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德祥专利>正文

多功能快速急救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55713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快速急救机,它包括机体(44)、数控显示装置等;主电动机与动力传动装置连接;心脏启颤复苏装置和肺部启颤复苏装置的机械手(6、4、5)定位在按压操作工作台的可升降的机械手定位板(37)上,机械手(6、4、5)与动力传动装置经耐压管连接;口鼻输气输氧换气装置的空气压缩器与所述的动力传动装置连接。本多功能快速急救机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特别是以蓄电瓶等直流电为动力源,任何地方都可使用,安装和拆卸既简单又牢固,购价低廉,广泛适用于中小医院、军营、农村和山区等,且窒息的危险病人被挽回生命的几率很高,是一种现场急救的理想的多功能快速急救机。(*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用急救设备,尤其是一种对因重伤或重病窒息的人进行及时抢救的多功能快速急救机
技术介绍
现已公知的对窒息病人的抢救方法就是按压胸部和人工呼吸。这种方法虽然行之有效,但缺点是按压胸部的用力不是很均匀,按压的间隔时间也同样不均匀。时间一长,按压人体力不支,特别是女医务工作者按压的间隔时间和用力度易出现紊乱,达不到病人心脏启颤复苏的效果。人工呼吸是他人(如护士)先将大气吸进自己肺中后吹入病人口中,这样,被吸入护士肺中大气的氧份已在护士肺中消失许多,再吹入病人肺中的大气中的氧份难以达到病人复苏所需要的氧份。因以上原因,致使部分本可抢救生还的病人因抢救不力而死亡。同时,人工呼吸也易使医务人员传染疾病。现在,有些县以上大型医院虽已有输氧设备和心脏磁颤器等设备,但缺点一是价格昂贵,一般中小医院不敢奢望;二是体积笨重无法随车野外抢救。大医院外的危险病人要用车运到医院才能进行抢救,致使部分有生还希望的危急病人和伤者经不起长途颠簸和得不到及时的急救而在未到达医院的途中死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小巧轻便,便于携带和适应各种场合使用,具有心脏启颤复苏和肺部启颤复苏等多种功能,窒息危险病人经抢救生还率高的多功能快速急救机。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多功能快速急救机,它包括机体,数控显示装置,电源和电动机,它还包括动力传动装置,心脏启颤复苏装置,肺部启颤复苏装置,口鼻输气输氧换气装置、按压操作工作台;主电动机与所述的动力传动装置连接;心脏启颤复苏装置的机械手和肺部启颤复苏装置的至少一个机械手定位在按压操作工作台的可升降的机械手定位板上,所述的机械手与所述的动力传动装置经动力传递管或动力传递线连接;所述的口鼻输气输氧换气装置的空气压缩器与所述的动力传动装置连接。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包括优点和效果)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多功能快速急救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多功能快速急救机的连接关系及工作原理示意图。图3是本多功能快速急救机口鼻输气输氧换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多功能快速急救机压力调节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在图1、图2、图3中,本多功能快速急救机包括机体44,数控显示装置,电源和电动机,它还包括动力传动装置,心脏启颤复苏装置,肺部启颤复苏装置,口鼻输气输氧换气装置、按压操作工作台等。主电动机11与所述的动力传动装置连接。心脏启颤复苏装置的机械手6和肺部启颤复苏装置的两个机械手4、5(最好采用两个)定位在按压操作工作台的可升降的机械手定位板37上。所述的机械手6、4、5与所述的动力传动装置经动力传递管连接。所述的口鼻输气输氧换气装置的空气压缩器24与所述的动力传动装置连接。所述的电源采用蓄电瓶,所述的主电动机11采用直流无级变速电动机。所述的蓄电瓶安装在机体44内的油箱体34外(图中未示出)。所述的机体44内设有油箱体34。所述的动力传动装置指设于油箱体34内的变速装置和液压传动装置,即所述的主电动机11装在油箱体34的(外壁)上并直接与变速器(变速箱)13连接,变速器13的输出轴与第一曲轴15连接,换句话说,主电动机11的轴与变速箱内的主动齿轮固定连接,主动齿轮与被动齿轮啮合,可经几次变速即可有几对主、被动齿轮,变速器13的输出轴设于输出轮主动轮上,而第一曲轴15的左轴颈固定在变速箱的输出轮的被动轮上(图中未示出)。