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于自动化控制的单电机炒茶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459940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04 09: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易于自动化控制的单电机炒茶机,包括箱体、入料盒、变速箱、第一炒茶块、第二炒茶块、第三炒茶块、主动齿、第一动力齿、第二动力齿、第三动力齿、第一传动齿、第二传动齿、第三传动齿、第一限位轴、第二限位轴、第三限位轴、第一推进线圈、第二推进线圈、第三推进线圈。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多级齿轮传动,有效确保单电机传动多级炒茶功能的实现,从而有效降低能耗,并且由于电机数量极大减少,设备整体成本明显降低;可通过线圈控制传动齿啮合与否,确保控制简单容易,从而进一步降低设备成本;通过凸齿的结构,确保传动齿啮合顺畅,从而有效降低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易于自动化控制的单电机炒茶机,属于茶叶加工设备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炒茶机由于以自动化技术替代人工,所以一般需要多级炒制,而多级炒制则需要多个炒茶块分别工作,对此现有技术一般都是针对每一炒茶块设置一个电机,一套炒茶机要用到多个电机,能耗高、设备成本高、维护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易于自动化控制的单电机炒茶机,该易于自动化控制的单电机炒茶机通过多级传动齿的结构,能有效实现炒茶机单电机情况下多级炒茶控制,从而实现能耗低、成本低。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易于自动化控制的单电机炒茶机,包括箱体、入料盒、变速箱、第一炒茶块、第二炒茶块、第三炒茶块、主动齿、第一动力齿、第二动力齿、第三动力齿、第一传动齿、第二传动齿、第三传动齿、第一限位轴、第二限位轴、第三限位轴、第一推进线圈、第二推进线圈、第三推进线圈;所述箱体内有三个半圆柱形空间,三个半圆柱形空间内依次固定有可转动的第一炒茶块、第二炒茶块、第三炒茶块,第一炒茶块、第二炒茶块、第三炒茶块分别通过箱体外侧的第一动力齿、第二动力齿、第三动力齿同轴传动;所述入料盒内设置有分拣器,分拣器由入料盒侧面安装的变速箱带动,变速箱由主动齿啮合传动,主动齿由电机带动,入料盒出口位于第一炒茶块所在半圆柱形空间上方;所述第一传动齿置于主动齿和第一动力齿之间,所述第二传动齿置于第一动力齿和第二动力齿之间,所述第三传动齿置于第二动力齿和第三动力齿之间,第一传动齿、第二传动齿、第三传动齿分别通过轴承固定在第一限位轴、第二限位轴、第三限位轴上,第一限位轴、第二限位轴、第三限位轴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推进线圈、第二推进线圈、第三推进线圈,第一限位轴、第二限位轴、第三限位轴可在第一推进线圈、第二推进线圈、第三推进线圈中滑动。所述主动齿、第一传动齿、第一动力齿、第二传动齿、第二动力齿、第三传动齿、第三动力齿上于齿端面位置分别一体设置有主动凸齿、第一传动凸齿、第一动力凸齿、第二传动凸齿、第二动力凸齿、第三传动凸齿、第三动力凸齿,主动凸齿、第一传动凸齿、第一动力凸齿、第二传动凸齿、第二动力凸齿、第三传动凸齿、第三动力凸齿均为端部是椎体或球体形状的凸起,且主动凸齿、第一动力凸齿、第二动力凸齿、第三动力凸齿和第一传动凸齿、第二传动凸齿、第三传动凸齿方向相对。所述主动凸齿、第一动力凸齿、第二动力凸齿、第三动力凸齿的长度满足条件:主动凸齿的长度>第一动力凸齿的长度>第二动力凸齿的长度>第三动力凸齿的长度。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通过多级齿轮传动,有效确保单电机传动多级炒茶功能的实现,从而有效降低能耗,并且由于电机数量极大减少,设备整体成本明显降低;2、可通过线圈控制传动齿啮合与否,确保控制简单容易,从而进一步降低设备成本;3、通过凸齿的结构,确保传动齿啮合顺畅,从而有效降低维护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从主动齿至第三动力凸齿之间齿轮传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1-箱体,12-入料盒,13-变速箱,21-第一炒茶块,22-第二炒茶块,23-第三炒茶块,31-主动齿,32-第一动力齿,33-第二动力齿,34-第三动力齿,41-第一传动齿,42-第二传动齿,43-第三传动齿,51-第一限位轴,52-第二限位轴,53-第三限位轴,61-第一推进线圈,62-第二推进线圈,63-第三推进线圈,71-主动凸齿,72-第一传动凸齿,73-第一动力凸齿,74-第二传动凸齿,75-第二动力凸齿,76-第三传动凸齿,77-第三动力凸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如图1所示的一种易于自动化控制的单电机炒茶机,包括箱体11、入料盒12、变速箱13、第一炒茶块21、第二炒茶块22、第三炒茶块23、主动齿31、第一动力齿32、第二动力齿33、第三动力齿34、第一传动齿41、第二传动齿42、第三传动齿43、第一限位轴51、第二限位轴52、第三限位轴53、第一推进线圈61、第二推进线圈62、第三推进线圈63;所述箱体11内有三个半圆柱形空间,三个半圆柱形空间内依次固定有可转动的第一炒茶块21、第二炒茶块22、第三炒茶块23,第一炒茶块21、第二炒茶块22、第三炒茶块23分别通过箱体11外侧的第一动力齿32、第二动力齿33、第三动力齿34同轴传动;所述入料盒12内设置有分拣器,分拣器由入料盒12侧面安装的变速箱13带动,变速箱13由主动齿31啮合传动,主动齿31由电机带动,入料盒12出口位于第一炒茶块21所在半圆柱形空间上方;所述第一传动齿41置于主动齿31和第一动力齿32之间,所述第二传动齿42置于第一动力齿32和第二动力齿33之间,所述第三传动齿43置于第二动力齿33和第三动力齿34之间,第一传动齿41、第二传动齿42、第三传动齿43分别通过轴承固定在第一限位轴51、第二限位轴52、第三限位轴53上,第一限位轴51、第二限位轴52、第三限位轴53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推进线圈61、第二推进线圈62、第三推进线圈63,第一限位轴51、第二限位轴52、第三限位轴53可在第一推进线圈61、第二推进线圈62、第三推进线圈63中滑动。