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处理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572304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22 04: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污染处理箱,水污染处理箱浸没于污染水中,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箱体、第二箱体、第三箱体和第四箱体,水路系统,供气系统;第一箱体、第二箱体、第三箱体和第四箱体均包括平行设置的左隔水板和右隔水板、设置于左隔水板底部且连接左隔水板和右隔水板用于水通过的支撑格网,左隔水板的顶部与所述水污染处理箱的顶部相连,右隔水板的底部与所述水污染处理箱的底部相连,支撑格网平行于所述水污染处理箱的底部,左隔水板、右隔水板、支撑格网与所述水污染处理箱之间的空隙形成水流通道,支撑格网上投放有生物载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快速分解污染水中的各种污染物,有利于提高处理效率和处理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环保
,特别涉及一种水污染处理箱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密集带来生活污水,小工厂散布带来工业废水,这些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或处理不达标的工业生产废水排放亦随之增多,长时间不间断的排污,当有机污染物超出河涌水体所能容纳的自然净化的限度,水中的溶解氧会迅速被消耗而呈缺氧状态,河涌水体变得富营养化,水体便发黑发臭,由于缺氧,原生态生物的生存直接受到威胁,直至死亡、尸体腐败,进一步污染水体及出现恶臭,如此恶性循环不断,使河涌生态遭到彻底的破坏。此外,随着城乡建设速度的加速以及环境生态的日益破坏,大部分河涌已断流或接近断流,使得整条河涌变成死河涌,水质恶化进入恶性循环。若不加强处理,河涌将变为危害周围环境的巨大污染源,从而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因此,对河涌水污染进行治理,迫在眉睫。目前,河涌治理方法主要有截流、疏浚、活水循环(即引水增流)、河道人工增氧曝气、底泥覆盖、混凝、生态修复等方法。这些方法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河涌水环境恶化的问题,但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例如,疏浚工程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河流底泥中的污染物转移出去,是一种较好的治理河流底泥污染的方法,但无法解决河流水质的应急净化;活水循环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稀释和转移的方式使得河流中的水质得以净化,但该方法所需要的条件比较特殊,需要利用特殊的河流水位差或者水泵提升的方法实现水的交换,不利于节约资源,且该方法只是让污染物向其他水体转移,无法去除污染物,治标不治本;河道曝气和生态工程的建设都是以恢复和强化河流本身的自净能力为主要目的,逐渐恢复和净化水质,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达到水质净化的效果,适合作为混凝快速改善的辅助措施,但是对于通常的缓流河道难以达到混凝所需的水力条件,从而使混凝效果大打折扣;混凝虽能够快速消除水体的“黑”,但除臭效果欠佳;河流底泥覆盖同样是一种针对河流底泥的污染治理方法,有一定的优点,但仍无法实现河流水质应急净化,见效慢,无法真正恢复河涌的自然生态。随着生物技术的大力发展,采用优势微生物来治理河涌水污染问题成为一种安全、环保、成本低、见效快的方法,但当水体中污染物浓度较高时,如COD≧200mg/L时,需多次投放优势微生物,才能使污染物浓度达标,处理进度较慢、处理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快速降低水体中COD浓度、且处理效果好的水污染处理箱。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水污染处理箱,所述水污染处理箱浸没于污染水中,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箱体、第二箱体、第三箱体和第四箱体,用于污染水进入并在各箱体间流动和处理后的水流出的水路系统,用于为各箱体选择性提供空气的供气系统;所述第一箱体、第二箱体、第三箱体和第四箱体均包括平行设置的左隔水板和右隔水板、设置于左隔水板底部且连接左隔水板和右隔水板用于水通过的支撑格网,所述左隔水板的顶部与所述水污染处理箱的顶部相连,所述右隔水板的底部与所述水污染处理箱的底部相连,所述支撑格网平行于所述水污染处理箱的底部,所述左隔水板、右隔水板、支撑格网与所述水污染处理箱之间的空隙形成水流通道,所述第一箱体、第二箱体、第三箱体和第四箱体内投放有用于将污染水中的污染物降解为无毒无害物质的生物载体,所述支撑格网用于污染水和空气通过,不能供生物载体通过。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水路系统包括水泵、设置于所述水污染处理箱一侧的进水口、设置于所述水污染处理箱另一侧的出水口,污染水在水泵作用下经第一箱体底部的支撑格网进入第一箱体内部,到达第一箱体顶部时由右隔水板与水污染处理箱之间的间隙溢出至第一箱体的右隔水板和第二箱体的左隔水板之间的间隙,再经第二箱体底部的支撑格网进入第二箱体。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供气系统包括风机,位于第一箱体、第二箱体、第三箱体和第四箱体的支撑格网下方用于为各箱体补充空气的曝气盘,连通风机和各曝气盘的进气管,位于第一箱体、第二箱体、第三箱体和第四箱体顶部的排气口,连接排气口用于空气排出的排气管,所述排气口可开闭,所述排气管伸出水面上方。