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厌氧菌的分离培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375412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30 14: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厌氧菌的分离培养方法,包括培养基的配制、培养基灭菌前充氮气、菌种的富集培养和菌种的分离培养;其中菌种的分离培养采用液体培养基与固体培养基交替接种培养的方式,液体培养基向固体培养基接种采用毛细玻璃管穿刺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中形成一个接种面光滑的圆柱状厌氧培养腔,接种后采用未凝固的培养基将固体培养基表面形成的圆孔密封,从而形成密封的厌氧培养腔,厌氧培养腔的内壁为厌氧菌的培养面。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在固体培养基中形成接种面平整光滑的厌氧培养腔,为厌氧菌的培养提供厌氧环境,减少了厌氧设备的使用,简化了分离过程,节省了分离过程费用,缩短了获得单菌株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厌氧菌的分离培养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领域,特别是涉及石油生产回用水、油田污水及含油污泥中厌氧菌的分离培养方法。
技术介绍
在石油化工行业中,微生物引起的腐蚀导致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有文献报道,油井中75%以上的腐蚀、埋地管道和线缆中50%的故障来自微生物的腐蚀(主要是硫酸盐还原过程);另有2008年的相关文献报道,在我国,每年由于腐蚀对油田造成的损失高达2亿元。随着多数陆上油田的开采进入中、后期,为提高采出率注水、注蒸汽及油田回注水的量均在逐年增加,采出原油的含水率也在增高,为了防止微生物腐蚀就需要在油田生产用水中投加更多的化学杀菌剂,由于微生物进化速度快,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往往导致长期使用的杀菌剂效力下降,同时大量杀菌剂的投加又引起油田污水处理的难度增强。所以,微生物对油田造成的损失正在逐年上升。石油生产过程中引起腐蚀的微生物可分为厌氧和好氧两大类,在实际生产环境中,细菌群体中多种厌氧菌与好氧菌共存一起,好氧与厌氧腐蚀一般会同时发生,引起腐蚀的微生物主要有:硫酸盐还原菌(发生硫酸盐还原过程)、硫氧化菌、腐生菌、铁细菌和真菌。有文献报道,其中的硫酸盐还原菌不仅会造成设备腐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厌氧菌的分离培养方法,包括培养基的配制、培养基灭菌前充氮气、菌种的富集培养和菌种的分离培养;其中菌种的分离培养采用液体培养基与固体培养基交替接种培养的方式,液体培养基向固体培养基接种采用毛细玻璃管吸取待分离菌液穿刺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中形成一个接种面光滑的圆柱状厌氧培养腔,接种后采用未凝固的培养基将固体培养基表面形成的圆孔密封,从而形成密封的厌氧培养腔,厌氧培养腔的内壁为厌氧菌的培养面;固体培养基向液体培养基接种是将接种针伸入到厌氧培养腔内,从培养面上挑取形成的单菌落接入液体培养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厌氧菌的分离培养方法,包括培养基的配制、培养基灭菌前充氮气、菌种的富集培养和菌种的分离培养;所述菌种的富集培养是将菌种先进行活化,然后在相应的液体培养基之间经过2~5次转接获得富集菌液,接种不用在厌氧工作站进行;其中菌种的分离培养采用液体培养基与固体培养基交替接种培养的方式,液体培养基向固体培养基接种采用毛细玻璃管吸取待分离菌液穿刺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中形成一个接种面光滑的圆柱状厌氧培养腔,接种后采用未凝固的培养基将固体培养基表面形成的圆孔密封,从而形成密封的厌氧培养腔,厌氧培养腔的内壁为厌氧菌的培养面;首先将富集菌液梯度稀释后向固体培养基接种,需要在厌氧工作站中进行,接种完毕后加胶塞,并在移出厌氧工作站之后立即蜡封,转至普通培养箱培养,培养3-7天后,固体培养基中长出菌落;固体培养基向液体培养基接种是在厌氧工作站中将接种针伸入到厌氧培养腔内,从培养面上挑取形成的单菌落接入液体培养基,接种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胜中王红涛王阳峰薄德臣王海波徐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