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绳头减震组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479190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05 21:50
本新型涉及一种电梯绳头减震组合装置,包括上压线板、下压线板、缓冲弹簧、定位扣及复位连杆,上压线板的上表面及下表面设定位扣,并通过定位扣与钢缆连接,且定位扣与上压线板同轴分布,缓冲弹簧至少两个,且两端分别与上压线板和下压线板连接,下压线板中线位置处设过线孔,钢缆通过过线孔与上压线板下表面的定位扣连接,钢缆另通过定位扣与下压线板连接,上压线板与下压线板间另通过复位连杆连接,复位连接杆包括两节杆体、棘轮机构及复位弹簧。本新型对冲击力另具有良好吸能及缓慢释放作用,从而可有效减缓电梯运行时钢缆连接头处的冲力力,有助于提高电梯钢缆连接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有助于提高电梯运行的平稳性和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新型涉及一种电梯绳头减震组合装置,包括上压线板、下压线板、缓冲弹簧、定位扣及复位连杆,上压线板的上表面及下表面设定位扣,并通过定位扣与钢缆连接,且定位扣与上压线板同轴分布,缓冲弹簧至少两个,且两端分别与上压线板和下压线板连接,下压线板中线位置处设过线孔,钢缆通过过线孔与上压线板下表面的定位扣连接,钢缆另通过定位扣与下压线板连接,上压线板与下压线板间另通过复位连杆连接,复位连接杆包括两节杆体、棘轮机构及复位弹簧。本新型对冲击力另具有良好吸能及缓慢释放作用,从而可有效减缓电梯运行时钢缆连接头处的冲力力,有助于提高电梯钢缆连接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有助于提高电梯运行的平稳性和舒适性。【专利说明】一种电梯绳头减震组合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减震装置,确切地说是一种电梯绳头减震组合装置。
技术介绍
电梯的轿厢主要是通过钢缆进行驱动的,由于电梯轿厢运行时自身的惯性作用及轿厢在承载运行时,所承载的负荷变化等原因,导致电缆连接头处经常受到较强的外力冲击作用,从而一方面造成电梯轿厢运行稳定性较差,且易造成电缆连接头因冲击作用而发生断裂或脱扣现象,从而严重电梯运行安全,而针对这一现状,当前主要是利用简单的弹性垫块或弹簧等设备对冲击力进行缓冲,当前所使用的设备并非专业的电梯钢缆缓冲设备,因此使用时存在众多的不足,不能有效的适应电梯运行的要求,从而造成电梯运行过程中因钢缆冲击而造成的设备故障较多,因此针对这一现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新型的靴衬结构,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梯绳头减震组合装置,该新型结构简单,布局合理,结构强度大,导向性能好,对冲击力另具有良好吸能及缓慢释放作用,从而可有效减缓电梯运行时钢缆连接头处的冲力力,有助于提高电梯钢缆连接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有助于提高电梯运行的平稳性和舒适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种电梯绳头减震组合装置,包括上压线板、下压线板、缓冲弹簧、定位扣及复位连杆,其中上压线板、下压线板相互平行并同轴分布,上压线板的上表面及下表面设定位扣,并通过定位扣与钢缆连接,且定位扣与上压线板同轴分布,缓冲弹簧至少两个,且两端分别与上压线板和下压线板连接,缓冲弹簧均环绕上压线板和下压线板轴线均布,下压线板中线位置处设过线孔,钢缆通过过线孔与上压线板下表面的定位扣连接,钢缆另通过定位扣与下压线板连接,上压线板与下压线板间另通过复位连杆连接,复位连杆共两个,并以上压线板和下压线板轴线对称分布,复位连接杆包括两节杆体、棘轮机构及复位弹簧,两杆体一端通过棘轮机构铰接,且棘轮机构与复位弹簧间通过连杆连接,杆体另一端分别与上压线板、下压线板铰接,且两杆体间夹角为30° —160°。进一步的,所述的上压线板、下压线板上设至少一条预应力断裂槽,且预应力断裂槽与钢缆垂直分布。进一步的,所述的预应力断裂槽深度不大于上压线板、下压线板厚度的2/3。进一步的,所述的上压线板和下压线板之间的间距比位于上压线板和下压线板之间的钢缆长度小至少3厘米。进一步的,所述上压线板、下压线板外表面均由弹性密封套包覆。进一步的,所述的上压线板上表面和下压线板下表面各均布至少两个弹性定位垫块。