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进气管上设置有进气阀和气体流量计。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左隔水板和右隔水板可沿水污染处理箱平行移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的水污染处理箱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箱体、第二箱体、第三箱体和第四箱体,污染水经水路系统依次流经各箱体,且四个箱体内均投放有生物载体,空气经供气系统选择性的进入各箱体,每个箱体可根据实际污水处理或调试需要进行通气,使得箱体成为好氧池或厌氧池或兼氧池,为生物载体创造有氧环境或无氧环境或兼氧环境,使得生物载体能更好的分解污染物,降低水体中COD浓度、提高污水处理效果。2、各箱体的左隔水板、右隔水板、支撑格网与水污染处理箱之间的空隙形成水流通道,箱体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污染水在水泵作用下自下而上依次流经四个箱体,在每个箱体内能与其中的生物载体充分接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降解污染物,设备运行成本低、处理效果好。3、水路系统包括水泵、设置于水污染处理箱一侧的进水口、设置于水污染处理箱另一侧的出水口,污染水在水泵作用下经第一箱体底部的支撑格网进入第一箱体内部,到达第一箱体顶部时由右隔水板与水污染处理箱之间的间隙溢出至第一箱体的右隔水板和第二箱体的左隔水板之间的间隙,再经第二箱体底部的支撑格网进入第二箱体,以此类推,分别流经第一箱体、第二箱体、第三箱体和第四箱体,最后通过出水口流出。4、供气系统包括风机,位于第一箱体、第二箱体、第三箱体和第四箱体的支撑格网下方用于为各箱体补充空气的曝气盘,连通风机和各曝气盘的进气管,位于第一箱体、第二箱体、第三箱体和第四箱体顶部的排气口,连接排气口用于空气排出的排气管,排气口可开闭,排气管伸出水面上方。曝气盘位于支撑格网下方为各箱体提供空气,且各箱体顶部设有排气口,可根据实际污水处理或调试需要进行排气,使得箱体成为好氧池或厌氧池或兼氧池,为生物载体创造有氧环境或无氧环境或兼氧环境,以更好的促进微生物降解,提高处理效果。5、进气管上设置有进气阀和气体流量计,控制进气与否进气体流量,以控制各箱体内空气的有无及气体浓度,促进微生物分解反应的快速进行,提高处理效果。6、左隔水板和右隔水板可沿水污染处理箱横向移动,以根据实际需要改变各箱体的体积比,进一步促进微生物分解反应的快速进行,提高处理效果。附图说明图1 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箱体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水污染处理箱100,水污染处理箱100浸没于污染水中,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箱体110、第二箱体120、第三箱体130和第四箱体140,用于污染水进入并在各箱体间流动和处理后的水流出的水路系统150,用于为各箱体选择性提供空气的供气系统160。如图2所示,为本技术的第一箱体的结构示意图。第一箱体110、第二箱体120、第三箱体130和第四箱体140均包括平行设置的左隔水板111和右隔水板112、设置于左隔水板111底部且连接左隔水板111和右隔水板112用于水通过的支撑格网113,左隔水板111的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水污染处理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污染处理箱浸没于污染水中,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箱体、第二箱体、第三箱体和第四箱体,用于污染水进入并在各箱体间流动和处理后的水流出的水路系统,用于为各箱体选择性提供空气的供气系统;所述第一箱体、第二箱体、第三箱体和第四箱体均包括平行设置的左隔水板和右隔水板、设置于左隔水板底部且连接左隔水板和右隔水板用于水通过的支撑格网,所述左隔水板的顶部与所述水污染处理箱的顶部相连,所述右隔水板的底部与所述水污染处理箱的底部相连,所述支撑格网平行于所述水污染处理箱的底部,所述左隔水板、右隔水板、支撑格网与所述水污染处理箱之间的空隙形成水流通道,所述支撑格网上投放有用于将污染水中的污染物降解为无毒无害物质的生物载体。

【技术特征摘要】
2015.10.21 CN 20152081210951.水污染处理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污染处理箱浸没于污染水中,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箱体、第二箱体、第三箱体和第四箱体,用于污染水进入并在各箱体间流动和处理后的水流出的水路系统,用于为各箱体选择性提供空气的供气系统;所述第一箱体、第二箱体、第三箱体和第四箱体均包括平行设置的左隔水板和右隔水板、设置于左隔水板底部且连接左隔水板和右隔水板用于水通过的支撑格网,所述左隔水板的顶部与所述水污染处理箱的顶部相连,所述右隔水板的底部与所述水污染处理箱的底部相连,所述支撑格网平行于所述水污染处理箱的底部,所述左隔水板、右隔水板、支撑格网与所述水污染处理箱之间的空隙形成水流通道,所述支撑格网上投放有用于将污染水中的污染物降解为无毒无害物质的生物载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污染处理箱,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保安黄来云邓志华张镇球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中微环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