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城市配电网规划中空间负荷预测领域,是一种计及元胞发展程度的空间负荷预测方法。
技术介绍
空间负荷预测是指对供电区域内未来电力负荷的大小和位置的预测,或者说空间负荷预测是对指定区域内电力负荷时空分布的预测。其预测结果提供了未来负荷的空间分布信息,可以有效地指导电气设备的容量选择和安装位置,使电网投资和运行更加合理、经济,是电力系统规划的基础。目前空间负荷预测的主要方法有趋势法、多变量法、用地仿真法和负荷密度指标法。趋势法是以历史负荷数据为基础外推负荷的发展趋势。多变量法是以多个影响负荷峰值变化的因素为基础,通过建立计及经济、人口、气温等因素影响的多变量预测模型来实现空间负荷预测。用地仿真法是通过分析土地使用情况及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将土地使用情况转换为空间负荷分布。负荷密度指标法一般是先对负荷分类,再对规划区内分类负荷密度指标进行预测,最后结合用地信息来计算各元胞的负荷值从而实现空间负荷预测。分类负荷在不同元胞内发展程度的不同,导致元胞负荷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计及元胞发展程度的空间负荷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1)建立电力地理信息系统建立包含10kV馈线供电范围的图层和规划区内用地信息图层的电力地理信息系统(GIS),在电力地理信息系统(GIS)中整合基础信息,其中包括:用地信息、10kV馈线的供电范围及分类负荷数据;2)生成元胞在地理信息系统(GIS)中,以10kV馈线的供电范围生成元胞;3)揭示分类负荷密度的发展规律利用Logistic函数描述分类负荷密度的变化情况,其函数表达式见公式(1),y=k1+ce-bt---(1)]]>式中,y为分类负荷密度变量;t为时间变量;c、b为待定系数;k为饱和值,也是一个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计及元胞发展程度的空间负荷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1)建立电力地理信息系统
建立包含10kV馈线供电范围的图层和规划区内用地信息图层的电力地理信息系统
(GIS),在电力地理信息系统(GIS)中整合基础信息,其中包括:用地信息、10kV馈线的
供电范围及分类负荷数据;
2)生成元胞
在地理信息系统(GIS)中,以10kV馈线的供电范围生成元胞;
3)揭示分类负荷密度的发展规律
利用Logistic函数描述分类负荷密度的变化情况,其函数表达式见公式(1),
y = k 1 + ce - b t - - - ( 1 ) ]]>式中,y为分类负荷密度变量;t为时间变量;c、b为待定系数;k为饱和值,也是一个
待定系数;e为自然对数函数的底数,是一个常数;
①利用计量经济学模型求解出分类负荷密度的饱和值,对应于公式(1)中的k;
利用分类负荷密度发展与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正相关性,建立分类负荷密度与经济
发展之间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并用计量经济学模型确定分类负荷密度的饱和值,计量经济学
模型的一般表达式见式(2),
y=f(x,a,μ)(2)
其中,y为分类负荷密度变量;x为经济变量;a为模型系数;μ为随机误差项;
建立的计量经济学模型为古典线性回归模型,见式(3),
yi=ai0+ai1x+μi(3)
式中,yi为第i类负荷密度变量;ai0与ai1为系数;μi为随机扰动项;i为负荷类型序号,
i=1,2,…,m,m为负荷类型总数;
式(4)是式(3)的矩阵形式,
Y=A0+A1X+Μ(4)
式中,Y为分类负荷密度变量矩阵;X为经济变量矩阵;A0、A1为待定系数矩阵、Μ为
随机扰动量矩阵;
②使用最小二乘法,利用分类负荷密度历史值求解出公式(1)中待定系数c、b的值;
③根据子步骤①、②所确定的分类负荷密度的发展规律模型,生成分类负荷密度的发展规律
曲线;
4)确定元胞内分类负荷密度的发展程度
不同元胞内同类负荷密度的发展程度通常存在差异;一个规划区内的政治、经济等环境
相近,所以不同元胞内同类负荷密度的发展趋势及饱和程度相似,可认为规划区内所有元胞
的同类负荷密度发展规律曲线相同;
找到当前年各元胞内每类负荷密度大小在该类负荷密度发展规律曲线上所处的位置,即
为各元胞内分类负荷密度的发展程度;
5)预测目标年元胞负荷值
根据历史年各元胞内分类负荷密度的发展程度,结合分类负荷密度发展规律曲线,确定
规划目标年各元胞内分类负荷密度指标,并用已求取的负荷密度指标法预测目标年各元胞的
负荷值,如公式(5)所示,从而实现空间负荷预测;
P 1 = d 11 s 11 + d 12 s 12 + ... + d 1 j s 1 j + ... + d 1 m s 1 m · · · P i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白,杨欣桐,姜卓,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电力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