本新型结构简单,布局合理,结构强度大,导向性能好,对冲击力另具有良好吸能及缓慢释放作用,从而可有效减缓电梯运行时钢缆连接头处的冲力力,有助于提高电梯钢缆连接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有助于提高电梯运行的平稳性和舒适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图1为本新型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所述的一种电梯绳头减震组合装置,包括上压线板1、下压线板2、缓冲弹簧3、定位扣4及复位连杆,其中上压线板1、下压线板2相互平行并同轴分布,上压线板I的上表面及下表面设定位扣4,并通过定位扣4与钢缆5连接,且定位扣4与上压线板I同轴分布,缓冲弹簧3至少两个,且两端分别与上压线板I和下压线板2连接,缓冲弹簧3均环绕上压线板I和下压线板2轴线均布,下压线板2中线位置处设过线孔6,钢缆5通过过线孔6与上压线板I下表面的定位扣4连接,钢缆5另通过定位扣4与下压线板I连接,上压线板I与下压线板2间另通过复位连杆连接,复位连杆共两个,并以上压线板I和下压线板2轴线对称分布,复位连接杆包括两节杆体7、棘轮机构8及复位弹簧9,两杆体7—端通过棘轮机构8铰接,且棘轮机构8与复位弹簧9间通过连杆10连接,杆体7另一端分别与上压线板1、下压线板2铰接,且两杆体7间夹角为30° —160°。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上压线板1、下压线板2上设至少一条预应力断裂槽11,且预应力断裂槽11与钢缆7垂直分布。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预应力断裂槽11深度不大于上压线板1、下压线板2厚度的2/3。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上压线板I和下压线板2之间的间距比位于上压线板I和下压线板2之间的钢缆7长度小至少3厘米。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压线板1、下压线板2外表面均由弹性密封套12包覆。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上压线板I上表面和下压线板2下表面各均布至少两个弹性定位垫块13。本新型结构简单,布局合理,结构强度大,导向性能好,对冲击力另具有良好吸能及缓慢释放作用,从而可有效减缓电梯运行时钢缆连接头处的冲力力,有助于提高电梯钢缆连接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有助于提高电梯运行的平稳性和舒适性。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主权项】1.一种电梯绳头减震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梯绳头减震组合装置包括上压线板、下压线板、缓冲弹簧、定位扣及复位连杆,其中所述的上压线板、下压线板相互平行并同轴分布,所述的上压线板的上表面及下表面设定位扣,并通过定位扣与钢缆连接,且定位扣与上压线板同轴分布,所述的缓冲弹簧至少两个,且两端分别与上压线板和下压线板连接,所述的缓冲弹簧均环绕上压线板和下压线板轴线均布,所述的下压线板中线位置处设过线孔,所述的钢缆通过过线孔与上压线板下表面的定位扣连接,所述的钢缆另通过定位扣与下压线板连接,所述的上压线板与下压线板间另通过复位连杆连接,所述的复位连杆共两个,并以上压线板和下压线板轴线对称分布,所述的复位连接杆包括两节杆体、棘轮机构及复位弹簧,所述的两杆体一端通过棘轮机构铰接,且棘轮机构与复位弹簧间通过连杆连接,所述的杆体另一端分别与上压线板、下压线板铰接,且两杆体间夹角为30° —16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绳头减震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压线板、下压线板上设至少一条预应力断裂槽,且预应力断裂槽与钢缆垂直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梯绳头减震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应力断裂槽深度不大于上压线板、下压线板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绳头减震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梯绳头减震组合装置包括上压线板、下压线板、缓冲弹簧、定位扣及复位连杆,其中所述的上压线板、下压线板相互平行并同轴分布,所述的上压线板的上表面及下表面设定位扣,并通过定位扣与钢缆连接,且定位扣与上压线板同轴分布,所述的缓冲弹簧至少两个,且两端分别与上压线板和下压线板连接,所述的缓冲弹簧均环绕上压线板和下压线板轴线均布,所述的下压线板中线位置处设过线孔,所述的钢缆通过过线孔与上压线板下表面的定位扣连接,所述的钢缆另通过定位扣与下压线板连接,所述的上压线板与下压线板间另通过复位连杆连接,所述的复位连杆共两个,并以上压线板和下压线板轴线对称分布,所述的复位连接杆包括两节杆体、棘轮机构及复位弹簧,所述的两杆体一端通过棘轮机构铰接,且棘轮机构与复位弹簧间通过连杆连接,所述的杆体另一端分别与上压线板、下压线板铰接,且两杆体间夹角为30°—16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迎春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海听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