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经皮给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47962 阅读:2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经皮给药装置,包括贴置在皮肤上的敷贴盘(1),和设于敷贴盘(1)下部的药垫(2),敷贴盘(1)的上部为顶面(3),在顶面(3)下方设有开口向下的外环腔(4)和中央腔(5),外环腔(4)与中央腔(5)之间为一个环形侧壁(6),外环腔(4)通过顶面(3)中的负压通道口(7)与负压源相通,药垫(2)置于中央腔(5)内,所述的外环腔(4)由一个透气隔板(8)分隔成上下两个空腔,其中上腔经所述的负压通道口(7)与负压源相通,下腔向下开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配合药物治疗时,增大透皮给药动力,还可在人体皮肤表面形成严密的密封。(*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是一种经皮给药装置
技术介绍
:经皮给装置只有固定、覆盖药物以及促进药物渗透的功能。1994年3月20日公告的中国技术专利CN2159790Y公开一种“医用拔火药罐”。在传统圆筒火罐内增设一个同心的圆筒罐体。使用时二圆筒之间环形腔按普通的方法形成负压,吸附治疗部位的皮肤,使内置于内圆筒所围的中灾腔的药物得以定位,同时,药物在周围环形腔负压的吸引下,增加了渗透的动力。环形腔在负压的作用下将皮肤抬高,时间稍长就会使皮肤的毛细血管发生断裂。皮肤发生充血、破裂,甚至起水泡,传统的火罐疗法就是以这样对皮肤的破坏作用而达到治疗作用的。所以传统的火罐疗法的治疗时间一般控制在8-10分钟以内,而且两次治疗时间之间至少要间隔1天以上,不能每天连续治疗。故上述火罐式的吸附方法可产生较大的负压力,且密封严密,但容易造成对皮肤的损害,不适用于需要长时间在皮肤上使用的经皮给药方式。2003年12月14日公告的中国技术专利CN1130237C所公外的“经皮给药仪”其敷贴盘由顶面与内圈、外圈两道环形侧壁固结而成。内外圈与顶面之间相乘的环形腔通过通道口与负压源相通。使用时,环形腔在负压的作用下将皮肤吸附并抬高,由于环形侧壁的高度低,皮肤抬高到一定程度就会与顶面接触,当负压力继续升高时,皮肤不会继续抬高,由此阻止了皮肤受损。但抬高的皮肤也会阻塞通道口,使得皮肤所受的负压力不高,亦即皮肤所受的负压力低于负压源的压力。环形腔在负压的作用下抬高皮肤,使得位于内圈与顶面形成的中央腔内的药物得以封闭,中央腔在电热元件的加热下温度升高,压力增大,药物在中央腔正压力的推动以及周围的环形腔负压的吸引下。可加速透皮进入皮肤内发挥治疗作用。当中央腔产生正压力时。腔内的顶面会受到向外的推力作用,环形腔在负压的作用其顶面受到贴向皮肤的吸力作用。环形腔的密封就是靠顶面施加给内圈与外圈两道环形侧壁的压紧力而实现的,压紧力越大,密封越严。但由于中央腔正压力产生的向上的推力抵消了由环形腔产生的部分吸力,使得作用在环形侧壁上的对皮肤的压紧力减少,而当环形腔实际负压力较小时,就会降低敷贴盘的密封性,容易导致敷贴盘脱落,影响操作过程的正常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经皮给药装置,使其在配合药物治疗时,增大透皮给药动力的同时,不仅可在皮肤表面形成严密的密封,且可有效避免长时间的负压吸附对皮肤造成的损害,外环腔由一个透气隔板分隔成上下两个空腔;解决了现有经皮给药装置长时间的负压吸附对皮肤造成损害的技术不足;还提供一种在中央腔上方的顶面上设一个从大气环境经单向阀向内补气的补气通道口的经皮给药装置;还提供一种设一个与正压源相通的正压通道口的经皮给药装置;解决了现有的中央腔在治疗过程中不能维持所需要的一定的正压力,经皮给药效果不佳的技术不足;还提供一种在中央腔与顶面之间设有一个与其相通的副腔室的经皮给药装置;解决了现有的药垫内的药液被吸附到通道口及压力源内的技术不足。为实现本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经皮给药装置,包括贴置在皮肤上的敷贴盘,和设于敷贴盘下部的药垫,敷贴盘的上部为顶面,在顶面下方设有开口向下的外环腔和中央腔,外环腔与中央腔之间为一个环形侧壁,外环腔通过顶面中的负压通道口与负压源相通,药垫置于中央腔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环腔由一个透气隔板分隔成上下两个空腔,其中上腔经所述的负压通道口与负压源相通,下腔向下开口。所述的透气隔板由透气材料构成,呈环形,透气隔板密封设在外环腔两侧的环形侧壁之间。在所述的外环腔两侧的环形侧壁的端部向环形侧壁内设有环形凹槽,在环形侧壁两内侧端上设有环形槽口;所述的透气隔扳由透气材料构成,呈环形,纵截面呈弓字形;在透气隔板的两侧端设有凹形环带,两凹型环带的外侧端嵌在环形凹槽内,透气隔板的最下端嵌在环形槽口内,并低于环形侧壁的外侧端。所述的透气隔板由具有若干通孔的筛板和透气材料复合而成;所述的筛扳固结在所述的外环腔内两侧的环形侧壁上,所述的透气材料贴置在筛板的下表面上。所述的透气材料至少为布、透气橡胶、透气陶瓷中的一种。在所述的顶面内设有电热元件,通过顶面上部的接插件与电源线相接。在所述的中央腔上方的顶面上设有一个补气通道口,补气通道口通过一个单向阀与大气环境相通,气体流动方向为从大气环境流向中央腔。在所述的中央腔上方的顶面上设有一个与正压源相通的正压通道口。在所述的中央腔与顶面之间还设有一个与其相通的副腔室,副腔室经一个可变压力通道口与可变压力源相通。