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洪利专利>正文

一种医用灌排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52026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用灌排导管,包括注液管和废液析出管,所述注液管的外径小于所述废液析出管的内径,所述废液析出管管壁上设置有注液管插孔,所述注液管一端通过该插孔插入废液析出管管腔内并可通过自由滑动延伸至废液析出管前端的端口外而深入人体的腔内。该端的注液管头部呈半球形,或紧密套有一个由柔软材料制作的半圆形的外帽。注液管另一端在废液析出管的管壁外并作为人体腔体外向腔体内灌注液体的端口与相关的治疗机或灌注器或储液容器紧密相联。(*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用灌排导管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用灌排导管,是一种用于结肠透析或经肠道治疗或灌注液体或人体其他腔孔灌排液体使用的灌排导管。
技术介绍
:本专利技术人的中国专利89108493和00124342.X分别公开了两种灌排导管,前者是注液管管壁设置有人体内注气系统的灌排导管,后者是排液管(或称腔门)管壁设置有注气系统的灌排导管。人体内注气系统包括置于注液管前部的体内气囊,与体内气囊连通的埋入注液管管壁中的体内注气管,还包括有注气器和气囊观察袋。排液管注气系统包括置于废液析出管管壁外侧的腔门气囊、腔门注气管、注气器和气囊观察袋,其中腔门注气管埋入废液析出管的管壁内。上述两项专利技术由于在灌排导管的不同部位设置有气囊,都能较好地控制已插入腔内的导管在进行灌排时液体流量并减轻不适症状,同时还能防止出现人体内废液排出时的渗漏现象。但是上述两种结构的灌排导管都没有描述在插入人体腔内过程中注液管的可滑动性以及可能对人体腔孔内造成的创伤或划伤,也没有考虑废液析出管置入人体内的部分的管壁上废液析出孔的形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现有技术中灌排导管在插入过程中对人体腔孔壁易创伤的技术缺陷,设计一种结构简单,避免对腔孔壁创伤的灌排导管。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医用灌排导管,包括注液管和废液析出管,所述注液管的外径小于所述废液析出管的内径,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液析出管管壁上设置有与注液管外径相适配的注液管插孔,所述注液管一端通过该插孔插-->入废液析出管管腔内并可通过自由滑动延伸至废液析出管前端的端口外而深入人体的腔内,该端的注液管头部呈半球形或为光滑过渡的弧面。该端的注液管头部的10-20CM部分的管壁上设置有多排均匀排列的向人体腔内灌注液体的小孔。注液管另一端在废液析出管的管壁外并作为人体腔体外向腔体内灌注液体的端口,与相关的治疗机或灌注器或储液容器紧密相联。废液析出管的头部一端置入人体约10-20CM,另一端与排除废液的延长管连接。废液析出管头部的开口可以是平头的,也可以是斜头的。上述注液管头部紧密套有一个由柔软材料制作的外帽,外帽可为半球形、半椭球形或外帽头部为光滑弧面的其他形状,并可在外帽的顶端设有出液孔,可为一个或多个。上述废液析出管探入人体腔孔内一端的端头外周边缘为光滑过渡的弧形,废液析出管的头部置入人体的部分的管壁上设有废液渗出孔,废液渗出孔可为一个或多个椭圆形孔。废液渗出孔最好设置在废液析出管置入人体部分的管壁上。上述废液析出管采用具有弹性的医用高分子或硅胶或乳胶等材料。上述注液管上设置有刻度。本技术由于在废液析出管管壁上设置有与注液管外径相适配的插孔,注液管一端通过该插孔可插入废液析出管管腔内并可通过滑动延伸至废液析出管前端的端口外而深入人体的腔内,因此本技术简单的结构使注液管能方便探入人体腔内;注液管探入人体腔内一端的头部呈半球形或为光滑过渡的弧面,能避免注液管插入人体腔内时对腔孔壁的创伤或划伤。注液管头部紧密套有或结合一个由柔软材料制作的外帽,不但能有效防止注液管头部插入人体腔内时对腔孔壁的创伤或划伤,还能大大减少人体的不适感,柔软材料可为乳胶、橡胶、硅胶或柔软有弹性的医用高分子材料。-->废液析出管探入人体腔孔内一端的端头外周边缘为光滑过渡的弧形,这样当废液析出管插入人体内时,不会划伤人体腔孔壁。废液析出管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废液渗出孔增加了废液的渗出通道,便于废液的渗出。废液析出管设置椭圆形孔也能防止其插入人体腔内时的创伤或划伤,同时能增大废液的渗出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注液管带外帽的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注液管带外帽的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注液管头部为半球形的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废液析出管为斜头形的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的剖视图。图5是图7中I的部位当废液析出管为平口的放大图。图6是图7中I的部位当废液析出管为平口的另一形式的放大图。