由此,通过控制第一推进线圈61、第二推进线圈62、第三推进线圈63的通电,即可控制第一限位轴51、第二限位轴52、第三限位轴53的位置,从而控制第一传动齿41、第二传动齿42、第三传动齿43相对于主动齿31、第一动力齿32、第二动力齿33、第三动力齿34的位置,当第一传动齿41、第二传动齿42、第三传动齿43推进啮合时,即可实现动力的逐级传递,从而使第一炒茶块21、第二炒茶块22、第三炒茶块23逐级获得动力开始工作,而由于是单电机作为动力源,因此一般仅需要考虑逐级传动。如图2所示,为确保多级齿轮的顺利啮合,避免在推进第一传动齿41、第二传动齿42、第三传动齿43时因为推力过大但齿轮未能啮合而将齿轮打坏,所述主动齿31、第一传动齿41、第一动力齿32、第二传动齿42、第二动力齿33、第三传动齿43、第三动力齿34上于齿端面位置分别一体设置有主动凸齿71、第一传动凸齿72、第一动力凸齿73、第二传动凸齿74、第二动力凸齿75、第三传动凸齿76、第三动力凸齿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易于自动化控制的单电机炒茶机,包括箱体(11)、入料盒(12)、变速箱(13)、第一炒茶块(21)、第二炒茶块(22)、第三炒茶块(23)、主动齿(31)、第一动力齿(32)、第二动力齿(33)、第三动力齿(34)、第一传动齿(41)、第二传动齿(42)、第三传动齿(43)、44、第一限位轴(51)、第二限位轴(52)、第三限位轴(53)、第一推进线圈(61)、第二推进线圈(62)、第三推进线圈(63),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1)内有三个半圆柱形空间,三个半圆柱形空间内依次固定有可转动的第一炒茶块(21)、第二炒茶块(22)、第三炒茶块(23),第一炒茶块(21)、第二炒茶块(22)、第三炒茶块(23)分别通过箱体(11)外侧的第一动力齿(32)、第二动力齿(33)、第三动力齿(34)同轴传动;所述入料盒(12)内设置有分拣器,分拣器由入料盒(12)侧面安装的变速箱(13)带动,变速箱(13)由主动齿(31)啮合传动,主动齿(31)由电机带动,入料盒(12)出口位于第一炒茶块(21)所在半圆柱形空间上方;所述第一传动齿(41)置于主动齿(31)和第一动力齿(32)之间,所述第二传动齿(42)置于第一动力齿(32)和第二动力齿(33)之间,所述第三传动齿(43)置于第二动力齿(33)和第三动力齿(34)之间,第一传动齿(41)、第二传动齿(42)、第三传动齿(43)分别通过轴承固定在第一限位轴(51)、第二限位轴(52)、第三限位轴(53)上,第一限位轴(51)、第二限位轴(52)、第三限位轴(53)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推进线圈(61)、第二推进线圈(62)、第三推进线圈(63),第一限位轴(51)、第二限位轴(52)、第三限位轴(53)可在第一推进线圈(61)、第二推进线圈(62)、第三推进线圈(63)中滑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易于自动化控制的单电机炒茶机,包括箱体(11)、入料
盒(12)、变速箱(13)、第一炒茶块(21)、第二炒茶块(22)、第三
炒茶块(23)、主动齿(31)、第一动力齿(32)、第二动力齿(33)、
第三动力齿(34)、第一传动齿(41)、第二传动齿(42)、第三传动
齿(43)、44、第一限位轴(51)、第二限位轴(52)、第三限位轴(53)、
第一推进线圈(61)、第二推进线圈(62)、第三推进线圈(63),其
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1)内有三个半圆柱形空间,三个半圆柱形空
间内依次固定有可转动的第一炒茶块(21)、第二炒茶块(22)、第三
炒茶块(23),第一炒茶块(21)、第二炒茶块(22)、第三炒茶块(23)
分别通过箱体(11)外侧的第一动力齿(32)、第二动力齿(33)、第
三动力齿(34)同轴传动;所述入料盒(12)内设置有分拣器,分拣
器由入料盒(12)侧面安装的变速箱(13)带动,变速箱(13)由主
动齿(31)啮合传动,主动齿(31)由电机带动,入料盒(12)出口
位于第一炒茶块(21)所在半圆柱形空间上方;所述第一传动齿(41)
置于主动齿(31)和第一动力齿(32)之间,所述第二传动齿(42)
置于第一动力齿(32)和第二动力齿(33)之间,所述第三传动齿(43)
置于第二动力齿(33)和第三动力齿(34)之间,第一传动齿(41)、
第二传动齿(42)、第三传动齿(43)分别通过轴承固定在第一限位
轴(51)、第二限位轴(52)、第三限位轴(5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盛敏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黎平县侗乡媛茶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