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卡片循环切换机构及使用该机构的发卡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585155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24 15: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卡片循环切换机构,包括水平设置的卡片托盘,以及位于卡片托盘上方的可推动位于卡片托盘在第一方向上运动的送卡装置,卡片托盘上可竖直设置若干卡片,送卡装置与卡片托盘共同形成若干储卡通道,并在若干储卡通道一侧形成发卡通道,储卡通道与储卡通道之间以及储卡通道与发卡通道之间距离相同,在发卡通道的一端设置有发卡组件,另一端设置有向发卡组件方向喂卡的喂卡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使用该机构的发卡机,由于每个卡片竖直放置,相邻卡片之间的重力没有相互影响,发卡过程中无需克服卡片重力,喂卡机构更为简单,仅需较小的电机,丝杆即可完成喂卡动作,而且循环切换时所采用的电机参数小,对控制模块要求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收发卡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高速公路收费的自动发卡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卡片循环切换机构及使用该机构的发卡机
技术介绍
高速公路所形成的运输网络在现代的交通系统中越来越重要,机动车在经过收费站时,收费站需要从收发卡机中取出或回收所发的IC卡等卡片,高速公路入口发放已写入车辆信息的IC卡,而高速公路出口则收卡并根据卡内信息收取车辆过路费用。随着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的不断增加,车辆行驶路径二义性问题越来越突出(例如:假设从A点到B点有三条路径,A->C->B,A->D->B,A->E->B,运营单位需要了解车辆到底走哪条路径),为解决这个问题,越来越多的省份开始采用复合卡(双频卡),和一般射频卡不同,复合卡因为内置聚合物电池,其厚度高达5mm,对卡片的存储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为降低运营成本,越来越多的收费站开始采用无人值守自动发卡机,但因为取卡空间有限,当通行卡厚度增加后,同样尺寸的通行卡容器中只能装入1/5或更少的通行卡,为解决这个问题,现有厂家大多采用转盘式卡箱切换技术。如图1所示,卡箱1固定在转盘3上,由电机驱动主转轴2使转盘3旋转来完成卡箱1的切换,鉴于卡片出卡位固定,转盘3旋转时必须保证精确到位,但由于转盘3及卡片重量较重,旋转机构需要直径较大的主转轴2、配套的轴承、电机等,结构复杂,造价高,控制也麻烦,出现故障时不方便维
护。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卡片循环切换机构,相对于传统发卡机构卡片存储量大幅提高。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卡片循环切换机构,其结构简单传动零部件多数采用标准件,加工、装配、后期维护的工作量减少。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卡机,其卡片储存量大,设备运行维护成本低。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方面,提供一种卡片循环切换机构,包括水平设置的卡片托盘,以及位于所述卡片托盘上方的可推动位于所述卡片托盘在第一方向上运动的送卡装置,所述卡片托盘上可竖直设置若干卡片,所述送卡装置与所述卡片托盘共同形成若干储卡通道,并在所述若干储卡通道一侧形成发卡通道,所述储卡通道与储卡通道之间以及所述储卡通道与所述发卡通道之间距离相同,在所述发卡通道的一端设置有发卡组件,另一端设置有向所述发卡组件方向喂卡的喂卡组件。作为所述的卡片循环切换机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送卡装置包括驱动装置,以及可以在所述驱动装置驱动下,沿卡片在各个卡片通道之间的输送方向循环运动的若干推卡杆。作为所述的卡片循环切换机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送卡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储卡通道两端的同步链,所述推卡杆间隔设置在同步链上,所述同步链在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沿卡片在各个卡片通道之间的输送方向循环运动。作为所述的卡片循环切换机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送卡装置还包括用于支撑并带动所述同步链运动的轮组件,所述轮组件包括一对主动轮以及至少一对从动轮,所述主动轮连接驱动轮组,所述驱动轮组由作为驱动装置的旋转电机驱动。作为所述的卡片循环切换机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驱动轮组包括一对分别与所述主动轮同轴设置的第一传动轮以及一对通过传动链分别与所述第一传动轮传动连接的第二传动轮,一对所述第二传动轮同轴设置在一根传动轴上。作为所述的卡片循环切换机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传动轴上固定设置有驱动轮,所述驱动轮通过驱动链与所述旋转电机传动连接。作为所述的卡片循环切换机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储卡通道的端部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卡片在所述储卡通道中的位置的卡片挡板,所有所述储卡通道同一侧端部的所述卡片挡板为一体结构。作为所述的卡片循环切换机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卡片挡板上设置有用于检测所述送卡装置运动位置的旋转检测开关。作为所述的卡片循环切换机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发卡组件包括用于检测卡片位置的卡片检测开关,用于进行发卡导向的发卡导向块以及用于发卡的发卡块,所述喂卡组件包括喂卡电机以及在所述喂卡电机的驱动下可以沿所述发卡通道长度方向往复运动的喂卡块。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发卡机,采用如上所述的卡片循环切换机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结构简单,传动部件多为标准部件,加工、装配、后期维护工作量低;由于每个卡片竖直放置,相邻卡片之间的重力没有相互影响,发卡过程中无需克服卡片重力,喂卡机构更为简单,仅需较小的电机,丝
