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耕地埂坎技术的改进,具体涉及ー种三峡库区坡耕地埂坎建造方法和土石结合的坡耕地埂坎,属于坡耕地埂坎
技术介绍
三峡库区耕地资源十分有限,农村居民人均耕地面积0.88亩,且大部分为坡耕地,社会经济加速发展引起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增量大,导致人地矛盾更加尖鋭。地埂和田坎(统称为埂坎)是地块的分界线,约占耕地面积的6% 12%,具有水土保持、行走等多重功能。“坡改梯”是三峡库区坡耕地整治和中低产田改造的重要途径,实施过程中通常采用石质埂坎,但石坎修筑成本高、机械台班或劳动力投入多,在现行社会经济条件下,不宣全部修筑石质埂坎。同时,大量石质埂坎占地多,虽方便行走,但石质埂坎无法耕种不能产生经济效益,在耕地日益紧张的三峡库区农民不易接受単一的纯石坎。此外,石坎比较适宜在石料丰富的地区修建,而在石料缺乏地区难以推广,具有一定局限性。鉴于以上问题,在三峡库区坡耕地整治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过程中,采用了土质埂坎替代(部分)石坎,也采用了土坎或土坎与石坎间隔布置等措施。野外调查表明,土质埂坎比较适宜于坡度较小的坡耕地内,在土坎两侧种植地埂植物篱,也能提高其利用 ...
【技术保护点】
三峡库区坡耕地埂坎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建造步骤为,1)在坡耕地原有地坎位置修建由条石、块石或者空心砖堆砌而成的硬料层埂坎,堆砌时无需水泥抹面以形成自然缝隙;硬料层上表面进行糙化处理以增强与后面要设置的土质层之间的结合力并间隔开凿有若干凹槽,凹槽形成水分储存器,同时也增强硬料层与后面要设置的土质层之间的结合力;2)在硬料层上表面覆土并压实以形成土质层,土质层部分嵌入凹槽内,凹槽以上土质层的厚度为20~30cm;3)土质层顶部两侧种植低矮灌草经济植物,中间用作行走道。
【技术特征摘要】
1.峡库区坡耕地埂坎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建造步骤为, 1)在坡耕地原有地坎位置修建由条石、块石或者空心砖堆砌而成的硬料层埂坎,堆砌时无需水泥抹面以形成自然缝隙;硬料层上表面进行糙化处理以增强与后面要设置的土质层之间的结合力并间隔开凿有若干凹槽,凹槽形成水分储存器,同时也增強硬料层与后面要设置的土质层之间的结合力; 2)在硬料层上表面覆土并压实以形成土质层,土质层部分嵌入凹槽内,凹槽以上土质层的厚度为20 30cm ; 3)土质层顶部两侧种植低矮灌草经济植物,中间用作行走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峡库区坡耕地埂坎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硬料层壁面沿不同高度布设有若干内外壁面贯通的排水孔。3.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杰,陈国建,金慧芳,侯林,董宏伟,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