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恒温控制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597907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26 20: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恒温控制阀,包括壳体、橡皮圈、陶瓷片B、陶瓷片A和塑料底座,壳体包括传动轴、安装柱和圆筒壳;传动轴安装于安装柱的前端面上,传动轴的两侧开有阶梯槽;圆筒壳一体设置于安装柱的后端面上,圆筒壳为中空有底结构,圆筒壳外侧的前部开有凹槽一,圆筒壳的中部左右对称开有凹槽二和凹槽三,圆筒壳的后端左右对称开有凹槽四和凹槽五,圆筒壳内侧底部的传动轴的后端一体设置有凸台一;解决了现有智能恒温控制阀生产成本高、生产时间长、产品合格率低、控制精度差、密封差、稳定性差和不耐用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
,具体涉及一种智能恒温控制阀
技术介绍
现有智能恒温控制阀有的结构复杂,存在生产成本高、生产时间长和产品合格率低的问题,有的智能控制阀结构简单,存在控制精度差、密封差、稳定性差和不耐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智能恒温控制阀,解决了现有智能恒温控制阀生产成本高、生产时间长、产品合格率低、控制精度差、密封差、稳定性差和不耐用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智能恒温控制阀,包括壳体、橡皮圈、陶瓷片B、陶瓷片A和塑料底座,所述壳体包括传动轴、安装柱和圆筒壳;所述传动轴安装于所述安装柱的前端面上,所述传动轴的两侧开有阶梯槽;所述圆筒壳一体设置于所述安装柱的后端面上,所述圆筒壳为中空有底结构,所述圆筒壳外侧的前部开有凹槽一,所述圆筒壳的中部左右对称开有凹槽二和凹槽三,所述圆筒壳的后端左右对称开有凹槽四和凹槽五,所述圆筒壳内侧底部的所述传动轴的后端一体设置有凸台一;所述橡皮圈卡设于所述凹槽一内;所述陶瓷片B的前端面左右对称设置有凸台二和凸台三,所述凸台二和凸台三间一侧的所述陶瓷片B上开有通孔一,所述凸台二和凸台三间开有凹槽六;所述陶瓷片A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体的耳朵一和耳朵二,所述陶瓷片A前后两面间的一侧开有上下对称的通孔二和通孔三;所述塑料底座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体的耳朵三和耳朵四,所述塑料底座前后两面间的一侧开有上下对称的通孔四和通孔五,所述通孔四和通孔五分别于所述通孔二和通孔三相适配;所述塑料底座、陶瓷片A和陶瓷片B从后至前依次卡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凹槽六与所述凸台一相适配、所述耳朵一和耳朵二分别卡设于所述凹槽四和凹槽五的底部,所述耳朵三和耳朵四分别卡设于所述耳朵一和耳朵二后部的凹槽四和凹槽五内。优选的,所述陶瓷片B、陶瓷片A和塑料底座均为圆柱体结构,所述传动轴、安装柱和圆筒均为圆柱结构,所述传动轴、安装柱和圆筒壳的轴心线重合。优选的,所述通孔一为三角形结构,所述通孔二、通孔三、通孔四和通孔五均为水滴形结构。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智能恒温控制阀,通过设置壳体、橡皮圈、陶瓷片B、陶瓷片A和塑料底座,解决了现有智能恒温控制阀生产成本高、生产时间长、产品合格率低、控制精度差、密封差、稳定性差和不耐用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智能恒温控制阀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智能恒温控制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1.壳体 2.橡皮圈 3.陶瓷片B34.陶瓷片A4 5.塑料底座 11.传动轴12.安装柱 13.圆筒壳 14.阶梯槽15.凹槽一 16.凹槽二 17.凹槽三18.凹槽四 19.凹槽五 31.凸台二32.凸台三 33.通孔一 41.通孔二42.通孔三 51.通孔四 52.通孔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
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实施例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如图1-2所示,一种智能恒温控制阀,包括壳体1、橡皮圈2、陶瓷片B3、陶瓷片A4和塑料底座5,所述壳体1包括传动轴11、安装柱12和圆筒壳13;所述传动轴11轴承安装于所述安装柱12的前端面上,所述传动轴11的两侧开有阶梯槽14;所述圆筒壳13一体设置于所述安装柱12的后端面上,所述圆筒壳13为中空有底结构,所述圆筒壳13外侧的前部开有圆环形凹槽一15,所述圆筒壳13的中部左右对称开有弧形凹槽二16和凹槽三17,所述圆筒壳13的后端左右对称开有矩形凹槽四18和凹槽五19,所述圆筒壳13内侧底部的所述传动轴11的后端一体设置有矩形凸台一(图中未画出);所述橡皮圈2卡设于所述凹槽一15内;所述陶瓷片B3的前端面左右对称设置有三角形的凸台二31和凸台三32,所述凸台二31和凸台三32间一侧的所述陶瓷片B3上开有通孔一33,所述凸台二31和凸台三32间开有矩形凹槽六(图中未画出);所述陶瓷片A4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体的矩形耳朵一(图
