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强型双排桩围堰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566515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20 08: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加强型双排桩围堰结构,包括前排桩、后排桩以及填筑在前排桩和后排桩之间的土方,还包括: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在前排桩的前侧面的上部的上、下前排桩钢围檩;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在后排桩的后侧面的上部的上、下后排桩钢围檩;分别设置在上、下前排桩钢围檩与上、下后排桩钢围檩之间的上、下钢筋拉杆;以及第一、第二钢连接件,第一钢连接件的一端与上前排桩钢围檩连接,其另一端与下后排桩钢围檩连接,第二钢连接件的一端与下前排桩钢围檩连接,其另一端与上后排桩钢围檩连接。在原来的双排桩围堰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下拉杆及剪刀撑,使得前排桩和后排桩的上部形成更为稳定的整体结构,大幅提高了围堰的受力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围堰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加强型双排桩围堰结构
技术介绍
拦河及临河设施施工时,需要构筑围堰挡水,形成干地基坑条件,以方便相关构筑物施工。在平原地区,以前常采用土石围堰,虽然技术简单,但其断面大,土方工程量高。近年来,一方面土方来源越来越困难,另一方面打桩机械已广泛运用,所以双排桩围堰结构的应用在大量普及。参见图1和图2,图中给出的是现有的双排桩围堰结构,包括前排桩10、后排桩20以及填筑在前排桩10和后排桩20之间的土方30,在前排桩10的前侧面的顶部设置钢围檩40,在后排桩20的后侧面的顶部设置钢围檩50,钢围檩40与钢围檩50之间通过钢筋拉杆60连接。双排桩围堰结构需要自身进行挡水,但前排桩10和后排桩20仅依靠钢筋拉杆60连接,未能有效地形成整体受力,受力方式不尽合理。为此,申请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找到了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的双排桩围堰结构存在整体性差、材料强度未能充分利用的问题,现提供一种成本低、整体结构更加牢固的加强型双排桩围堰结构。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加强型双排桩围堰结构,包括前排桩、后排桩以及填筑在所述前排桩和后排桩之间的土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前排桩的前侧面的上部的上、下前排桩钢围檩;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后排桩的后侧面的上部的上、下后排桩钢围檩;上、下钢筋拉杆,所述上钢筋拉杆的一端与所述上前排桩钢围檩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上后排桩钢围檩连接,所述下钢筋拉杆的一端与所述下前排桩钢围檩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下后排桩钢围檩连接;以及第一、第二钢连接件,所述第一钢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上前排桩钢围檩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下后排桩钢围檩连接,所述第二钢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下前排桩钢围檩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上后排桩钢围檩连接。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第二钢连接件为型钢或钢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在原来的双排桩围堰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下拉杆及剪刀撑,桩顶由原简支连杆成为刚接,使得前排桩和后排桩的上部形成更为稳定的整体结构,大幅提高了围堰的受力性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现有的双排桩围堰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的双排桩围堰结构的上部的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的加强型双排桩围堰结构的上部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的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参见图3,图中给出的是一种加强型双排桩围堰结构,包括前排桩100、后排桩200以及填筑在前排桩100和后排桩200之间的土方300,土方300采用袋装土和素填土。本技术的加强型双排桩围堰结构还包括上、下前排桩钢围檩410、420、上、下后排桩钢围檩510、520、上、下钢筋拉杆610、620以及钢连接件710和720。上、下前排桩钢围檩410、420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在前排桩100的前侧面的上部。上、下后排桩钢围檩510、520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在后排桩200的后侧面的上部。上钢筋拉杆610的一端与上前排桩钢围檩410连接,其另一端与上后排桩钢围檩510连接,下钢筋拉杆620的一端与下前排桩钢围檩420连接,其另一端与下后排桩钢围檩520连接。钢连接件710的一端与上前排桩钢围檩410连接,其另一端与下后排桩钢围檩520连接,钢连接件720的一端与下前排桩钢围檩420连接,其另一端与上后排桩钢围檩510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钢连接件710、720均为型钢或钢管,两者形成剪刀撑前排桩100和后排桩200的上部形成更为稳定的整体结构,大幅提高了围堰的受力性能。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以及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加强型双排桩围堰结构,包括前排桩、后排桩以及填筑在所述前排桩和后排桩之间的土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前排桩的前侧面的上部的上、下前排桩钢围檩;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后排桩的后侧面的上部的上、下后排桩钢围檩;上、下钢筋拉杆,所述上钢筋拉杆的一端与所述上前排桩钢围檩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上后排桩钢围檩连接,所述下钢筋拉杆的一端与所述下前排桩钢围檩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下后排桩钢围檩连接;以及第一、第二钢连接件,所述第一钢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上前排桩钢围檩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下后排桩钢围檩连接,所述第二钢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下前排桩钢围檩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上后排桩钢围檩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强型双排桩围堰结构,包括前排桩、后排桩以及填筑在所述前排桩和后排桩之间的土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前排桩的前侧面的上部的上、下前排桩钢围檩;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后排桩的后侧面的上部的上、下后排桩钢围檩;上、下钢筋拉杆,所述上钢筋拉杆的一端与所述上前排桩钢围檩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上后排桩钢围檩连接,所述下钢筋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军朱远高钦钦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水利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