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扬州大学专利>正文

砌体结构改造方法及用于砌体结构改造的托换结构技术

技术编号:13432003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30 05: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砌体结构改造方法及用于砌体结构改造的托换结构。改造方法包括(10)加固构造柱:将待拆墙两端的构造柱以格构柱加固,所述格构柱下端与地基紧密接触;(20)设置托换梁:在待拆墙圈梁两侧设置钢箱梁,所述钢箱梁两端分别与待拆墙两端的格构柱固定连接,且所述钢箱梁侧面与待拆墙圈梁固定连接;(30)拆除砌体墙:拆除圈梁下的待拆墙体。托换结构包括格构柱(1)和钢箱梁(2),所述格构柱(1)加固在待拆墙(3)两端的构造柱(4)周围,所述钢箱梁(2)设置在待拆墙圈梁(5)两侧,其两端分别与待拆墙(3)两端的格构柱(4)固定连接,其侧面与待拆墙圈梁(5)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施工简单、投资省。

Masonry structure transformation method and underpinning structure for masonry structure transformation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for rebuilding masonry structure and a supporting structure used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masonry structure. The transformation methods include (10) reinforcement structure column: structural columns will be wall at both ends of the lattice column reinforcement, the lattice pillar in close contact with the ground; (20) setting the underpinning beam: in wall beam to be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two ends of the steel box girder, steel box girder and wall respectively to both ends of the fixed lattice column the connection, and the side wall and the steel box girder beam fixed; (30) Demolition: demolition of masonry wall beam under the wall to be demolished. Underpinning structure including lattice column (1) and (2), the steel lattice column reinforcement in the wall (1) (3) (4) at both ends of the structural columns around the steel box girder (2) to be set in the wall beam (5) on both sides, the two ends are respectively and the wall (3) at both ends of the lattice column (4) fixed connection, the side wall and the ring beam (5) fixed connection.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construction and investment sav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工程改造
,特别是一种将砌体结构改造为框架结构的方法及托换结构,尤其适用于将砌体结构的小办公室、宿舍改造为大空间、大面积的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场合。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存在大量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砌体结构建筑。但由于使用时间长且受当时经济、技术条件的限制,这类建筑除出现质量问题外,还逐渐暴露出不能适应因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而带来的使用功能上的改变。对原砌体建筑物进行加固改造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即使是新近期建设的房屋,也会因用途发生变化,而需要进行改造。对砌体结构的房屋进行大空间改造占了其中较大比例,例如将原来砌体结构的小开间办公室、宿舍改为大空间的餐厅、多功能厅等等。由于砌体结构改造中要拆除部分墙体,特别是其中的承重墙,使得荷载传递路线和结构受力发生较大变化,因此必须要增加或加强支承结构,施工技术与安全问题也显得比较突出。为保证结构安全,现有技术通常采用钢筋混凝土施工方式,其存在施工复杂、投资较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砌体结构改造方法,施工简单、投资较省。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砌体结构改造的托换结构。