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国科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紫色土坡耕地降雨集蓄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3478106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05 19: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紫色土坡耕地降雨集蓄利用系统,涉及紫色土坡耕地降雨集蓄利用技术领域。它由植被带1、弧形截水沟2、导水沟3、卡槽4、金属挡板5、大粒径石子6、小粒径石子7、蓄水池8组成。植被带1选取当地比普遍的根系发达的植物,并且种植在弧形截水沟2的上边缘,弧形截水沟2中部与导水沟3相连,导水沟3另一侧与蓄水池8相连,导水沟3两端分别有两组卡槽4,每组卡槽4之间安装有可移动的金属挡板5,两个金属挡板之间分别装满大粒径石子6和小粒径石子7,对坡面径流进行层层过滤,最终导入蓄水池8。本方法能够收集坡面降雨径流,减少坡耕地坡脚处泥沙冲刷,避免大量的水土资源流出坡耕地,坡面径流通过多层过滤系统,到达蓄水池,从而实现紫色土坡耕地水土资源的高效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紫色土坡耕地降雨集蓄利用系统,涉及紫色土坡耕地降雨集蓄利用
它由植被带1、弧形截水沟2、导水沟3、卡槽4、金属挡板5、大粒径石子6、小粒径石子7、蓄水池8组成。植被带1选取当地比普遍的根系发达的植物,并且种植在弧形截水沟2的上边缘,弧形截水沟2中部与导水沟3相连,导水沟3另一侧与蓄水池8相连,导水沟3两端分别有两组卡槽4,每组卡槽4之间安装有可移动的金属挡板5,两个金属挡板之间分别装满大粒径石子6和小粒径石子7,对坡面径流进行层层过滤,最终导入蓄水池8。本方法能够收集坡面降雨径流,减少坡耕地坡脚处泥沙冲刷,避免大量的水土资源流出坡耕地,坡面径流通过多层过滤系统,到达蓄水池,从而实现紫色土坡耕地水土资源的高效利用。【专利说明】一种紫色土坡耕地降雨集蓄利用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紫色土坡耕地降雨集蓄利用系统,尤其适用于紫色土坡耕地的降雨资源集蓄利用。
技术介绍
紫色土是长江上游水土流失严重的土壤,其分布区的侵蚀面积之广、侵蚀强度之大,仅次于中国北方的黄土区。西南紫色丘陵地区1/3以上耕地土壤属于幼年岩性紫色土,抗蚀性弱,由于夏季暴雨频发,降雨量大,土壤侵蚀严重,水土资源浪费严重。坡耕地在该区的耕地面积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并且紫色土坡耕地已成为长江上游及其主要支流泥沙的主要来源,因此控制坡耕地的水土流失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现有方法存在的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紫色土坡耕地降雨集蓄利用系统,该系统能够有效地收集坡耕地降雨所产生径流,并通过过滤系统将水流中所携带的泥沙层层过滤掉,并通过导水沟将水流导入蓄水池内储存加以利用,最终实现水土资源的高效利用。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紫色土坡耕地降雨集蓄利用系统,由植被带、弧形截水沟、卡槽、金属挡板、大粒径石子、小粒径石子、导水沟、蓄水池,植被带主要选择当地普遍生长的并且根系发达的植物种植,弧形截水沟中部与导水沟相连接,导水沟一端与弧形截水沟相连,另一端与蓄水池相连,并且在导水沟两端分别有两组卡槽,卡槽之间安置金属挡板,两个金属挡板之间装有粒径不同的石子。上述植被带宽度约为30cm,紧贴弧形截水沟上部边缘,植被宜选择低矮并且根系发达的草本植物,目的是对坡面径流所携带的泥沙进行初步拦截以及对径流中所携带的营养物质进行拦截过滤。上述弧形截水沟为水泥砖砌,宽度大约为30cm,深度大约为40cm,长度与坡耕地宽度相同。弧形截水沟修建于坡耕地最下端,为向下凸的圆弧形,截水沟中间开口与导水沟相连,目的是收集坡面径流并将径流引入导水沟。上述导水沟为水泥砖砌,宽度以及深度与弧形截水沟相同,长度根据实际地形而定并且导水沟两端存在一定高差,目的是让弧形截水沟收集的径流经过导水沟自流入蓄水池。上述卡槽共四组分别修建于导水沟两端各两组,每个卡槽大约为1.5cm宽,2.0cm长,40cm高,目的是为了放置金属挡板,并且金属板可上下移动。上述金属挡板宽度略小于1.5cm,长度略小于54cm,高度为40cm,金属挡板有网格状小孔,并且孔隙略小于所装石子粒径,目的是将石子固定于两个金属挡板之间。上述金属挡板放置在两卡槽之间可在上下移动,两金属板之间放置石子,目的是方便石子的装卸以及泥沙的清理。上述两种不同粒径的石子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中导水沟上端放置大粒径石子,导水沟下端放置小粒径石子,目的是对径流所携带泥沙进行层层拦截。