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放大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413583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26 11: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功率放大器电路,包括缓冲单元、检测单元、控制单元与第一功率放大器。缓冲单元接收输入信号与控制信号,以产生缓冲信号。检测单元耦接缓冲单元,接收缓冲信号,检测缓冲信号的电压振幅,以产生检测信号。控制单元耦接检测单元,接收检测信号,以产生控制信号。第一功率放大器耦接缓冲单元,接收缓冲信号,以产生输出信号。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以使得功率放大器可操作在线性范围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功率放大器
,尤其涉及一种功率放大器电路

技术介绍

一般来说,在使用功率放大器时,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端的信号可能会产生饱和的情况。然而,若是只观察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的信号大小,则不能确定功率放大器是否操作在线性区内。并且,由于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的信号是不易观察变化的,而必须对输出端的信号进行特定参数(P1dB或IIP3)的量测,才能得知功率放大器是否操作在饱和的情况,如此这样的做法将会耗时且较为麻烦。
因此,功率放大器的设计上仍有改善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功率放大器电路,以使得功率放大器可操作在线性范围内。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功率放大器电路,包括缓冲单元、检测单元、控制单元与第一功率放大器。缓冲单元接收输入信号与控制信号,以产生缓冲信号。检测单元耦接缓冲单元,接收缓冲信号,检测缓冲信号的电压振幅,以产生检测信号。控制单元耦接检测单元,接收检测信号,以产生控制信号。第一功率放大器耦接缓冲单元,接收缓冲信号,以产生输出信号。
本技术通过检测单元检测缓冲单元所产生的缓冲信号的电压振幅,以产生检测信号,控制单元再根据检测信号产生控制信号,以调整缓冲单元所输出的缓冲信号,使得输入至第一功率放大器的缓冲信号可以被调整并控制。如此一来,可以使得第一功率放大器可操作在线性范围内。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功率放大器电路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缓冲单元的详细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检测单元的详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功率放大器电路的示意图。功率放大器电路100包括缓冲单元110、检测单元120、控制单元130与第一功率放大器140。
缓冲单元110接收输入信号与控制信号,以产生缓冲信号。也就是说,缓冲单元110接收输入信号,并根据控制信号,调整输入信号的信号振幅,以产生对应的缓冲信号。
检测单元120耦接缓冲单元110,接收缓冲信号,检测缓冲信号的电压振幅,以产生检测信号。也就是说,检测单元120取得缓冲信号后,会将缓冲信号的电压振幅转换成以电位(V)表示,以产生对应的检测信号。
控制单元130耦接检测单元120,接收检测信号,以产生控制信号。也就是说,控制单元130接收到检测信号,并根据检测信号的电位与预设电位,例如比较检测信号的电位与预设电位,而据以产生对应的控制信号,以便于控制缓冲单元110调整其所输出的缓冲信号的信号振幅。
第一功率放大器140耦接缓冲单元110,接收缓冲信号,以产生输出信号。如此一来,通过检测单元120与控制单元130调整缓冲单元110所输出的缓冲信号,以确保第一功率放大器140所输出的输出信号可操作在线性区内。
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缓冲单元的详细示意图。缓冲单元110包括可选择电流源IS、第一晶体管M1、第二晶体管M2、第三晶体管M3、第一电容C1、第一电阻R1、第四晶体管M4、第二电容C2、第二电阻R2、第五晶体管M5、第六晶体管M6、第七晶体管M7与第八晶体管M8。
可选择电流源IS接收控制信号,以产生调整电流。第一晶体管M1具有第一端、第二端与第三端。第一晶体管M1的第一端耦接可选择电流源IS,以接收调整电流,第一晶体管M1的第二端耦接第一晶体管M1的第一端,第一晶体管M1的第三端耦接至接地。
第二晶体管M2,具有第一端、第二端与第三端。第二晶体管M2的第一端耦接第一晶体管M1的第一端,第二晶体管M2的第三端耦接至接地。第三晶体管M3具有第一端、第二端与第三端。第三晶体管M3的第一端耦接第二晶体管M2的第一端,第三晶体管M3的第三端耦接至接地。
第一电容C1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接收输入信号。其中,输入信号例如为差动信号,而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所接收的输入信号例如为差动信号的正输入信号。
第一电阻R1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耦接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耦接至第一电压V1。
第四晶体管M4具有第一端、第二端与第三端。第四晶体管M4的第一端耦接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第四晶体管M4的第二端产生缓冲信号,第四晶体管M4的第三端耦接第三晶体管M3的第二端。其中,输出信号例如为差动信号,而第四晶体管M4的第二端所产生的缓冲信号例如为差动信号的负输出信号。
