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传力杆的逆作法后浇带加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489219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06 22: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采用传力杆的逆作法后浇带加固结构,属于临时性地下围护工程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传力杆、上部受力主筋、上部分布筋、下部受力主筋、下部分布筋组成;所述上部受力主筋、上部分布筋、下部受力主筋、下部分布筋构成了梁板预留后浇带位置处的钢筋,下部分布筋布置于下部受力主筋上,上部分受力主筋布置于上部分布筋上,上部分布筋至下部分布筋的距离为梁板板厚减去上下保护层厚度及上部受力主筋、上部分布筋的直径,在预留后浇带位置处的下部分布筋上间隔布置传力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传力杆的设置不仅能有效解决后浇带下沉的问题,而且可以满足整个水平支撑体系完整性和刚度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采用传力杆的逆作法后浇带加固结构,属于临时性地下围护工程领域。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各大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深入,涌现出大量的深基坑临时性围护工程,悬臂式双排桩结构作为一种高效的支护体系被广泛的使用。然而,普通悬臂式双排桩常会出现桩间土体流失、强度降低等现象,使得桩、土间的协同作用被削弱,从而导致普通悬臂式双排桩结构受力性能大幅度降低。相对而言,首先,双排挤扩支盘桩因挤扩机具的挤压作用,支盘周边的土体被压密,其物理力学性质有所提高;其次,前后排桩上的支盘相连或相接近,在土压力的作用下将形成较为可靠的传递荷载的通道,使得前后排桩体的受力更加均匀合理;最后,由于设置有分支和承力盘,桩体的抗压及抗拔能力提高,故其抗倾覆能力也得以增强。因此,在土层性质适合的前提下,用双排挤扩支盘桩基坑支护结构替换普通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是非常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采用传力杆的逆作法后浇带加固结构,有效解决后浇带下沉的问题。
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采用传力杆的逆作法后浇带加固结构,由传力杆1、上部受力主筋2、上部分布筋3、下部受力主筋4、下部分布筋5组成;
所述上部受力主筋2、上部分布筋3、下部受力主筋4、下部分布筋5构成了梁板6预留后浇带7位置处的钢筋,下部分布筋5布置于下部受力主筋4上,上部分受力主筋2布置于上部分布筋3上,上部分布筋3至下部分布筋5的距离为梁板6板厚减去上下保护层厚度及上部受力主筋2、上部分布筋3的直径,在预留后浇带7位置处的下部分布筋5上间隔布置传力杆1。
述传力杆1的形式可采用H型钢、工字钢、钢管。
所述传力杆1的左右嵌固长度分别为500mm~1000mm,根据后浇带7的设计宽度来选取。
所述传力杆1的布置间隔为500mm~1000mm,根据后浇带7的设计宽度和梁板6所传递的荷载来选取。
本技术使用步骤如下:
(1)开挖顶层土体;
(2)架设地下结构顶层梁板6的模板;
(3)绑扎地下结构顶层梁板6的钢筋,即先预留保护层架设下部受力主筋4,在其上布置下部分布筋5;然后架设上部分布筋3,在其上布置上部受力主筋2;
(4)在预留后浇带7位置处的下部分布筋5上按一定间距设置传力杆1;
(5)浇筑顶层梁板6混凝土;
(6)待顶层梁板6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模板并开挖下一层土体;
(7)重复以上步骤,进行地下结构每层梁板6的施工;
(8)待地下结构其余部分施工完成后,按施工缝要求处理后浇带7,清理、校正钢筋后,保留传力杆1,浇筑后浇带处7的混凝土,完成地下结构的施工。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传力杆的设置不仅能有效解决后浇带下沉的问题,而且可以满足整个水平支撑体系完整性和刚度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采用传力杆的逆作法后浇带加固结构梁板钢筋绑扎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采用传力杆的逆作法后浇带加固结构H型钢传力杆A-A断面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采用传力杆的逆作法后浇带加固结构梁板混凝土浇筑平面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采用传力杆的逆作法后浇带加固结构后浇带浇筑平面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采用传力杆的逆作法后浇带加固结构工字钢传力杆A-A断面示意图;