中未画出)和耳朵二(图中未画出),所述陶瓷片A4前后两面间的一侧开有上下对称的通孔二41和通孔三42;所述塑料底座5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体的矩形耳朵三(图中未画出)和耳朵四(图中未画出),所述塑料底座5前后两面间的一侧开有上下对称的通孔四51和通孔五52,所述通孔四51和通孔五52分别于所述通孔二41和通孔三42相适配;所述塑料底座5、陶瓷片A4和陶瓷片B3从后至前依次卡设于所述壳体1内,所述凹槽六与所述凸台一相适配、所述耳朵一和耳朵二分别卡设于所述凹槽四18和凹槽五19的底部,所述耳朵三和耳朵四分别卡设于所述耳朵一和耳朵二后部的凹槽四18和凹槽五19内。优选的,所述陶瓷片B3、陶瓷片A4和塑料底座5均为圆柱体结构,所述传动轴11、安装柱12和圆筒均为圆柱结构,所述传动轴11、安装柱12和圆筒壳13的轴心线重合。优选的,所述通孔一33为三角形结构,所述通孔二41、通孔三42、通孔四51和通孔五52均为水滴形结构。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智能恒温控制阀,通过设置壳体1、橡皮圈2、陶瓷片B3、陶瓷片A4和塑料底座5,解决了现有智能恒温控制阀生产成本高、生产时间长、产品合格率低、控制精度差、密封差、稳定性差和不耐用的问题。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一种智能恒温控制阀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
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恒温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橡皮圈、陶瓷片B、陶瓷片A和塑料底座,所述壳体包括传动轴、安装柱和圆筒壳;所述传动轴安装于所述安装柱的前端面上,所述传动轴的两侧开有阶梯槽;所述圆筒壳一体设置于所述安装柱的后端面上,所述圆筒壳为中空有底结构,所述圆筒壳外侧的前部开有凹槽一,所述圆筒壳的中部左右对称开有凹槽二和凹槽三,所述圆筒壳的后端左右对称开有凹槽四和凹槽五,所述圆筒壳内侧底部的所述传动轴的后端一体设置有凸台一;所述橡皮圈卡设于所述凹槽一内;所述陶瓷片B的前端面左右对称设置有凸台二和凸台三,所述凸台二和凸台三间一侧的所述陶瓷片B上开有通孔一,所述凸台二和凸台三间开有凹槽六;所述陶瓷片A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体的耳朵一和耳朵二,所述陶瓷片A前后两面间的一侧开有上下对称的通孔二和通孔三;所述塑料底座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体的耳朵三和耳朵四,所述塑料底座前后两面间的一侧开有上下对称的通孔四和通孔五,所述通孔四和通孔五分别于所述通孔二和通孔三相适配;所述塑料底座、陶瓷片A和陶瓷片B从后至前依次卡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凹槽六与所述凸台一相适配、所述耳朵一和耳朵二分别卡设于所述凹槽四和凹槽五的底部,所述耳朵三和耳朵四分别卡设于所述耳朵一和耳朵二后部的凹槽四和凹槽五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恒温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橡皮圈、陶瓷片B、陶瓷片A和塑料底座,所述壳体包括传动轴、安装柱和圆筒壳;所述传动轴安装于所述安装柱的前端面上,所述传动轴的两侧开有阶梯槽;所述圆筒壳一体设置于所述安装柱的后端面上,所述圆筒壳为中空有底结构,所述圆筒壳外侧的前部开有凹槽一,所述圆筒壳的中部左右对称开有凹槽二和凹槽三,所述圆筒壳的后端左右对称开有凹槽四和凹槽五,所述圆筒壳内侧底部的所述传动轴的后端一体设置有凸台一;所述橡皮圈卡设于所述凹槽一内;所述陶瓷片B的前端面左右对称设置有凸台二和凸台三,所述凸台二和凸台三间一侧的所述陶瓷片B上开有通孔一,所述凸台二和凸台三间开有凹槽六;所述陶瓷片A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体的耳朵一和耳朵二,所述陶瓷片A前后两面间的一侧开有上下对称的通孔二和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士永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雪雨洁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