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式厌氧沉淀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3415342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26 15: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改良式厌氧沉淀系统,其结构是厌氧沉淀池(1)设置在厌氧反应器(2)的前段,厌氧沉淀池池体(3)外壁底部排泥管(5)通过循环泵(19)连接厌氧反应器(2)底部,厌氧反应器(2)顶部边缘出水堰(8)通过循环管(9)与池体(3)连接,池体(3)顶部边缘溢流堰(10)连接出水管(11),厌氧沉淀池(1)顶部设恒压管(15)与厌氧塔(7)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1)有效保护了厌氧反应器内的高新厌氧菌种,实现了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2)节约了系统投资,降低了系统的运行费用,降低了管理的难度;3)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系统变得简单、易控制且节约成本;4)稳定性和安全性大大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的是一种改良式厌氧沉淀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的厌氧沉淀处理系统,工作流程为系统进水进入厌氧反应器,厌氧反应器出水进入厌氧沉淀池,厌氧沉淀池出水进入后续处理系统。在这种系统设计上,厌氧反应器需要设置强制循环栗对反应器内的泥水混合液进行强制循环。废水直接进入厌氧反应器,对厌氧菌的冲击较大,废水中携带的对厌氧菌有毒害作用物质成分直接和厌氧塔中污泥接触,会毒害厌氧菌的活性,减弱厌氧菌处理效率。现有的厌氧反应器和厌氧沉淀池还需要配套内循环栗及污泥回流栗,系统复杂冗余。现有系统中,厌氧反应器流失污泥进入厌氧沉淀池后,厌氧沉淀池内污泥需要定期通过回流栗回流至厌氧反应器,或者排放。由于污泥流失量及流失时间具有不确定性,固排泥及回流过程需要手动操作,需要人工检查控制厌氧沉淀池内的污泥状况,系统无法实现自动化,增加了操作的复制性和困难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一种改良式厌氧沉淀系统,其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改变系统中厌氧反应器和厌氧沉淀池的流程,通过一套栗实现内循环和污泥回流。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一种改良式厌氧沉淀系统,其结构包括厌氧沉淀池和厌氧反应器,其中厌氧沉淀池设置在厌氧反应器的前段,厌氧沉淀池包括池体,该池体外壁底部设进水管、排泥管和人孔,排泥管与循环栗连接,该循环栗通过管道与厌氧反应器底部连接,该厌氧反应器内设厌氧塔,厌氧反应器顶部边缘设出水堰,该出水堰与循环管连接,该循环管与池体连接,池体顶部边缘设溢流堰,该溢流堰与出水管连接,厌氧沉淀池顶部设空气封罐,该空气封罐上设排空管、放空管和恒压管,放空管与厌氧沉淀池在池体内部连接,池体内部与回水管连接,恒压管与厌氧塔连接,池体内部设内部人孔。优选的,所述的厌氧反应器上设温度计。优选的,所述的厌氧反应器顶部设pH计。优选的,所述的池体外壁上设视镜。优选的,所述的进水管与进水栗相连。优选的,所述的循环栗与时间继电器连接。本技术的优点:I)厌氧沉淀池结构的改变有效保护了厌氧反应器内的高新厌氧菌种,避免受到废水中溶解氧、有毒有害物质的冲击,实现了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2)通过一套栗将内循环和污泥回流两种功能集中到一起,节约了系统投资,降低了系统的运行费用,降低了管理的难度;3)系统实现了全自动控制,无需人工定时检查厌氧沉淀池内污泥、无需人工运行污泥回流栗,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系统变得简单、易控制且节约成本;4)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大大提高。【附图说明】图1为改良式厌氧沉淀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厌氧沉淀池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图中的I是厌氧沉淀池、2是厌氧反应器、3是池体、4是进水管、5是排泥管、6是人孔、7是厌氧塔、8是出水堰、9是循环管、10是溢流堰、11是出水管、12是空气封罐、13是排空管、14是放空管、15是恒压管、16是回水管、17是内部人孔、18是视镜、19是循环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2、3所示,一种改良式厌氧沉淀系统,其结构包括厌氧沉淀池I和厌氧反应器2,其中厌氧沉淀池I设置在厌氧反应器2的前段;所述的厌氧沉淀池I包括池体3,该池体3外壁底部设进水管4、排泥管5和人孔6,排泥管5与循环栗19连接,该循环栗19通过管道与厌氧反应器2底部连接,该厌氧反应器2内设厌氧塔7,厌氧反应器2顶部边缘设出水堰8,该出水堰8与循环管9连接,该循环管9与池体3连接,池体3顶部边缘设溢流堰10,该溢流堰10与出水管11连接,厌氧沉淀池I顶部设空气封罐12,该空气封罐12上设排空管13、放空管14和恒压管15,放空管14与厌氧沉淀池I在池体3内部连接,池体3内部与回水管16连接,恒压管15与厌氧塔7连接,池体3内部设内部人孔17。