图6为本技术采用传力杆的逆作法后浇带加固结构钢管传力杆A-A断面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1-传力杆,2-上部受力主筋,3-上部分布筋,4-下部受力主筋,5-下部分布筋,6-梁板,7-后浇带,l-传力杆的左嵌固长度。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6所示,一种采用传力杆的逆作法后浇带加固结构,由传力杆1、上部受力主筋2、上部分布筋3、下部受力主筋4、下部分布筋5组成;
所述上部受力主筋2、上部分布筋3、下部受力主筋4、下部分布筋5构成了梁板6预留后浇带7位置处的钢筋,下部分布筋5布置于下部受力主筋4上,上部分受力主筋2布置于上部分布筋3上,上部分布筋3至下部分布筋5的距离为梁板6板厚减去上下保护层厚度及上部受力主筋2、上部分布筋3的直径,在预留后浇带7位置处的下部分布筋5上间隔布置传力杆1。
其中,需要加固的逆作法后浇带宽800mm,梁板6的板厚300mm,传力杆1采用100×100×6×8的H型钢,嵌固长度每边各为800mm,间距为1000mm,剖面如图2所示。
实施例2:一种采用传力杆的逆作法后浇带加固结构,由传力杆1、上部受力主筋2、上部分布筋3、下部受力主筋4、下部分布筋5组成;
所述上部受力主筋2、上部分布筋3、下部受力主筋4、下部分布筋5构成了梁板6预留后浇带7位置处的钢筋,下部分布筋5布置于下部受力主筋4上,上部分受力主筋2布置于上部分布筋3上,上部分布筋3至下部分布筋5的距离为梁板6板厚减去上下保护层厚度及上部受力主筋2、上部分布筋3的直径,在预留后浇带7位置处的下部分布筋5上间隔布置传力杆1。
其中,需要加固的逆作法后浇带宽800mm,梁板6的板厚300mm,传力杆1采用I10的工字型钢,嵌固长度每边各为850mm,间距为900mm,剖面如图5所示。
实施例3:一种采用传力杆的逆作法后浇带加固结构,由传力杆1、上部受力主筋2、上部分布筋3、下部受力主筋4、下部分布筋5组成;
所述上部受力主筋2、上部分布筋3、下部受力主筋4、下部分布筋5构成了梁板6预留后浇带7位置处的钢筋,下部分布筋5布置于下部受力主筋4上,上部分受力主筋2布置于上部分布筋3上,上部分布筋3至下部分布筋5的距离为梁板6板厚减去上下保护层厚度及上部受力主筋2、上部分布筋3的直径,在预留后浇带7位置处的下部分布筋5上间隔布置传力杆1。
需要加固的逆作法后浇带宽800mm,梁板6的板厚300mm,传力杆1采用102×5的钢管,嵌固长度每边各为1000mm,间距为700mm,剖面如图6所示。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采用传力杆的逆作法后浇带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由传力杆(1)、上部受力主筋(2)、上部分布筋(3)、下部受力主筋(4)、下部分布筋(5)组成;所述上部受力主筋(2)、上部分布筋(3)、下部受力主筋(4)、下部分布筋(5)构成了梁板(6)预留后浇带(7)位置处的钢筋,下部分布筋(5)布置于下部受力主筋(4)上,上部分受力主筋(2)布置于上部分布筋(3)上,上部分布筋(3)至下部分布筋(5)的距离为梁板(6)板厚减去上下保护层厚度及上部受力主筋(2)、上部分布筋(3)的直径,在预留后浇带(7)位置处的下部分布筋(5)上间隔布置传力杆(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传力杆的逆作法后浇带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由传力杆(1)、上部受力主筋(2)、上部分布筋(3)、下部受力主筋(4)、下部分布筋(5)组成;
所述上部受力主筋(2)、上部分布筋(3)、下部受力主筋(4)、下部分布筋(5)构成了梁板(6)预留后浇带(7)位置处的钢筋,下部分布筋(5)布置于下部受力主筋(4)上,上部分受力主筋(2)布置于上部分布筋(3)上,上部分布筋(3)至下部分布筋(5)的距离为梁板(6)板厚减去上下保护层厚度及上部受力主筋(2)、上部分布筋(3)的直径,在预留后浇带(7)位置处的下部分布筋(5)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净汪尺孙成蛟杨远怀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