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抓捕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579870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23 21: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抓捕叉,包括手柄以及安装于手柄一端的U型叉头,所述手柄的一端为手柄插入端,该手柄插入端的内腔中衔接有一内凹式V形弹片,该内凹式V形弹片的一弹臂上设有凸起,所述手柄插入端的侧壁上对应所述凸起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一开孔,所述凸起在内凹式V形弹片的弹力作用下从第一开孔弹出,所述U型叉头的一端为叉头连接端,该叉头连接端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开孔,所述手柄插入端插入所述叉头连接端中使所述凸起在内凹式V形弹片的弹力作用下锁定所述第二开孔。该多功能抓捕叉结构稳定牢固,所述手柄可根据需要进行无限长的驳接,使用灵活、方便,并解决了负重和便携性的问题,主要用于抓捕持刀、武疯子或武力伤害人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抓捕工具,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抓捕叉
技术介绍
目前,现实生活中公共场合持械行凶嫌疑人越来越多,人们通常使用抓捕叉防止行凶嫌疑人接近自己,一般的抓捕叉都是由手柄以及安装于手柄一端的U型叉头所组成,人们手持手柄处,用U型叉头的开口抵住行凶嫌疑人,既可保证使用人员一定范围内的安全,又可制服一般歹徒,还可避免对其的人身伤害。除了警用外,也适合学校、幼儿园的安全保卫人员使用。但是这种抓捕叉设计简单,功能单一,其一般都是以整支预定长度的铁管所制成,因其手柄长度的不可变性,当遇到特殊情况下使用者无法根据需要进行手柄的延长或缩短,使用非常不方便,并且这种一体结构的抓捕叉在携带时也带来一定的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既能对安保人员起到保护作用,又能快速制服犯罪分子,可根据需要进行延长或缩短,整体采用分体式的设计从而解决了负重和便携性的多功能抓捕叉。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提供一种多功能抓捕叉,包括手柄以及安装于所述手柄一端的U型叉头,所述手柄的一端为手柄插入端,所述手柄插入端的内腔中衔接有一内凹式V形弹片,该内凹式V形弹片的一弹臂上设有凸起,所述手柄插入端的侧壁上对应所述凸起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一开孔,所述凸起在所述内凹式V形弹片的弹力作用下从所述第一开孔弹出,所述U型叉头的一端为叉头连接端,该叉头连接端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开孔,所述手柄插入端插入所述叉头连接端中使所述凸起在所述内凹式V形弹片的弹力作用下锁定所述第二开孔。进一步地,所述手柄为可延长式手柄,该手柄的另一端为手柄连接端,所述手柄连接端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三开孔,两手柄之间可通过手柄插入端与手柄连接端的对接结合,所述凸起在所述内凹式V形弹片的弹力作用下锁定所述第三开孔。进一步地,所述叉头连接端的侧壁上设有钩部。进一步地,所述手柄和所述U型叉头均为中空结构的加厚铝合金管。进一步地,所述U型叉头的叉角处开设有水孔。进一步地,所述手柄插入端的直径小于所述叉头连接端的直径,所述叉头连接端的直径等于所述手柄的直径。进一步地,所述手柄插入端的直径小于所述手柄连接端的直径,所述手柄连接端的直径等于所述手柄的直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在手柄连接端的内腔中衔接有一内凹式V形弹片,该内凹式V形弹片的一弹臂上设有凸起,所述手柄插入端的侧壁上对应所述凸起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一开孔,所述凸起在内凹式V形弹片的弹力作用下从第一开孔弹出,叉头连接端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开孔,所述手柄插入端插入叉头连接端中使所述凸起在内凹式V形弹片的弹力作用下锁定第二开孔。这种连接方式使叉头与手柄的连接可靠,并且该手柄和U型叉头选用了加厚铝合金管,在抓捕过程中,安保人员手持手柄处,用U型叉头的开口叉住嫌疑人肢体,无需与行凶嫌疑人近身搏斗,能对安保人员起到保护作用,又能快速制服犯罪分子,可用于防身或救人,此外,所述手柄可根据需要进行无限长的驳接,在携带时可以将手柄与叉头分开并装入配套的背挂式钢叉包中,从而解决了负重和便携性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多功能抓捕叉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多功能抓捕叉的组装图;图3是本技术多功能抓捕叉中手柄的内部结构图;图4是本技术另一种多功能抓捕叉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多功能抓捕叉驳接过程中的组装图;图6是本技术多功能抓捕叉驳接后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及其他目的,现结合所附较佳实施例附以附图详细说明如下,本附图所说明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并非限定本技术。