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胶带贴附治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437092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30 23: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胶带贴附治具,包括载台,以及位于所述载台上且沿所述载台上表面任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凸起;所述载台设有第一凹槽,用于容纳所述第一凸起;其中,所述第一凸起的工作面高于所述载台的上表面;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载台配合,用于将胶带贴附在待贴附模组上。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贴附胶带,可以使得胶带与待贴附模组贴合得更紧密,而且,避免在模组边角处易出现胶带折角或重叠等导致模组超出尺寸而影响正常使用的现象,同时还可以避免作业人员直接与胶带接触引起的高温翘起,使得胶带与待贴附模组的平整度更好,贴合度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工装治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胶带贴附治具
技术介绍
在电子产品的生产组装过程中,许多类型的产品需要粘贴胶带Mylar(迈拉,一种聚酯薄膜),例如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等,目前行业中多采用手工粘贴Mylar。现有的手工粘贴Mylar的方法,首先,需要作业人员手动对位贴附待贴附的产品正面110的Mylar120(参见图1A),然后,作业人员需要将待贴附的产品的正面110朝向身体侧,并将待贴附的产品倾斜放置在隔板150上,以进行待贴附的产品的侧面130的Mylar120的贴附(参见图1B的第一状态图),再施以力将待贴附的产品沿隔板150向身体侧移动,移动过程中同时对待贴附的产品由内向外翻转,从而实现待贴附的产品的侧面130的Mylar120的贴合(参见图1B的第二状态图)和待贴附的产品的背面140的Mylar120贴合(参见图1B的第三状态图)。但是,现有技术的方法要求作业人员需要将待贴附的产品在水平方向移动的同时进行翻转,若翻转速度过快,有可能在翻转待贴附的产品的过程中使待贴附的产品与搁板分开,导致侧面的Mylar没有很好的贴合;若在完成另一面的Mylar贴合后,Mylar已与背板固定,此时再用手去抚平侧面Mylar时,由于Mylar是有一定韧性,用力抚平容易使Mylar的尺寸变大,导致侧面与背面的折角处Mylar出现堆叠现象,导致产品轮廓尺寸偏大,甚至不能使用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胶带贴附治具,以解决胶带贴合度不佳,折角处易堆叠等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胶带贴附治具,包括:载台,以及位于所述载台上且沿所述载台上表面任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凸起;所述载台设有第一凹槽,用于容纳所述第一凸起;其中,所述第一凸起的工作面高于所述载台的上表面;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第一弹性部件和托板,所述第一弹性部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面连接,所述第一弹性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托板连接;所述托板用于承载所述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在所述第一凹槽内伸缩运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槽包括第一子凹槽和第二子凹槽;所述第一子凹槽用于容纳所述第一凸起;所述第二子凹槽的底面与所述第一弹性部件的一端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子凹槽的开口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子凹槽的的开口面积,且所述第一凸起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子凹槽的深度,所述第一凸起的底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子凹槽的开口面积。进一步地,还包括运动隔板;所述运动隔板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凹槽包括第一子凹槽和第二子凹槽;所述第一子凹槽的开口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凸起的底面积;所述第一子凹槽内还设有第二弹性部件;所述第一隔板平行贴覆在所述载台上表面,所述第二隔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子凹槽内,所述第二隔板一面平行贴覆于所述第一凸起侧面,所述第二隔板另一面与所述第二弹性部件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弹性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子凹槽的侧壁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隔板远离所述第二隔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手指结构;所述载台上表面设置有第二手指结构,所述第一手指结构和所述第二手指结构交错配合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起的工作面为弧形,或设置有倒角。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第一凸起的延伸方向相同,且间隔设置于所述载台上;其中,所述第一凸起的工作面为弧形,用于与所述载台配合,将所述胶带贴附在待贴附模组的侧面;所述第二凸起的工作面设有倒角,用于与所述载台配合,将所述胶带贴附在待贴附模组的背面。进一步地,所述载台设有第二凹槽,用于容纳所述第二凸起;其中,所述第二凸起的工作面高于所述载台的上表面。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凹槽内设有第三弹性部件,所述第三弹性部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面连接,所述第三弹性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凸起连接;所述第二凸起在所述第二凹槽内伸缩运动。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凹槽包括第三子凹槽和第四子凹槽;所述第三子凹槽用于容纳所述第二凸起;所述第四子凹槽的底面与所述第二弹性部件的一端连接;其中,所述第三子凹槽的开口面积大于所述第四子凹槽的的开口面积,且所述第二凸起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三子凹槽的深度,所述第二凸起的底面积大于所述第四子凹槽的的开口面积。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在载台上设置第一凹槽容纳第一凸起,采用第一凸起与载台配合进行待贴附模组的胶带地贴附,可以使得胶带与待贴附模组贴合得更紧密,而且,避免在模组边角处易出现胶带折角或重叠等导致模组超出尺寸而影响正常使用的现象,同时还可以避免作业人员直接与胶带接触引起的高温翘起,使得胶带与待贴附模组的平整度更好,贴合度更高。附图说明为了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描述实施例中所需要用到的附图做一简单介绍。显然,所介绍的附图只是本技术所要描述的一部分实施例的附图,而不是全部的附图,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得到其他的附图。图1A为现有技术提供的待贴附产品正面贴合胶带的俯视图;图1B为现有技术提供的待贴附产品贴合胶带的状态侧视图;图2A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胶带贴附治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B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胶带贴附治具的第一凸起工作面设置有倒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胶带贴附治具的结构侧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胶带贴附治具的结构侧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四提供的胶带贴附治具的结构示意图;图6A是本技术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胶带贴附治具的结构侧视图;图6B是本技术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胶带贴附治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C为本技术实施例五待贴附模组贴合胶带的第一状态示意图;图6D为本技术实施例五待贴附模组贴合胶带的第二状态示意图;图6E为本技术实施例五待贴附模组贴合胶带的第三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主题名称)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实施例一图2A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胶带贴附治具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A所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胶带贴附治具包括:载台210,以及位于载台210上且沿载台210上表面任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凸起2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胶带贴附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载台,以及位于所述载台上且沿所述载台上表面任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凸起;所述载台设有第一凹槽,用于容纳所述第一凸起;其中,所述第一凸起的工作面高于所述载台的上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胶带贴附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载台,以及位于所述载台上且沿所述载台上表面任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凸
起;
所述载台设有第一凹槽,用于容纳所述第一凸起;其中,所述第一凸起的
工作面高于所述载台的上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带贴附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内
设有第一弹性部件和托板,所述第一弹性部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面连
接,所述第一弹性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托板连接;所述托板用于承载所述第一
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在所述第一凹槽内伸缩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胶带贴附治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凹槽包括第一子凹槽和第二子凹槽;
所述第一子凹槽用于容纳所述第一凸起;
所述第二子凹槽的底面与所述第一弹性部件的一端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子凹槽的开口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子凹槽的的开口面积,且
所述第一凸起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子凹槽的深度,所述第一凸起的底面积大于
所述第二子凹槽的的开口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胶带贴附治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运动隔
板;
所述运动隔板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
所述第一凹槽包括第一子凹槽和第二子凹槽;
所述第一子凹槽的开口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凸起的底面积;所述第一子凹槽
内还设有第二弹性部件;
所述第一隔板平行贴覆在所述载台上表面,所述第二隔板设置在所述第一
子凹槽内,所述第二隔板一面平行贴覆于所述第一凸起侧面,所述第二隔板另
一面与所述第二弹性部件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弹性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
子凹槽的侧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胶带贴附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芳娄鹏举孙贺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