所述的厌氧反应器2上设温度计,用于观察厌氧反应器罐体内污泥温度。所述的厌氧反应器2顶部设pH计,用于观察系统出水pH值。所述的池体3外壁上设视镜18,用于观察厌氧沉淀池内部。所述的进水管4与进水栗相连,用于将废水打入厌氧沉淀池底部。所述的循环栗19与时间继电器连接,用于通过人工设置实现循环栗的间断运行。所述的厌氧反应器为现有技术。技术参数:1.处理废水能力为 lt/hr_100t/hr;2.上升流速为0.5m/hr 2m/hr。根据以上结构,工作时,废水通过进水栗打入厌氧沉淀池底部,在底部和沉淀污泥、循环废水混合;一旦进水栗启动,循环栗联动启动,将进水、沉淀污泥和循环废水抽吸提升进入厌氧反应器内;在厌氧反应器内,废水中污染物质在厌氧菌的作用下,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实现无害化处理;在循环栗的推动作用下,被净化的废水沿厌氧塔上升,在一、二效降解装置中发生不同的分解反应;被降解的废水沿厌氧反应器出水堰溢流至沉淀池,污泥沉淀至底部,被降解的废水通过沉淀池溢流堰,实现系统的最终出水。进水栗通过液位实现自动控制,循环栗通过和进水栗联动控制,实现自动运行。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改良式厌氧沉淀系统,其特征包括厌氧沉淀池(I)和厌氧反应器(2),其中厌氧沉淀池(I)设置在厌氧反应器(2)的前段,厌氧沉淀池(I)包括池体(3),该池体(3)外壁底部设进水管(4)、排泥管(5)和人孔(6),排泥管(5)与循环栗(19)连接,该循环栗(19)通过管道与厌氧反应器(2)底部连接,该厌氧反应器(2)内设厌氧塔(7),厌氧反应器(2)顶部边缘设出水堰(8),该出水堰(8)与循环管(9)连接,该循环管(9)与池体(3)连接,池体(3)顶部边缘设溢流堰(10),该溢流堰(10)与出水管(11)连接,厌氧沉淀池(I)顶部设空气封罐(12),该空气封罐(12)上设排空管(13)、放空管(14)和恒压管(15),放空管(14)与厌氧沉淀池(I)在池体(3)内部连接,池体(3)内部与回水管(16)连接,恒压管(15)与厌氧塔(7)连接,池体(3)内部设内部人孔(17)。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式厌氧沉淀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厌氧反应器(2)上设温度计。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式厌氧沉淀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厌氧反应器(2)顶部设pH计ο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式厌氧沉淀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池体(3)外壁上设视镜(18)。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式厌氧沉淀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进水管(4)与进水栗相连。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式厌氧沉淀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循环栗(19)与时间继电器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是改良式厌氧沉淀系统,其结构是厌氧沉淀池(1)设置在厌氧反应器(2)的前段,厌氧沉淀池池体(3)外壁底部排泥管(5)通过循环泵(19)连接厌氧反应器(2)底部,厌氧反应器(2)顶部边缘出水堰(8)通过循环管(9)与池体(3)连接,池体(3)顶部边缘溢流堰(10)连接出水管(11),厌氧沉淀池(1)顶部设恒压管(15)与厌氧塔(7)连接。本技术的优点:1)有效保护了厌氧反应器内的高新厌氧菌种,实现了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2)节约了系统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良式厌氧沉淀系统,其特征包括厌氧沉淀池(1)和厌氧反应器(2),其中厌氧沉淀池(1)设置在厌氧反应器(2)的前段,厌氧沉淀池(1)包括池体(3),该池体(3)外壁底部设进水管(4)、排泥管(5)和人孔(6),排泥管(5)与循环泵(19)连接,该循环泵(19)通过管道与厌氧反应器(2)底部连接,该厌氧反应器(2)内设厌氧塔(7),厌氧反应器(2)顶部边缘设出水堰(8),该出水堰(8)与循环管(9)连接,该循环管(9)与池体(3)连接,池体(3)顶部边缘设溢流堰(10),该溢流堰(10)与出水管(11)连接,厌氧沉淀池(1)顶部设空气封罐(12),该空气封罐(12)上设排空管(13)、放空管(14)和恒压管(15),放空管(14)与厌氧沉淀池(1)在池体(3)内部连接,池体(3)内部与回水管(16)连接,恒压管(15)与厌氧塔(7)连接,池体(3)内部设内部人孔(1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白云环保工程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