并经第一轴承座16与一对变速齿轮17和一对非圆齿轮18连接,所述的非圆齿轮18中的被动轮经第二轴承座19与第二曲轴20连接;即固定在第一曲轴15的右轴颈上的变速齿轮17的小齿轮与大齿轮啮合,大齿轮与非圆齿轮18的主动齿轮固定在同一轴上,与主动齿轮啮合的非圆齿轮18的从动齿轮经第二轴承座19与第二曲轴20连接,即第二曲轴20的左轴颈设于第二轴承座19内,其左端固定在非圆齿轮18的被动齿轮的中心孔内。所述的一对非圆齿轮18,指两个同样大小的不规则齿轮,如外形像一对凸轮,但轮缘上有相互啮合的齿,凹对凸,凸对凹啮合,在360°上旋转时所传递的速度不等速。非圆齿轮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已有技术书籍论述此齿轮(也是印刷机械上不可缺少的)。第二曲轴20的右轴颈安装在第三轴承座21内。所述的第一曲轴15、第二曲轴20分别由第一连杆14和第二连杆26与第一液压泵12和第二液压泵25连接。上述的连接指所述的第一连杆14的一端与第一曲轴15的轴颈可转动连接,而另一端与第一液压泵12内的活塞27可摆动连接;所述的第二连杆26的一端与第二曲轴20的轴颈可转动连接,而另一端与第二液压泵25内的活塞27可摆动连接。两活塞27底部均设有油封28。所述的油箱体34内的油面高度以满足液压泵及各运动部件润滑需要为准。所述的液压泵12、25下端的各自输油管采用硬性耐油耐压管(如铜管),下述的压力调节器即油压调节器8、9及与之配套的压力(油压)感应器33安装在此硬性耐油耐压管上,硬性耐油耐压管再用接头连接下述的耐压耐油输油软管。所述的液压泵12、25下端均设有油补充阀30。所述的动力传递管指耐压管7,所述的耐压管7包括输油管和输气管,在耐压管7上设有压力调节器10、8、9和与之相配的压力感应器33,两者(即压力调节器和压力感应器)与设于机体44上的数控显示装置和压力调节装置电连接或信号连接。所述的压力调节器10、8、9、压力感应器33及数控显示装置和压力调节装置均为现有技术。(参见图4)如压力调节器10、8、9的具体结构直流电动机49输出轴上的蜗杆51与蜗轮50啮合,蜗轮50中心设有压杆52,设有顶盖62及密封垫61的外壳76内的顶部有轴承60、中上部有滑槽54、压盖59、弹簧57、排气孔或排油孔58、密封球56。压杆52的外螺纹与压盖59的中心螺纹旋合,压盖59压住弹簧57,并沿滑槽54上下滑动,弹簧57也套在压杆52外并压住密封球56,密封球56设于进气口或进油口55上,密封球56被气压或油压顶开时,进气口或进油口55与排气孔或排油孔58相通,排气孔或排油孔58与排气嘴或排油嘴53相通。作排油嘴用时,排油嘴的出口插入油箱体34内。作排气嘴用时,其出口与大气相通。所述的压力感应器33市面有售,如采用摩托车油箱或吊车上用的压力感应器,只是灵敏度还调高一点即可。所述的数控显示装置市面有售,如国家指定的生产电脑数控板的厂家(浙江省)余姚市工业仪表厂生产的数控显示器43(与海尔空调的数控显示器同类)。所述的压力调节装置则更是常规技术,如在机体44上设有控制调压电机49正反转的按钮则可。至于电源如蓄电瓶与所有电动机(包括以下所述的升降电动机38)的电连接,及电源控制如电源开关42及下述的电磁开关35,电路保护,数控显示装置如电脑数控显示器43与上述的压力调节器10、8、9和压力感应器33及所有电动机的电连接或信号连接关系等,还有本多功能快速急救机还可配置的血养保护图和心电监护仪显示装置等均属现有技术,故不再赘述。所述的心脏启颤复苏装置和肺部启颤复苏装置指,在此两装置中,所述的耐压管7指输油管,所述的输油管包括上述的耐压耐油软管和硬性耐油耐压管。所述的耐压耐油软管有3根,分别连接3个机械手6、4、5和两根硬性耐油耐压管,其中连接肺启颤复苏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快速急救机,它包括机体(44),数控显示装置,电源和电动机,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动力传动装置,心脏启颤复苏装置,肺部启颤复苏装置,口鼻输气输氧换气装置、按压操作工作台;主电动机(11)与所述的动力传动装置连接;心脏启颤复苏装置的机械手(6)和肺部启颤复苏装置的至少一个机械手(4)定位在按压操作工作台的可升降的机械手定位板(37)上,所述的机械手(6、4)与所述的动力传动装置经动力传递管或动力传递线连接;所述的口鼻输气输氧换气装置的空气压缩器(24)与所述的动力传动装置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德祥
申请(专利权)人:朱德祥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