图9是图7中I的部位的局部放大图。图10是图7中I的部位的另一形式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图4所示,图1包括注液管1和废液析出管2,注液管1的外径小于废液析出管2的内径,废液析出管2管壁上设置有与注液管1外径相适配的注液管插孔4,注液管1一端通过该插孔4插入废液析出管2管腔内并可通过自由滑动延伸至废液析出管前端的端口外而深入人体的腔内,注液管插孔-->4的直径可与注液管1的直径一样大小或稍大一点,这样注液管1能滑动插入废液析出管2,同时又不至于太松动使注液管1无法借助废液析出管2的依靠作用顺利插入。图1的注液管1头部为光滑过渡的弧面,该端的注液管1头部的10-20CM部分的管壁上设置有多排均匀排列的向人体腔内灌注液体的小孔9,头部的顶端也有小孔9’。注液管1头部还可以为半球形,如图4所示,图4中的半球形部分应做的柔软而有韧性,半球形的顶部有灌注液体的小孔9’。注液管1另一端在废液析出管2的管壁外并作为人体腔体外向腔体内灌注液体的端口,与相关的治疗机或灌注器或储液容器紧密相联。废液析出管2的头部一端置入人体约10-20CM,另一端与排除废液的延长管连接。图1中废液析出管2头部的开口是平头的,也可以是斜头的如图7所示。图1和图4的结构既能保证注液管1的方便插入,又能能避免注液管插入人体腔内时对腔孔壁的创伤或划伤。实施例2:如图2、图3所示,注液管1头部紧密套有一个由柔软材料制作的外帽7,外帽7为半椭球形,也可为半球形或为光滑弧面的其他形状。图2中外帽7的顶端设有出液孔10,可为一个或多个,由于加有外帽,注液管1的头部就可对光滑度没有特别要求,如图3所示,可以不是光滑弧面。柔软材料可为乳胶、橡胶、硅胶或柔软有弹性的医用高分子材料,也可以是亲肤的其他柔软材料。外帽7可通过粘接、套接、卡接或其他形式固定在注液管1头部。注液管1头部紧密套有或结合一个由柔软材料制作的外帽,不但能有效防止注液管头部插入人体腔内时对腔孔壁的创伤或划伤,还能大大减少人体的不适感。实施例3:如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废液析出管2探入人体腔孔内一-->端的端头外周边缘6为光滑过渡的弧形,见图5、6、7、9、10,其中图5和图6是局部放大图,图6的内周边缘8也为光滑过渡的弧形,采用弧形边缘,当废液析出管2插入人体内时,不会划伤人体腔孔壁。废液析出管的头部置入人体的部分的管壁上设有一个或多个废液渗出孔3,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废液渗出孔3增加了废液的渗出通道,便于废液的渗出。废液渗出孔3最好设置在废液析出管2置入人体部分的管壁上。废液析出管2采用具有弹性的医用高分子或硅胶或乳胶等材料。废液渗出孔3可为一个或多个椭圆形孔,见图8。废液析出管设置椭圆形孔也能防止其插入人体腔内时的创伤或划伤,同时能便于废液的渗出,有效增大渗出液的渗出空间,增大废液的渗出量。该孔也可以是其他光滑过渡的孔。图1-图8在注液管1上均设置有刻度5,刻度5可以是印刷或刻蚀在注液管1上,带刻度的注液管1探入人体腔内,通过刻度可以观察插入的深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医用灌排导管,包括注液管和废液析出管,所述注液管的外径小于所述废液析出管的内径,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液析出管管壁上设置有与注液管外径相适配的注液管插孔,所述注液管一端通过该插孔插入废液析出管管腔内并可通过滑动延伸至废液析出管前端的端口外而深入人体的腔内,所述注液管探入人体腔内的一端的头部呈半球形或为光滑过渡的弧面,注液管另一端在废液析出管的管壁外并作为向人体腔体内灌注液体的端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灌排导管,包括注液管和废液析出管,所述注液管的外径小于所述废液析出管的内径,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液析出管管壁上设置有与注液管外径相适配的注液管插孔,所述注液管一端通过该插孔插入废液析出管管腔内并可通过滑动延伸至废液析出管前端的端口外而深入人体的腔内,所述注液管探入人体腔内的一端的头部呈半球形或为光滑过渡的弧面,注液管另一端在废液析出管的管壁外并作为向人体腔体内灌注液体的端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灌排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管探入人体腔内一端的端头紧密套有或结合有一个由柔软材料制作的外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用灌排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帽可设有出液孔。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医用灌排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液析出管探入人体腔孔内一端的端头外周边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洪利
申请(专利权)人:王洪利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