服用方便,成本低,具有健脾补肾、活血通经之功效,治疗脾肾两虚型缺血性中风效果显著,疗效确切,用药安全,是治疗脾肾两虚型缺血性中风药物上的创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药领域,特别是一种治疗脾肾两虚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中药
技术介绍
脾肾两虚型缺血性中风是一种常见证型,临床以口舌歪斜,舌强语謇或不语,半身不遂,肢软无力,偏身麻木,腰酸,面色萎黄为其证候特点,并常伴有神疲倦怠,反应迟钝,腰膝酸软、便溏、神疲乏力、夜尿多、肢体浮肿、面色晄白等,舌质暗淡,舌苔薄白,脉沉细等症。脾气虚则面色萎黄,少气懒言,四肢乏力,肌肉痿瘦,气血运行不畅,便溏;肾气虚则活动不利,胫酸腿软,甚则骨痿足弱不能行走,夜尿多,肢体浮肿,面色恍白;舌质暗,苔薄白或黄,脉细,为脾肾两虚、气虚的表现。中风病位在脑,与肝脾肾密切相关,证属本虚标实,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残疾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及工作、学习和生活。目前虽有治疗中风病的多种中成药,但缺乏针对脾肾两虚型中风的药物,个别药物其疗效和使用并不尽人意,因此,研制新的药物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专利技术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治疗脾肾两虚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中药,可有效解决缺血性中风恢复期脾肾两虚型的用药问题。根据中医药学原理,脾肾两虚型中风表现为口眼歪斜、舌强语謇、半身不遂、肢软无力、肢体麻木、腰酸、面色萎黄,并有神疲倦怠、反应迟钝等症状,舌质暗,苔薄白或薄黄,脉细。因此,以健脾补肾,活血通经为治疗原则,据此,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方案是,该中药由以下重量计的原料药物制成:黄芪20-40g、党参10-20g、白术9-15g、寄生10-20g、杜仲10-20g、怀牛膝20-40g、肉苁蓉20-40g、丹参10-20g、川芎10-20g、石菖蒲9-15g和甘草2-4g,将上述原料药物混合在一起,加水浸没,浸泡30-60min,武火煎沸,再文火煎40-60min,过滤,得第一次药液;药渣再加水浸没,武火煎沸,再文火煎40-60min,过滤,得第二次药液;合并两次药液,混匀,即得。本专利技术组方科学合理,服用方便,成本低,具有健脾补肾、活血通经之功效,治疗脾肾两虚型缺血性中风效果显著,疗效确切,用药安全,是治疗脾肾两虚型缺血性中风药物上的创新。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在具体实施时,可由以下重量计的原料药物制成:黄芪25-35g、党参12-18g、白术10-14g、寄生12-18g、杜仲12-18g、怀牛膝25-35g、肉苁蓉25-35g、丹参12-18g、川芎12-18g、石菖蒲10-14g和甘草2.5-3.5g,将上述原料药物混合在一起,加水浸没,浸泡30-60min,武火煎沸,再文火煎40-60min,过滤,得第一次药液;药渣再加水浸没,武火煎沸,再文火煎40-60min,过滤,得第二次药液;合并两次药液,混匀,即得。实施例2本专利技术在具体实施时,还可由以下重量计的原料药物制成:黄芪21g、党参11g、白术10g、寄生11g、杜仲11g、怀牛膝21g、肉苁蓉21g、丹参11g、川芎11g、石菖蒲10g和甘草2g,将上述原料药物混合在一起,加水浸没,浸泡30-60min,武火煎沸,再文火煎40-60min,过滤,得第一次药液;药渣再加水浸没,武火煎沸,再文火煎40-60min,过滤,得第二次药液;合并两次药液,混匀,即得。实施例3本专利技术在具体实施时,还可由以下重量计的原料药物制成:黄芪30g、党参15g、白术12g、寄生15g、杜仲15g、怀牛膝30g、肉苁蓉30g、丹参15g、川芎15g、石菖蒲12g和甘草3g,将上述原料药物混合在一起,加水浸没,浸泡30-60min,武火煎沸,再文火煎40-60min,过滤,得第一次药液;药渣再加水浸没,武火煎沸,再文火煎40-60min,过滤,得第二次药液;合并两次药液,混匀,即得。实施例4本专利技术在具体实施时,还可由以下重量计的原料药物制成:黄芪39g、党参19g、白术14g、寄生19g、杜仲19g、怀牛膝39g、肉苁蓉39g、丹参19g、川芎19g、石菖蒲14g和甘草4g,将上述原料药物混合在一起,加水浸没,浸泡30-60min,武火煎沸,再文火煎40-60min,过滤,得第一次药液;药渣再加水浸没,武火煎沸,再文火煎40-60min,过滤,得第二次药液;合并两次药液,混匀,即得。缺血性中风是致残率和死亡率均高的临床常见疾病,其发病后存活的病人约有60%-80%会留有后遗症。其并发症、后遗症降低了人们健康水平和个人、家庭的生活质量,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中风亦称之为“卒中”,中医学认为本病多是在内伤积损的基础上,复因劳逸适度、情志不遂、饮酒饱食、或外邪侵袭等触发,引起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中风恢复期多属虚实兼夹,治当扶正祛邪,标本兼顾。扶正固本作为中医治病的重要法则,可以调节机体气血阴阳偏盛偏衰,使之趋向正常状态,尤其是对慢性病、急性病恢复期及年老体虚病人颇为适合。因而,选用健脾益气,补肾活血法为代表性的扶正固本方药能够发挥整体调节,针对核心病机综合调节脏腑、气血的阴阳平衡。