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体外预应力加固柱子的装置及加固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503000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10 01: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结构加固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体外预应力加固柱子的装置,竖向承力角钢设置于待加固柱子的4角,且与柱子基础锚固;相邻的竖向承力角钢之间通过横向缀条连接;悬挑传力单元固定在竖向承力角钢上;托梁设置于横梁端部下表面,托梁两端分别与相对应的悬挑传力单元用螺栓副连接;旋转螺栓副中的螺帽实现体外预应力的传递;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加固方法,包括:一、加固件准备;二、安装竖向承力角钢;三、悬挑传力单元与竖向承力角钢连接;四、托梁与悬挑传力单元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基于内力分解技术,已有的配筋用于抵抗水平地震作用力,把使用荷载对柱子产生的轴力通过加固手段处理,提高结构安全性,简便易行,易于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结构加固
,特别涉及一种体外预应力加固柱子的装置及加固方法
技术介绍
建筑物柱子的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是一种给既有土木工程结构在柱子的体外施加预应力,分担一部分竖向荷载,减小原有柱子所受轴向力的加固方法,多用于土木工程结构的改造和加固。新建结构物的设计主线是把设计对象承担的荷载按照统计规律组合起来,针对结构各个杆件截面内力总和的大小对杆件的承载能力进行验算。这种内力总和的设计技术目前在结构构件的加固中被普遍应用且占据统治地位,缺什么补什么是其主要表现特征。比如直接加固类的增大截面法、外包法、外贴法、组合构件法等等,间接加固类的改变传力途径法、减轻自重法、耗能法等等。新建和加固,就承载能力实现的方法而言两者有一定差别,内力总和的设计技术用于加固设计有时会显不足。比如,由于受空间限制的影响,钢筋混凝土框架的梁端抵抗负弯矩的能力很难直接加固。再如,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存在反弯点,即每根柱子任一钢筋同时存在拉压两种受力状态,受新旧材料界面共同变形协调能力有限的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体外预应力加固柱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竖向承力角钢、横向缀条、悬挑传力单元、托梁、螺栓连接副;所述竖向承力角钢分别设置于待加固柱子的4角,且与柱子基础锚固;相邻的所述竖向承力角钢之间通过所述横向缀条连接,所述横向缀条等间距或不等间距布置;所述悬挑传力单元固定在所述竖向承力角钢上;所述托梁设置于横梁端部下表面,所述托梁两端分别与相对应的所述悬挑传力单元通过所述螺栓连接副连接;旋转所述螺栓连接副中的螺帽实现体外预应力的传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体外预应力加固柱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竖向承力角钢、横向缀条、悬挑
传力单元、托梁、螺栓连接副;
所述竖向承力角钢分别设置于待加固柱子的4角,且与柱子基础锚固;相邻的所述竖向
承力角钢之间通过所述横向缀条连接,所述横向缀条等间距或不等间距布置;
所述悬挑传力单元固定在所述竖向承力角钢上;
所述托梁设置于横梁端部下表面,所述托梁两端分别与相对应的所述悬挑传力单元通过
所述螺栓连接副连接;旋转所述螺栓连接副中的螺帽实现体外预应力的传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外预应力加固柱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挑传力单元为
实腹式构件或格构式构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外预应力加固柱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连接副焊接
于所述悬挑传力单元。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外预应力加固柱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彧高旭东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