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水稻除杂的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上设置有进料斗,该进料斗下方设有用于收集水稻颗粒的收集仓,机架进料斗下方从左至右依次转动连接有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第一锥齿轮上同轴连接有第一筛选筒,第二锥齿轮上同轴连接有第二筛选筒,第一筛选筒和第二筛选筒之间形成与进料斗出口相对的水稻颗粒通道;机架上还设有电机和可由电机驱动的双联齿轮,该双联齿轮左右对称,其左右的两个齿部皆呈锥齿轮形,并分别与第一和第二锥齿轮啮合;所述机架上紧固有伸入第一筛选筒内部右侧的第一永磁体,以及伸入第二筛选筒内部左侧的第二永磁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可快速去除选水稻颗粒中的磁性杂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农用机械
技术介绍
水稻原产中国,后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按照不同的方法,水稻可以分为籼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对杂交水稻的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水稻所结子实即稻谷,稻谷(粒)去壳后称大米、香米、稻米。世界上近一半人口,都以大米为食。大米的食用方法多种多样,有米饭、米粥、米饼、米糕,米酒等。水稻除可食用外,还可以酿酒、制糖作工业原料,稻壳、稻秆,可以作为饲料。水稻收获后,需要将水稻穗送入脱粒机中,在脱粒过程中,水稻颗粒由于脱粒刀等脱粒机部件接触,会夹杂许多磁性杂质,因此还需要去除脱粒后的水稻颗粒中的磁性杂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意在提供一种可去除水稻颗粒中磁性杂质的一种用于水稻除杂的装置。本方案中的一种用于水稻除杂的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上设置有进料斗,该进料斗下方设有用于收集水稻颗粒的收集仓,其特征在于,机架进料斗下方从左至右依次通过滚珠轴承连接有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第一锥齿轮上同轴通过平键连接有第一筛选筒,第二锥齿轮上同轴通过平键连接有第二筛选筒,第一筛选筒和第二筛选筒之间形成与进料斗出口相对的水稻颗粒通道;机架上还设有电机和可由电机驱动的双联齿轮,该双联齿轮左右对称,其左右的两个齿部皆呈锥齿轮形,并分别与第一和第二锥齿轮啮合;所述机架上紧固有伸入第一筛选筒内部右侧的第一永磁体,以及伸入第二筛选筒内部左侧的第二永磁体。有益效果:本技术中电机带动双联齿轮转动,通过选择转动方向使双联齿轮上一侧的锥齿部带动第一锥齿轮逆时针转动,双联齿轮上对称设置的另一侧锥齿部带动第二锥齿轮顺时针转动,第一筛选筒和第二筛选筒反向同步旋转。由于第一筛选筒内部左侧设有固定不动的第一永磁体,第一筛选筒的右侧形成磁性区,第二筛选筒内部右侧设有固定不动的第二永磁体,第一筛选筒的右侧形成磁性区。掺有磁性杂质的水稻颗粒从进料斗中下落,并经过在第一筛选筒和第二筛选筒的磁性区时(水稻颗粒通道位于磁选区内),水稻颗粒中的磁性杂质被吸附在第一筛选筒和第二筛选筒表面并随之运动,部分磁性杂质随着第一筛选筒转动至远离第一永磁体的位置(即远离磁性区),磁性杂质从第一筛选筒表面脱落,而其余部分的磁性杂质则随着第二筛选筒的转动至远离第一永磁体的位置(即远离磁性区),磁性杂质从第二筛选筒表面脱落。已经筛除的磁性杂质的水稻颗粒则沿着水稻颗粒通道掉落至收集仓内。本技术结构简单,可快速去除水稻颗粒中的磁性杂质。进一步,所述进料斗为锥形筒,该锥形筒的上端为敞口,锥形筒的出料口焊接有环状的引导板;水稻颗粒撞击筛选筒(即第一筛选筒或第二筛选筒)时发生反弹,会从锥形筒和筛选筒之间蹦出并掉落在地面上,加了引导板之后,水稻颗粒蹦溅时被引导板阻挡。进一步,所述第一筛选筒、第二筛选筒的外壁均与引导板之间留有1~3cm的间隙,水稻颗粒因潮湿会集聚成团(通常该水稻颗粒团的直径为5cm),该间隙可以破坏水稻颗粒团使其分散成单独的水稻颗粒。进一步,所述机架在第一筛选筒下方左侧设有第一磁性杂质收集槽,第二筛选筒的下方设有第二磁性杂质收集槽,防止磁性杂质落在地面上,造成清理困难。进一步,所述机架上设置有滑轨,收集仓与该滑轨滑动配合,便于运输满仓的收集仓。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用于水稻除杂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和双联齿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进料斗1、引导板2、电机3、双联齿轮4、转轴5、第一锥齿轮6、第二锥齿轮7、第一筛选筒8、第一永磁体9、第二筛选筒10、第二永磁体11、滑轨12、收集仓13、第一磁性杂质收集槽14、第二磁性杂质收集槽15。