本专利技术组方中:党参、黄芪、白术补中益气,使气旺血行,通达四肢,助一身气血调和,扶正以祛邪,为君药;丹参、川芎活血行气,祛瘀而不伤正,川牛膝、桑寄生、肉苁蓉补肝肾、强筋骨,活血通经,共为臣药;石菖蒲化痰开窍、化湿行气,甘草调和诸药,二者共为佐使。诸药合用,共奏益气活血,健脾补肾,通络开窍之效,有效用于缺血性中风恢复期脾肾两虚型的治疗,疗效好,用药安全,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治疗效果,并经临床资料得到了充分证明,有关临床试验资料如下:一、选择病例的标准根据《中医诊断学》新世纪第二版、《中药治疗新药中风(脑卒中)临床试验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2012》,脾肾两虚型缺血性中风临床表现为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的症候特点,并常伴有腰膝酸软、便溏、神疲乏力、夜尿多、肢体浮肿、面色晄白等,舌质暗淡,舌苔薄白,脉沉细。脾气虚则面色萎黄,少气懒言,四肢乏力,肌肉痿瘦,气血运行不畅,便溏;肾气虚则活动不利,胫酸腿软,甚则骨痿足弱不能行走,夜尿多,肢体浮肿,面色恍白;舌质暗,苔薄白或黄,脉细,为脾肾两虚、气虚的表现。中风病位在脑,与肝脾肾密切相关,证属本虚标实,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残疾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及工作、学习和生活。凡具有上述症状者,均作为选择病例的标准。二、诊断标准、纳入及排除标准1、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脑血管疾病分类及诊断》(由1995年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制定。①常于安静状态下发病;②发病时多无明显头痛、呕吐症状;③发病缓慢,一般为逐渐进展,或者呈阶段性,多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有关;④头颅CT或MRI影像学检查证实;⑤脑脊液检查非血性。2、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订)。①主症:偏瘫、偏身感觉异常,神识昏蒙,言语蹇涩或不语,口舌歪斜;②次症:头痛、眩晕、瞳神变化,目偏不瞬,饮水发呛,共济失调;③发病前多有诱因或者先兆症状;④发病年龄多数在40岁以上。有至少2个主症,或者1个主症及2个次症,结合起病、先兆症状、诱因等即可以确诊;若不具有以上条件,结合影像学结果亦能够确诊。3、中风病病类诊断 ①中经络:符合中医中风诊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脾肾两虚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中药,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由以下重量计的原料药物制成:黄芪20‑40g、党参10‑20g、白术9‑15g、寄生10‑20g、杜仲10‑20g、怀牛膝20‑40g、肉苁蓉20‑40g、丹参10‑20g、川芎10‑20g、石菖蒲9‑15g和甘草2‑4g,将上述原料药物混合在一起,加水浸没,浸泡30‑60min,武火煎沸,再文火煎40‑60min,过滤,得第一次药液;药渣再加水浸没,武火煎沸,再文火煎40‑60min,过滤,得第二次药液;合并两次药液,混匀,即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脾肾两虚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中药,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由以下重量计的原料药物制成:黄芪20-40g、党参10-20g、白术9-15g、寄生10-20g、杜仲10-20g、怀牛膝20-40g、肉苁蓉20-40g、丹参10-20g、川芎10-20g、石菖蒲9-15g和甘草2-4g,将上述原料药物混合在一起,加水浸没,浸泡30-60min,武火煎沸,再文火煎40-60min,过滤,得第一次药液;药渣再加水浸没,武火煎沸,再文火煎40-60min,过滤,得第二次药液;合并两次药液,混匀,即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脾肾两虚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计的原料药物制成:黄芪25-35g、党参12-18g、白术10-14g、寄生12-18g、杜仲12-18g、怀牛膝25-35g、肉苁蓉25-35g、丹参12-18g、川芎12-18g、石菖蒲10-14g和甘草2.5-3.5g,将上述原料药物混合在一起,加水浸没,浸泡30-60min,武火煎沸,再文火煎40-60min,过滤,得第一次药液;药渣再加水浸没,武火煎沸,再文火煎40-60min,过滤,得第二次药液;合并两次药液,混匀,即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脾肾两虚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计的原料药物制成:黄芪21g、党参11g、白术10g、寄生11g、杜仲11g、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向哲王新志杨国防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中医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