杆即可完成喂卡动作,而且循环切换时所采用的电机参数小,对控制模块要求低,相同容量的卡片循环切换机构卡片的储存量更大,卡片在卡片循环机构内自动运输,装卡方便,卡片切换、定位准确。附图说明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转盘式卡箱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所述卡片循环切换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所述卡片循环切换机构俯视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所述卡片循环切换机构第一储卡通道中存储有卡片的状态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所述卡片循环切换机构第二储卡通道中存储有卡片的状态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所述卡片循环切换机构第三储卡通道中存储有卡片的状态示意图。图7为实施例所述卡片循环切换机构发卡通道中存储有卡片的状态示意图。图8为实施例所述卡片循环切换机构所有储卡通道以及发卡通道中均存储有卡片的状态示意图。图1中:1、卡箱;2、主转轴;3、转盘;图2至8中:100、卡片;200、卡片托盘;210、卡片挡板;220、第一储卡通道;230、第二储卡通
道;240、第三储卡通道;250、发卡通道;260、旋转检测开关;301、旋转电机;302、推卡杆;303、同步链;304、主动轮;305、从动轮;306、传动链;307、第一传动轮;308、第二传动轮;309、传动轴;310、驱动轮;311、驱动链;401、发卡导向块;402、发卡块;403、卡片检测开关;501、喂卡电机;502、喂卡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2~8所示,于本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卡片循环切换机构,包括水平设置的卡片托盘200,以及位于所述卡片托盘200上方的可推动位于所述卡片托盘200在第一方向上运动的送卡装置,所述卡片托盘200上可竖直设置若干卡片100,所述送卡装置与所述卡片托盘200共同形成若干储卡通道,并在所述若干储卡通道一侧形成发卡通道250,所述储卡通道与储卡通道之间以及所述储卡通道与所述发卡通道250之间距离相同,在所述发卡通道250的一端设置有发卡组件,另一端设置有向所述发卡组件方向喂卡的喂卡组件。所述第一方向为由所述储卡通道位置至所述发卡通道250位置的方向。所述储卡通道的端部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卡片100在所述储卡通道中的位置的卡片挡板210,所有所述储卡通道同一侧端部的所述卡片挡板210为一体结构,所述卡片挡板210可沿所述储卡通道的长度方向滑动,从而改变储卡通道可以储存卡片100的数量,避免当无法使卡片100完全占满所述储卡通道的长度方向时卡片100位置发生变化,而无法在储卡通道中保持竖直状态,影响卡片100输送以及发卡操作。同时所述卡片挡板210上还设置有用于检测所述送
卡装置运动位置的旋转检测开关260。在本实施例中卡片托盘200与送卡装置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卡片循环切换机构及使用该机构的发卡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卡片循环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设置的卡片托盘,以及位于所述卡片托盘上方的可推动位于所述卡片托盘在第一方向上运动的送卡装置,所述卡片托盘上可竖直设置若干卡片,所述送卡装置与所述卡片托盘共同形成若干储卡通道,并在所述若干储卡通道一侧形成发卡通道,所述储卡通道与储卡通道之间以及所述储卡通道与所述发卡通道之间距离相同,在所述发卡通道的一端设置有发卡组件,另一端设置有向所述发卡组件方向喂卡的喂卡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卡片循环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设置的卡片托盘,以及位于所述卡片托盘上方的可推动位于所述卡片托盘在第一方向上运动的送卡装置,所述卡片托盘上可竖直设置若干卡片,所述送卡装置与所述卡片托盘共同形成若干储卡通道,并在所述若干储卡通道一侧形成发卡通道,所述储卡通道与储卡通道之间以及所述储卡通道与所述发卡通道之间距离相同,在所述发卡通道的一端设置有发卡组件,另一端设置有向所述发卡组件方向喂卡的喂卡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片循环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送卡装置包括驱动装置,以及可以在所述驱动装置驱动下,沿卡片在各个卡片通道之间的输送方向循环运动的若干推卡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片循环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送卡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储卡通道两端的同步链,所述推卡杆间隔设置在所述同步链上,所述同步链在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沿卡片在各个卡片通道之间的输送方向循环运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卡片循环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送卡装置还包括用于支撑并带动所述同步链运动的轮组件,所述轮组件包括一对主动轮以及至少一对从动轮,所述主动轮连接驱动轮组,所述驱动轮组由作为驱动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名涛何炳林于晓丽梁柱扬王德浩曾焕聪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电子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