请参照图1,一种多功能抓捕叉,包括手柄1以及安装于所述手柄1一端的U型叉头2,本实施例中,所述手柄1与U型叉头2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连接,如图2、图3所示,所述手柄1的一端为手柄插入端11,所述手柄插入端11的内腔中衔接有一内凹式V形弹片3,该内凹式V形弹片3的一弹臂上设有凸起4,所述手柄插入端11的侧壁上对应所述凸起4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一开孔111,所述凸起4在所述内凹式V形弹片3的弹力作用下从所述第一开孔111弹出,所述U型叉头2的一端为叉头连接端21,该叉头连接端21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开孔211,所述手柄插入端11插入所述叉头连接端21中使所述凸起4在所述内凹式V形弹片3的弹力作用下锁定所述第二开孔211。其中,所述手柄插入端11的直径小于所述叉头连接端21的直径,所述叉头连接端21的直径等于所述手柄1的直径。所述U型叉头2,可根据身体的具体部位,如腰部、手部、腿部或脖子,设计适当的尺寸。如图1、图4所示,图1是针对人体的腰部而设计,用于叉住嫌疑人的腰部,图4是针对人体的脖子而设计,用于叉住嫌疑人的脖子,所述叉头连接端21的侧壁上还设有钩部5。使用时一名安保人员对准对方腰部向前推进,另一名安保人员对准对方颈部向相反的方向推进,从而把对方卡住在中间即可完成控制对方
的目的,使对方无法逃脱并失去暴力,在此过程中,安保人员与嫌疑人始终保持一定距离,保证了其自身的安全性。本实施例中,所述手柄1和所述U型叉头2均为中空结构的加厚铝合金管,所述U型叉头2的叉角处开设有水孔22,所述手柄1可进行无限长的驳接,如图5、图6所示,手柄1的另一端为手柄连接端12,所述手柄连接端12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三开孔121,两手柄1之间可通过手柄插入端11与手柄连接端12的对接结合,所述凸起4在所述内凹式V形弹片3的弹力作用下锁定所述第三开孔121。手柄1的延长可避免在实际使用中安保人员近距离接触嫌疑人,确保安保人员的安全。其中,所述手柄插入端11的直径小于所述手柄连接端12的直径,所述手柄连接端12的直径等于所述手柄1的直径。为了便于携带,各个部件之间均可进行分离,U型叉头2与手柄1之间通过按压叉头连接端21上的凸起4使凸起4与第二开孔211解除锁定,拨动手柄1即可完成U型叉头2与手柄1的分离,同样的,两手柄1之间通过按压手柄连接端12上的凸起4使凸起4与第三开孔121解除锁定,拨动另一手柄1即可完成手柄1之间的分离。分离后的部件可转入配套的背挂式钢叉包中便于保管及携带,从而解决了负重和便携性的问题。本技术主要用于抓捕持刀、武疯子或武力伤害人群,通过在原老式铁水管、不锈钢质材钢叉的基础上做改良,选用加厚铝合金管,并设计可无限长驳接的手柄,使用灵活、方便,既能对安保人员起到
保护作用,又能快速制服犯罪分子,可用于防身、救人等,具有功能性强、快速制服控制率高、结构稳定、便于携带的特点。上述实施例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技术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抓捕叉,包括手柄(1)以及安装于所述手柄(1)一端的U型叉头(2),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1)的一端为手柄插入端(11),所述手柄插入端(11)的内腔中衔接有一内凹式V形弹片(3),该内凹式V形弹片(3)的一弹臂上设有凸起(4),所述手柄插入端(11)的侧壁上对应所述凸起(4)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一开孔(111),所述凸起(4)在所述内凹式V形弹片(3)的弹力作用下从所述第一开孔(111)弹出,所述U型叉头(2)的一端为叉头连接端(21),该叉头连接端(21)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开孔(211),所述手柄插入端(11)插入所述叉头连接端(21)中使所述凸起(4)在所述内凹式V形弹片(3)的弹力作用下锁定所述第二开孔(2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抓捕叉,包括手柄(1)以及安装于所述手柄(1)一端的U型叉头(2),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1)的一端为手柄插入端(11),所述手柄插入端(11)的内腔中衔接有一内凹式V形弹片(3),该内凹式V形弹片(3)的一弹臂上设有凸起(4),所述手柄插入端(11)的侧壁上对应所述凸起(4)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一开孔(111),所述凸起(4)在所述内凹式V形弹片(3)的弹力作用下从所述第一开孔(111)弹出,所述U型叉头(2)的一端为叉头连接端(21),该叉头连接端(21)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开孔(211),所述手柄插入端(11)插入所述叉头连接端(21)中使所述凸起(4)在所述内凹式V形弹片(3)的弹力作用下锁定所述第二开孔(2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抓捕叉,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1)为可延长式手柄,该手柄(1)的另一端为手柄连接端(12),所述手柄连接端(12)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文坚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公安局万江分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