实施例一种用于水稻除杂的装置基本如附图1、图2所示:包括机架,机架上布置有进料斗1,该进料斗1为锥形筒,该锥形筒的上端为敞口,锥形筒的出料口焊接有环状的引导板2,该引导板2的截面为内弧向下朝下的弧面(下文简称内弧面)。机架上在引导板2的下方焊接有齿轮支架,该齿轮支架上通过滚珠轴承由左至右依次安装有第一锥齿轮6和第二锥齿轮7,第一锥齿轮6的轮轴平键连接有第一筛选筒8,第一筛选筒8的外壁与引导板2的内弧面之间留有1~3cm的间隙,第二锥齿轮7的轮轴平键连接有第二筛选筒10,该第二筛选筒10的外壁与引导板2的内弧面之间留有1~3cm的间隙。第一筛选筒8和第二筛选筒10均为一端开口的铁筒,第一锥齿轮6为位于第一筛选筒8的筒底外部,第二锥齿轮7为位于第二筛选筒10的筒底外部,具体参见图2。第一筛选筒8和第二筛选筒10之间为与锥形筒出料口相对的水稻颗粒通道,该水稻颗粒通道的宽度为3~5cm。机架在第一锥齿轮6和第二锥齿轮7前方通过轴承水平连接有转轴5,转轴5上第一锥齿轮6和第二锥齿轮7之间的位置上通过键连接有双联齿轮4,双联齿轮4是一个左右对称的零件,其上两个锥齿部分别与第一锥齿轮6和第二锥齿轮7啮合。转轴5的输入端通过联轴器与电机3的输出轴连接。机架通过螺栓固定有弧形的第一永磁体9,第一永磁体9位于第一筛选筒8内部的右侧,该第一永磁体9的弧面曲率与第一筛选筒8的曲率相同。机架上通过螺栓固定有弧形的第二永磁体11,第二永磁体11位于第二筛选筒10内部的左侧,该第二永磁体11的弧面曲率与第二筛选筒10的曲率相同。机架在第一筛选筒8和第二筛选筒10之间的下方螺栓连接有滑轨12,该滑轨12上滑动配合有收集仓13,该收集仓13与水稻颗粒通道相对。机架在第一筛选筒8的下方左侧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一磁性杂质收集槽14,机架在第二筛选筒10的下方右侧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二磁性杂质收集槽15。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为: 电机3带动转轴5以及双联齿轮4向远离两个锥齿轮的方向旋转,图2中左侧的锥齿部带动第一锥齿轮6逆时针转动,图2中右侧的锥齿部带动第二锥齿轮7顺时针转动,然后,第一筛选筒8逆时针转动,第二筛选筒10顺时针转动。掺有磁性杂质的水稻颗粒从锥形筒中下落,稻颗粒中的磁性杂质被吸附在第一筛选筒8和第二筛选筒10表面上,部分磁性杂质随着第一筛选筒8的逆时针转动至远离第一永磁体9的位置,即可掉入第一磁性杂质收集槽14内,而另外一些磁性杂质则随着第二筛选筒10的逆时针转动至远离第一永磁体9的位置,即可落入第二磁性杂质收集槽15内,而已除杂的水稻颗粒则顺着水稻颗粒通道落入收集仓13内。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技术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水稻除杂的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上设置有进料斗,该进料斗下方设有用于收集水稻颗粒的收集仓,其特征在于,机架进料斗下方从左至右依次通过滚珠轴承连接有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第一锥齿轮上同轴通过平键连接有第一筛选筒,第二锥齿轮上同轴通过平键连接有第二筛选筒,第一筛选筒和第二筛选筒之间形成与进料斗出口相对的水稻颗粒通道;机架上还设有电机和可由电机驱动的双联齿轮,该双联齿轮左右对称,其左右的两个齿部皆呈锥齿轮形,并分别与第一和第二锥齿轮啮合;所述机架上紧固有伸入第一筛选筒内部右侧的第一永磁体,以及伸入第二筛选筒内部左侧的第二永磁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水稻除杂的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上设置有进料斗,该进料斗下方设有用于收集水稻颗粒的收集仓,其特征在于,机架进料斗下方从左至右依次通过滚珠轴承连接有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第一锥齿轮上同轴通过平键连接有第一筛选筒,第二锥齿轮上同轴通过平键连接有第二筛选筒,第一筛选筒和第二筛选筒之间形成与进料斗出口相对的水稻颗粒通道;机架上还设有电机和可由电机驱动的双联齿轮,该双联齿轮左右对称,其左右的两个齿部皆呈锥齿轮形,并分别与第一和第二锥齿轮啮合;所述机架上紧固有伸入第一筛选筒内部右侧的第一永磁体,以及伸入第二筛选筒内部左侧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平,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农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