第二电容C2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接收输入信号。其中,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所接收的输入信号例如为差动信号的负输入信号。
第二电阻R2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耦接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耦接第一电压V1。
第五晶体管M5具有第一端、第二端与第三端。第五晶体管M5的第一端耦接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第五晶体管M5的第二端产生缓冲信号,第五晶体管M5的第三端耦接第三晶体管M3的第二端。其中,第五晶体管M5的第二端所产生的缓冲信号例如为差动信号的正输出信号。
第六晶体管M6具有第一端、第二端与第三端。第六晶体管M6的第二端耦接第四晶体管M4的第二端,第六晶体管M6的第三端耦接至第二电压V2。
第七晶体管M7具有第一端、第二端与第三端。第七晶体管M7的第一端耦接第六晶体管M6的第一端,第七晶体管M7的第二端耦接第五晶体管M5的第二端,第七晶体管M7的第三端耦接至第二电压V2。
第八晶体管M8具有第一端、第二端与第三端,第八晶体管M8的第一端耦接第六晶体管M6的第一端,第八晶体管M8的第二端耦接第八晶体管M8的第一端与第二晶体管M2的第二端,第八晶体管M8的第三端耦接至第二电压V2。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晶体管M1、第二晶体管M2、第三晶体管M3、第四晶体管M4与第五晶体管M5分别例如为N型晶体管,而第一晶体管M1、第二晶体管M2、第三晶体管M3、第四晶体管M4与第五晶体管M5的第一端、第二端与第三端分别为N型晶体管的栅极端(Gate)、漏极端(Drain)与源极端(Source)。
另外,第六晶体管M6、第七晶体管M7与第八晶体管M8分别例如为P型晶体管,而第六晶体管M6、第七晶体管M7与第八晶体管M8的第一端、第二端与第三端分别为P型晶体管的栅极端(Gate)、漏极端(Drain)与源极端(Source)。如此一来,通过控制信号控制可调整电流IS产生对应的调整电流,以改变流过第四晶体管M4与第五晶体管M5的电流,进而使得缓冲单元110所输出的缓冲信号的信号振幅,以确保第一功率放大器140的输出信号可操作在线性区内。
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检测单元的详细示意图。检测单元120包括多个第二功率放大器310、多个整流器320与加法器330。
第二功率放大器310以串接的方式依序连接。例如,第二个功率放大器310的输入端耦接第一个第二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功率放大器电路,包括:缓冲单元,接收输入信号与控制信号,以产生缓冲信号;检测单元,耦接所述缓冲单元,接收所述缓冲信号,检测所述缓冲信号的电压振幅,以产生检测信号;控制单元,耦接所述检测单元,接收所述检测信号,以产生所述控制信号;以及第一功率放大器,耦接所述缓冲单元,接收所述缓冲信号,以产生输出信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功率放大器电路,包括:
缓冲单元,接收输入信号与控制信号,以产生缓冲信号;
检测单元,耦接所述缓冲单元,接收所述缓冲信号,检测所述缓冲信号
的电压振幅,以产生检测信号;
控制单元,耦接所述检测单元,接收所述检测信号,以产生所述控制信
号;以及
第一功率放大器,耦接所述缓冲单元,接收所述缓冲信号,以产生输出
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放大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单
元包括:
可选择电流源,接收所述控制信号,以产生调整电流;
第一晶体管,具有第一端、第二端与第三端,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端
耦接所述可选择电流源,以接收所述调整电流,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端耦
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三端耦接至接地;
第二晶体管,具有第一端、第二端与第三端,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端
耦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三端耦接至所述接地;
第三晶体管,具有第一端、第二端与第三端,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端
耦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三端耦接至所述接地;
第一电容,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接收所述输入
信号;
第一电阻,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耦接所述第一
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耦接至第一电压;
第四晶体管,具有第一端、第二端与第三端,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一端
耦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二端产生所述缓冲信号,
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三端耦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仁杰傅从超林佳兴
申请(专利权)人:精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