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颜为专利>正文

一种离子化集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494904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07 18: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离子化集尘装置,包括离子化装置和集尘装置,离子化装置和集尘装置设置在主机箱体内,离子化装置位于集尘装置的前部;集尘装置包括集尘本体以及安装其左右侧的左侧板和右侧板;集尘本体包括主骨架、集尘组件、负极总线、正极总线、第一导电片和第三导电片,集尘组件包括若干相互间隔且上下排列的负极片和正极片,负极总线分别与每个负极片的左端部电连接,正极总线分别与每个正极片的右端部电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集尘本体采取集成一体化设计,具有组装简单、成本低、安全可靠、无臭氧、无放电噪声、集尘效率高、容易清洁等特点,简化了制造工艺,减小了体积,减轻了重量,降低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静电除尘
,特别涉及一种离子化集尘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商业用途静电式空气净化器需要给静电集尘装置施加4KV-8KV的高压,不仅对集尘装置内其他部件的绝缘性要求提高,工艺控制比较复杂,容易触电存在安全隐患、发生安全事故,而且,使得传统的静电式空气净化器的故障率较高,静电集尘装置工作中可能会产生较强的放电噪声。而且,传统的静电式空气净化器采用钨丝等材料作为极化电极,会生成大量臭氧,如果该类型空气净化器没有除臭氧装置,释放的臭氧会远远超过国家标准GB/9202-2000中规定的“室内空气臭氧一小时浓度应为0.05ppm以下”的要求。现有的空气净化器除尘清洁不方便,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另一方面,现有静电除尘的离子极化装置结构比较复杂,要通过固定装置安装在净化过滤器的前面,安装费力费时,而且制造成本高。而且,现有静电除尘的离子极化装置的极化头直接设置在风道中,对流经的空气进行极化,多个极化头之间相互影响,降低了净化效果。现有技术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离子化集尘装置,具有组装简单、成本低、安全可靠、无臭氧、无放电噪声、集尘效率高、容易清洁等特点,在成本下降40%的情况下,净化能力仍比传统静电集尘装置提高5%-10%以上。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一种离子化集尘装置,包括离子化装置和集尘装置,离子化装置和集尘装置设置在主机箱体内,离子化装置位于集尘装置的前部;集尘装置包括集尘本体以及安装其左右侧的左侧板和右侧板,在左侧板内设置有第一接触弹片,在右侧板内设置有第三接触弹片;集尘本体包括主骨架、集尘组件、负极总线、正极总线、第一导电片和第三导电片,主骨架是中部为空的框架结构,集尘组件设置在主骨架的中部空间内;集尘组件包括若干相互间隔且上下排列的负极片和正极片,负极总线分别与每个负极片的左端部电连接,正极总线分别与每个正极片的右端部电连接,第一导电片同时分别与第一接触弹片和负极总线电连接,第三导电片同时分别与第三接触弹片以及正极总线电连接。进一步地,离子化装置包括相互间隔设置的离子发射板和离子引导板,离子引导板设置在离子发射板的前部,在离子发射板上设置有若干放电头,在离子引导板上设置有若干圆孔,放电头与圆孔一一对应,放电头位于圆孔的后部,放电头的中心线与圆孔的中心线重合。进一步地,集尘本体还包括左盖板以及右盖板,在主骨架上分别设置有左限位板和右限位板,在左限位板和右限位板与主骨架的左右侧壁之间分别设置有左右接线凹槽,左盖板和右盖板分别设置在左右接线凹槽的顶部且把左右接线凹槽遮蔽住。进一步地,集尘组件还包括用于支撑负极片和正极片的左卡条、右卡条和若干中间卡条,左卡条、右卡条和若干中间卡条相互间隔设置,且其上下两端分别卡接在主骨架的上下侧壁上;负极片和正极片的两端部分别位于左右接线凹槽内。进一步地,在负极片和正极片的一端部分别设置有卡接凹槽,卡接凹槽包括位于上部的导向槽以及位于下部的安装槽,导向槽的宽度小于负极总线和正极总线的外形,安装槽的内尺寸大于负极总线和正极总线的外尺寸。进一步地,负极片和正极片的表面呈弧形。进一步地,在左卡条、右卡条、若干中间卡条、左限位板和右限位板上分别设置有弧形槽孔,弧形槽孔与负极片和正极片的弧形对应用于限制负极片和正极片的位置;在左卡条、右卡条、若干中间卡条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防爬电筋,防爬电筋分别位于相邻两个弧形槽孔之间,在左限位板和右限位板的相邻两个弧形槽孔之间分别设置有隔板。进一步地,第一接触弹片和第三接触弹片分别设置有安装用的固定孔、连接外部导线的接线端子以及用于电连接的弹性凸片,弹性凸片分别与第一导电片和第三导电片接触连接。