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铸模铲基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609877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29 03: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压铸模铲基机构,包括有依次设置的前模板、对应的后模板、上顶针板、下顶针板及底板,所述前模板设有前模仁,所述后模板设有与前模仁对应的后模仁,所述前模仁及后模仁侧端装设有行位,所述前模板上装设有与行位对应的铲基,铲基与行位之间设置有呈U形状的行程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构结构简单,提高了行位的稳定性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压铸模铲基机构
技术介绍
压铸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压铸模具由动模和定模两部分组成,动模安装在注射成型机的移动模板上,定模安装在注射成型机的固定模板上。在注射成型时动模与定模闭合构成浇注系统和型腔,开模时动模和定模分离以便取出塑料制品;传统行位需斜导柱带动来滑位,斜导柱承受力小,容易断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压铸模铲基机构,该压铸模铲基机构结构简单,提高了行位的稳定性。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压铸模铲基机构,包括有依次设置的前模板、对应的后模板、上顶针板、下顶针板及底板,所述前模板设有前模仁,所述后模板设有与前模仁对应的后模仁,所述前模仁及后模仁侧端装设有行位,所述前模板上装设有与行位对应的铲基,铲基与行位之间设置有呈U形状的行程槽。其中,所述后模板位于行位两侧端装设有行位压块。其中,所述上顶针板及下顶针板左右侧端装设有模脚。其中,所述模脚装设于所述底板上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压铸模铲基机构,包括有依次设置的前模板、对应的后模板、上顶针板、下顶针板及底板,所述前模板设有前模仁,所述后模板设有与前模仁对应的后模仁,所述前模仁及后模仁侧端装设有行位,所述前模板上装设有与行位对应的铲基,铲基与行位之间设置有呈U形状的行程槽,本技术具有构结构简单,提高了行位的稳定性的优点。附图说明下面利用附图来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但是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在图1中包括有:1——前模板11——前模仁12——铲基121——行程槽2——后模板21——后模仁22——行位压块3——上顶针板4——下顶针板5——底板6——行位7——模脚。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技术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压铸模铲基机构,包括有依次设置的前模板1、对应的后模板2、上顶针板3、下顶针板4及底板5,所述前模板1设有前模仁11,所述后模板2设有与前模仁11对应的后模仁21,所述前模仁11及后模仁21侧端装设有行位6,所述前模板1上装设有与行位6对应的铲基12,铲基12与行位6之间设置有呈U形状的行程槽121。进一步的,所述后模板2位于行位6两侧端装设有行位压块22。进一步的,所述上顶针板3及下顶针板4左右侧端装设有模脚7。进一步的,所述模脚7装设于所述底板5上端。需更进一步的解释,本技术采用铲基12与行位6之间设置有呈U形状的行程槽121的设计,其结构简单,提高了行位的稳定性。以上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铸模铲基机构,包括有依次设置的前模板(1)、对应的后模板(2)、上顶针板(3)、下顶针板(4)及底板(5),所述前模板(1)设有前模仁(11),所述后模板(2)设有与前模仁(11)对应的后模仁(21),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模仁(11)及后模仁(21)侧端装设有行位(6),所述前模板(1)上装设有与行位(6)对应的铲基(12),铲基(12)与行位(6)之间设置有呈U形状的行程槽(12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铸模铲基机构,包括有依次设置的前模板(1)、对应的后模板(2)、上顶针板(3)、下顶针板(4)及底板(5),所述前模板(1)设有前模仁(11),所述后模板(2)设有与前模仁(11)对应的后模仁(21),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模仁(11)及后模仁(21)侧端装设有行位(6),所述前模板(1)上装设有与行位(6)对应的铲基(12),铲基(12)与行位(6)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爱铭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铭意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