所述在副腔室与中央腔之间的隔板上设有若干个连通两者的通孔,通孔均匀地分布在隔板的中心和外边沿内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配合药物治疗时,增大透皮给药动力,还可-->在人体皮肤表面形成严密的密封;在进行经皮给药治疗时,外环腔的负压通道口与负压源连通后,压力下降,所对应的皮肤会逐步拉伸抬高,由于外环腔内增加了一个透气隔板,皮肤接触到透气隔板下表面后,将不能继续抬高,从而保护皮肤不受过度拉伸造成损害,保证经皮给药可以长时间正常进行;而此时,外环腔腔内压力还可继续下降,直到与负压源压力相等;由于外环腔负压力大,在同样外环腔面积下,作用在敷贴盘上的吸附力大,在皮肤上吸附牢靠,可有效抵消中央腔正压力产生的向外的推力,防止敷贴盘脱落而造成的治疗中断;同时,出于作用在环形侧壁的压紧力增大,可提高密封性,使得中央腔的泄漏降低,更有效地保证中央腔维持较高的正压力,再加上外环腔的负压力增大,可使得经皮给药的动力增大,提高经皮给药效果;中央腔药垫内的药液不会被吸附到通道口及压力源内。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在使用状态下的剖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仰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局部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局部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3的局部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4的剖视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5的剖视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6的剖视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6的仰视图。1、敷贴盘  2、药垫  3、顶面  4、外环腔  5、中央腔  6、环形侧壁7、负压通道口  8、透气隔板  9、环形凹槽  10、环形槽口  11、凹形环带  12、接插件  13、筛板  14、透气材料  15、电热元件  16、正压通道口  17、副腔室18、可变压力通道口  19、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图2所示,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在使用状态下的结构图。本技术包括贴置在皮肤上的敷贴盘1,和设于敷贴盘1下部的药垫2。敷贴盘1的上部为顶面3,在顶面3下方设有开口向下的外环腔4和中央腔5,外环腔4与中央腔5之间为一个环形侧壁6。所述的外环腔4由一个透气隔板8分隔成上下两个空腔,其中上腔经所述的负压通道口7与负压源相通,下腔向下开口。下腔在使用时可容纳被负压吸附抬起的皮肤。外环腔4通过顶面3-->中的负压通道口7与负压源相通,药垫2置于中央腔5内。在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1中,所述的透气隔板8由透气材料14构成,呈环形,透气隔板8密封设在外环腔4两侧的环形侧壁6之间,与顶面3平行。在如图4所示的实施例2中,在所述的外环腔4两侧的环形侧壁6的端部向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经皮给药装置,包括贴置在皮肤上的敷贴盘(1),和设于敷贴盘(1)下部的药垫(2),敷贴盘(1)的上部为顶面(3),在顶面(3)下方设有开口向下的外环腔(4)和中央腔(5),外环腔(4)与中央腔(5)之间为一个环形侧壁(6),外环腔(4)通过顶面(3)中的负压通道口(7)与负压源相通,药垫(2)置于中央腔(5)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环腔(4)由一个透气隔板(8)分隔成上下两个空腔,其中上腔经所述的负压通道口(7)与负压源相通,下腔向下开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经皮给药装置,包括贴置在皮肤上的敷贴盘(1),和设于敷贴盘(1)下部的药垫(2),敷贴盘(1)的上部为顶面(3),在顶面(3)下方设有开口向下的外环腔(4)和中央腔(5),外环腔(4)与中央腔(5)之间为一个环形侧壁(6),外环腔(4)通过顶面(3)中的负压通道口(7)与负压源相通,药垫(2)置于中央腔(5)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环腔(4)由一个透气隔板(8)分隔成上下两个空腔,其中上腔经所述的负压通道口(7)与负压源相通,下腔向下开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经皮给药装置,其特征为:所述的透气隔板(8)由透气材料(14)构成,呈环形,透气隔板(8)密封设在外环腔(4)两侧的环形侧壁(6)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经皮给药装置,其特征为:在所述的外环腔(4)两侧的环形侧壁(6)的端部向环形侧壁(6)内设有环形凹槽(9),在环形侧壁(6)两内侧端上设有环形槽口(10);所述的透气隔扳(8)由透气材料构成,呈环形,纵截面呈弓字形;在透气隔板(8)的两侧端设有凹形环带(11),两凹型环带的外侧端嵌在环形凹槽(9)内,透气隔板(8)的最下端嵌在环形槽口(10)内,并低于环形侧壁(6)的外侧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经皮给药装置,其特征为:所述的透气隔板(8)由具有若干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刚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神州汉方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