进一步地,第一导电片设置在左接线凹槽处,第三导电片设置在右接线凹槽处,第一导电片和第三导电片分别设置有中间连接片、上连接片和下连接片,上连接片和下连接片分别与中间连接片垂直,在上连接片和下连接片上分别设置有若干通孔,中间连接片与弹性凸片相互接触连接,上连接片和下连接片分别从主骨架的后部延伸到左右接线凹槽内,第一导电片的上连接片和下连接片分别与负极总线电连接,第三导电片的上连接片和下连接片分别与正极总线电连接。进一步地,在右侧板内设置有第二接触片,集尘本体还包括第二导电片,第二导电片与第二接触弹片电连接,第二导电片设置在右接线凹槽处;第二接触弹片也设置有安装用的固定孔、连接外部导线的接线端子以及用于电连接的弹性凸片,第二接触弹片的弹性凸片与第二导电片接触连接;在其中最外侧的负极片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有卡接凹槽,卡接凹槽也包括位于上部的导向槽以及位于下部的圆形槽,导向槽的宽度小于负极总线的外径,圆形槽的内径大于负极总线的外径;第二导电片设置有中间连接片、上连接片和下连接片,上连接片和下连接片分别与中间连接片垂直,在上连接片和下连接片上分别设置有若干通孔,中间连接片与弹性凸片相互接触连接,上连接片和下连接片从主骨架的后部延伸到右接线凹槽内,上连接片与负极片的右端部电连接,并通过负极片的左端部与负极总线电连接。进一步地,在离子化装置和集尘装置之间还设置有粗效过滤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离子化集尘装置,包括前后设的离子化装置和集尘装置,集尘装置包括集尘本体以及安装其左右侧的左侧板和右侧板,集尘本体与左侧板和右侧板直接拔插,维护更换非常便捷,极大地缩短维护时间,而且清洁方便,可以直接水洗。集尘本体采取集成一体化设计,大大简化了制造工艺,减小了体积,减轻了重量,降低了成本;采用特殊涂层氧化钛的正、负极片,在高压场强的作用下,可催化、分解附着于物体表面的甲醛和TVOC等有机气体,起到杀灭微生物、清除细菌、消除臭味及清洁空气的效果。利用负极片和正极片的片状弧面结构,改变颗粒物固有的运动轨迹,改变颗粒物抛物线的运动入射角,增强颗粒物在极板上的附着力,显著地提高了净化能力,有效地增加了结构强度。本设计无需采用传统的静电集尘装置通过钨丝等材料电晕来极化电荷的方式,进而大大减少了由于电晕而产生的臭氧。本专利技术应用在静电式空气净化器或新风机中时,可以达到无臭氧、无放电噪声、集尘净化能力强的效果,且本专利技术对电压要求较低,除静电集尘装置组件本身绝缘性要求较低外,对于其他结构部件的绝缘性要求也大大降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分解不意图; 图3为图2的内衬板的分解不意图; 图4为图2中集尘本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分解不意图; 图6为图4中的集尘本体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图4中的集尘本体又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图2中第二接触弹片、第三接触弹片和右侧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9为图2中第一接触弹片与左侧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10为图5中左卡条的立体示意图; 图11为图5中中间卡条的立体示意图; 图12为图5中右卡条的立体示意图; 图13为图9中第一接触片的立体图; 图14为图5中第一导电片的立体图; 图15为图5中第二导电片的立体图; 图16为图5中负极片的立体示意图; 图17为图2中尚子发射板的立体不意图; 图18为图2中离子引导板的立体是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离子化集尘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离子化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离子化装置和集尘装置,所述离子化装置和集尘装置设置在主机箱体内,所述离子化装置位于集尘装置的前部;所述集尘装置包括集尘本体以及安装其左右侧的左侧板和右侧板,在所述左侧板内设置有第一接触弹片,在所述右侧板内设置有第三接触弹片;所述集尘本体包括主骨架、集尘组件、负极总线、正极总线、第一导电片和第三导电片,所述主骨架是中部为空的框架结构,所述集尘组件设置在主骨架的中部空间内;所述集尘组件包括若干相互间隔且上下排列的负极片和正极片,所述负极总线分别与每个负极片的左端部电连接,所述正极总线分别与每个正极片的右端部电连接,所述第一导电片同时分别与第一接触弹片和负极总线电连接,所述第三导电片同时分别与第三接触弹片以及正极总线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为李岳山
申请(专利权)人:颜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