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砌体结构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0)加固构造柱:将待拆墙两端的构造柱以格构柱加固,所述格构柱下端与地基紧密接触;(20)设置托换梁:在待拆墙圈梁两侧设置钢箱梁,所述钢箱梁两端分别与待拆墙两端的格构柱固定连接,且所述钢箱梁侧面与待拆墙圈梁固定连接;(30)拆除砌体墙:拆除圈梁下的待拆墙体。实现本专利技术另一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用于砌体结构改造的托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格构柱和钢箱梁,所述格构柱加固在待拆墙两端的构造柱周围,所述钢箱梁设置在待拆墙圈梁两侧,其两端分别与待拆墙两端的格构柱固定连接,其侧面与待拆墙圈梁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在砌体结构中用钢箱作墙侧托换梁,同时墙角的构造柱采用格构柱加固,墙侧托换梁将力传递给格构柱,进而传递给基础。这样圈梁底下的墙体就可以拆除,从而增加了房间的开间进深。原来砌体结构的小开间办公室、宿舍可以改为大空间的餐厅、多功能厅等等。可以在不损伤原承重墙体的情况下先制作托换体系、格构柱,之后再拆除承重墙体,从而最大程度上避免上部变形的发生。同时,改造后的框架结构刚度好,整体性好;抗震能力强;墙侧托换梁、格构柱可以在工厂加工,质量易于得到保证,施工机械化率高;施工方便,改造工期短。施工简单,投资较省。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砌体结构改造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用于砌体结构改造的托换结构的结构示意图(构造柱位于外墙中间部位,且只示出了一端的构造柱)。图3为本专利技术用于砌体结构改造的托换结构的结构示意图(构造柱位于内墙中间部位,且只示出了一端的构造柱)。图4为图3的竖向剖视图。图5为图2、图3中格构柱的立体视图。图6为砌体结构改造前的建筑平面图。图7为砌体结构转为钢结构框架后的建筑平面图。图中,1格构柱,2钢箱梁,3待拆墙,4构造柱,5圈梁,6横向拉杆螺栓,7竖向拉杆螺栓,11箱形钢柱,12槽钢。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砌体结构改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0)加固构造柱:将待拆墙两端的构造柱以格构柱加固,所述格构柱下端与地基紧密接触;(20)设置托换梁:在待拆墙圈梁两侧设置钢箱梁,所述钢箱梁两端分别与待拆墙两端的格构柱固定连接,且所述钢箱梁侧面与待拆墙圈梁固定连接;(30)拆除砌体墙:拆除圈梁下的待拆墙体。作为改进,在所述(30)拆除砌体墙步骤前,还包括将待拆墙圈梁两侧的钢箱梁通过拉杆螺栓与圈梁固连为一整体的步骤。作为进一步改进,在所述(30)拆除砌体墙步骤前,还包括将所述钢箱梁通过拉杆螺栓与楼面板固连为一整体的步骤。如图2、3所示,本专利技术用于砌体结构改造的托换结构,包括格构柱1和钢箱梁2,所述格构柱1加固在待拆墙3两端的构造柱4周围,所述钢箱梁2设置在待拆墙圈梁5两侧,其两端分别与待拆墙3两端的格构柱4固定连接,其侧面与待拆墙圈梁5固定连接。其中,图2所示为构造柱4位于外墙中间部位,图3所示为构造柱4位于内墙。构造柱4位于外墙角的情形图中未示出。但根据专业常识,是容易想象出的。如图4所示,作为改进,还包括横向拉杆螺栓6,用于将圈梁5两侧的钢箱梁2固连为一整体。如图4所示,作为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竖向拉杆螺栓7,用于将钢箱梁2与楼面板8固连为一整体。如图5所示,作为优选,所述格构柱1为矩阵排列在构造柱4四角的4个箱形钢柱11,相邻箱形柱11间以槽钢12固定连接。图6为砌体结构改造前的建筑平面图,图7为砌体结构转为钢结构框架后的建筑平面图。对比图6、图7,本专利技术在不损伤原承重墙体的情况下成功地将砌体结构改造成了大空间、大跨度的框架结构,并最大程度避免了上部结构的变形。而且本专利技术施工方便,改造工期短,投资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砌体结构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0)加固构造柱:将待拆墙两端的构造柱以格构柱加固,所述格构柱下端与地基紧密接触;(20)设置托换梁:在待拆墙圈梁两侧设置钢箱梁,所述钢箱梁两端分别与待拆墙两端的格构柱固定连接,且所述钢箱梁侧面与待拆墙圈梁固定连接;(30)拆除砌体墙:拆除圈梁下的待拆墙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砌体结构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0)加固构造柱:将待拆墙两端的构造柱以格构柱加固,所述格构柱下端与地基
紧密接触;
(20)设置托换梁:在待拆墙圈梁两侧设置钢箱梁,所述钢箱梁两端分别与待拆墙
两端的格构柱固定连接,且所述钢箱梁侧面与待拆墙圈梁固定连接;
(30)拆除砌体墙:拆除圈梁下的待拆墙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砌体结构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30)拆除砌
体墙步骤前,还包括将待拆墙圈梁两侧的钢箱梁通过拉杆螺栓与圈梁固连为一整体的步
骤。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砌体结构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30)拆
除砌体墙步骤前,还包括将所述钢箱梁通过拉杆螺栓与楼面板固连为一整体的步骤。
4.一种用于砌体结构改造的托换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琨周俊顾明君刘宏潮智海祥史高林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