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混频器
,尤其涉及一种线性化混频器。
技术介绍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混频器是必不可少的设备。射频收发链路中,涉及把频率由低频段转为高频段,和把频率由高频段转为低频段。并要求转换后得到的中频信号不失真,这就对混频器的线性度提出的严苛的要求。在传统接收机中,转换器通常由带有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的混频器组成,射频(RF)信号通过MOSFET的漏源端,而MOSFET的栅极被本地振荡器信号驱动。在本振信号使MOSFET开启期间,射频(RF)信号通过,MOSFET的栅极电压一般由本振信号维持稳定,MOSFET的导通端子的电压随射频(RF)信号变化而变化。因此,在晶体管开启期间,其栅-源电压Vgs随射频(RF)信号的变化而变化。进而,在此期间晶体管导通电阻Ron也随RF信号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进行下变频时,变化的Ron会增加通过此MOSFET的信号的非线性。因此,改善混频器的混频器的线性度变得极为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线性化混频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线性化混频器,包括场效应管混频器,所述的场效应管混频器的本振信 ...
【技术保护点】
线性化混频器,包括场效应管混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场效应管混频器的本振信号由驱动级产生,所述的驱动级包括本振信号输出端,本振信号输出端呈高阻态。
【技术特征摘要】
1.线性化混频器,包括场效应管混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场效应管混频器的本振信号由驱动级产生,所述的驱动级包括本振信号输出端,本振信号输出端呈高阻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化混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级包括本振信号输入端、本振信号输出端、第一反相器、第一PMOS管、第二PMOS管和第一NMOS管,第一反相器的输入端和第二PMOS管的栅极和第一NMOS管的栅极耦合到本振信号的输入端,第一反相器的输出耦合到第一PMOS管的栅极,第一PMOS管的源级耦合到电源VDD,第一PMOS管的漏级耦合到第二PMOS管的源端,第一NMOS管的源端接地,第一NMOS管的漏级耦合到第二PMOS管的漏端,第二PMOS管和第一NMOS管共接的漏端连接到本振信号输出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性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秋富,章国豪,李嘉进,陈锦涛,林俊明,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臻智微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