上述蓄水池为水泥砖砌,容量大小根据坡耕地面积大小与当地降雨条件而定,目的是储存降雨资源并且加以利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细节和实用方法。图1是本技术使用时的俯视图图2是本技术以图1中P-P线为基础的纵剖面示意图。图中1-植被带,2-弧形截水沟,3-导水沟,4-卡槽,5-金属挡板,6_大粒径石子,7_小粒径石子,8-蓄水池。【具体实施方式】图1所示为紫色土坡耕地降雨集蓄利用系统使用时的俯视图。该系统包括植被带1、弧形截水沟2、导水沟3、卡槽4、金属挡板5、大粒径石子6、小粒径石子7、蓄水池8,植被带I种植在弧形截水沟2的上边缘,弧形截水沟2中部与导水沟3相连,导水沟3另一侧与蓄水池8相连,导水沟3两端分别有两组卡槽4,每组卡槽4之间安装有可移动的金属挡板5,两个金属挡板之间分别装满大粒径石子6和小粒径石子7。当降雨发生时,大面积的坡耕地作为集流面产生大量径流,径流在坡耕地汇集流经植被带I被初步拦截,之后径流漫过弧形截水沟2上边缘流入弧形截水沟2,水流经过弧形截水沟2的收集作用在其下边缘开口处流入导水沟3,由于导水沟3两端有一定高差,水流经过分别装有大粒径石子6和小粒径石子7的两金属挡板5之间进行第二、三次过滤进入蓄水池8。坡面径流通过多层过滤系统,到达蓄水池,泥沙含量已经很少。一次降雨之后可将金属挡板5拆卸下来对大粒径石子6和小粒径石子7进行清理,这样就省去了对蓄水池8淤积泥沙的清理。【主权项】1.一种紫色土坡耕地降雨集蓄利用系统,包括植被带(1)、弧形截水沟(2)、导水沟(3)、卡槽(4)、金属挡板(5)、大粒径石子(6)、小粒径石子(7)、蓄水池(8),植被带(I)布设在弧形截水沟(2)上边缘,导水沟(3)—端与弧形截水沟(2)相连,另一端与蓄水池(8)相连,导水沟(3)两端分别安置有两组卡槽(4),每组卡槽(4)之间安装有可移动的金属挡板(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紫色土坡耕地降雨集蓄利用系统,其特征是,上述植被带(I)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植被,植被宜选择低矮并且根系发达的草本植物,目的是为了初步过滤过程中坡面径流中所携带的泥沙以及营养元素。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紫色土坡耕地降雨集蓄利用系统,其特征是,上述弧形截水沟(2)为水泥砖砌,修建于坡耕地最下端,为向下凸的圆弧形,目的是汇集坡耕地上部的坡面径流并将其引入导水沟(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紫色土坡耕地降雨集蓄利用系统,其特征是,上述导水沟(3)两端存在一定高差,一端与弧形截水沟(2)相连一端与蓄水池(8)相连,目的承接弧形截水沟(2)的来水并使其自流汇入蓄水池(8)。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紫色土坡耕地降雨集蓄利用系统,其特征是,上述卡槽(4)共四组修建于导水沟(3)两端,目的是为了让金属挡板可上下移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紫色土坡耕地降雨集蓄利用系统,其特征是,上述金属挡板(5)有网格状小孔,并且孔隙略小于所装石子粒径,目的是将石子固定于两个金属挡板(5)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紫色土坡耕地降雨集蓄利用系统,其特征是,上述大粒径石子(6)和小粒径石子(7)分布放置导水沟(3)前后两端金属挡板(5)之间,并且粒径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目的是对径流进行层层过滤。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紫色土坡耕地降雨集蓄利用系统,其特征是,上述蓄水池(8)为水泥砖砌,容量大小根据坡耕地面积大小与当地降雨条件而定,目的是储存降雨资源并且加以利用。【文档编号】E03B3/02GK205421390SQ201520844020【公开日】2016年8月3日【申请日】2015年10月29日【专利技术人】贾立志, 张建辉, 王勇, 张泽洪, 李斌 【申请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紫色土坡耕地降雨集蓄利用系统,包括植被带(1)、弧形截水沟(2)、导水沟(3)、卡槽(4)、金属挡板(5)、大粒径石子(6)、小粒径石子(7)、蓄水池(8),植被带(1)布设在弧形截水沟(2)上边缘,导水沟(3)一端与弧形截水沟(2)相连,另一端与蓄水池(8)相连,导水沟(3)两端分别安置有两组卡槽(4),每组卡槽(4)之间安装有可移动的金属挡板(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立志张建辉王勇张泽洪李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