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及其对外充电检测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408077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25 17: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子设备及其对外充电检测电路,其中,该对外充电检测电路连接在充电电池与外接接口之间,包括对外接设备的接入状况进行检测的接入检测模块、对接入后的外接设备进行充电管理的电源管理模块、以及根据所述接入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电源管理模块对外接设备进行充电管理的控制器,所述接入检测模块的检测端与外接接口的充电端连接,所述接入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输出端与外接接口的充电端连接。通过上述对外充电检测电路可以实现对外接设备的自动识别,并对接入后的外接设备自动进行充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设及电子电路
,特别设及一种电子设备及其对外充电检测电 路。
技术介绍
目前,一般采用充电宝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而电子设备需要实现较大功率的声 音外放功能或WiFi功能时,则需另外连接蓝牙音响、蓝牙WiFi等设备,从而使得电子设备之 间的连线纷繁复杂。目前,随着科技的进步,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对蓝牙音响、蓝牙WiFi等 电子设备增加了对外充电功能,但当蓝牙音响、蓝牙WiFi等电子设备处于待机状态时,则需 用户唤醒设备后才能对外接设备进行充电,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对外充电检测电路,旨在自动识别电子设备的 外接设备,并对外接设备进行充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对外充电检测电路,连接在充电电池与外接 接口之间,该对外充电检测电路包括对外接设备的接入状况进行检测的接入检测模块、对 接入后的外接设备进行充电管理的电源管理模块、W及根据所述接入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 控制所述电源管理模块对外接设备进行充电管理的控制器,所述接入检测模块的检测端与 外接接口的充电端连接,所述接入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控 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输出端与外接接口 的充电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接入检测模块包括第一 Ξ极管、第二Ξ极管、第一二极管、第一电阻、 第二电阻、第Ξ电阻及第四电阻,所述第一 Ξ极管的基极经第一电阻与外接接口的充电端 连接,所述第一 Ξ极管的集电极经第二电阻与第二Ξ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 Ξ极管的 发射极与充电电池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Ξ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控制器的第一输入端、 第Ξ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Ξ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Ξ电阻的另一端与充电电池 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经第四电阻与充电电池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二 极管的阴极与外接接口的充电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 Ξ极管为PNP型Ξ极管,所述第二Ξ极管为NPN型Ξ极管。 优选地,所述电源管理模块包括第一场效应管、第ΞΞ极管、第五电阻、第六电阻 及第屯电阻,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分别与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第六电阻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ΞΞ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 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电源管理模块的电源端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与外接接 口的充电端连接;所述第ΞΞ极管的基极经第屯电阻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 ΞΞ极管的发射极接地。[000引优选地,所述第一场效应管为P沟道M0S管,所述第ΞΞ极管为NPN型Ξ极管。 优选地,该对外充电检测电路还包括用于对外接设备的充电电流进行检测的电流 检测模块,所述电流检测模块的检测端连接在电源管理模块的输出端与外接接口的充电端 之间,所述电流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当所述充电电流小于控制 器内部预设的电流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电源管理模块关闭对外接设备的充电。 优选地,所述电流检测模块包括运算放大器、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 一电阻及第十二电阻,所述第八电阻连接在外接接口的充电端与电源管理模块的输出端之 间,所述第八电阻的一端经第九电阻与运算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连接,另一端经第十电阻 与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经第十一电阻与运算放大 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经第十二电阻与控制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00川优选地,所述外接接口为通用USB接口。 本技术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充电电池、外接接口 W及对 外充电检测电路,所述对外充电检测电路连接在充电电池的输出端与外接接口之间,所述 外充电检测电路包括对外接设备的接入状况进行检测的接入检测模块、对接入后的外接设 备进行充电管理的电源管理模块、W及根据所述接入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电源管 理模块对外接设备进行充电管理的控制器,所述接入检测模块的检测端与外接接口的充电 端连接,所述接入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 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输出端与外接接口的充电端连接。 本技术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对外充电检测电路,由接入检测模块检测外接接口 是否接入外接设备,当接入检测模块检测到接入外接设备时,则将该检测结果通过控制器 的第一输入端反馈至控制器,控制器则发出控制信号至电源管理模块,此时,充电电池将通 过电源管理模块对外接接口接入的外接设备进行充电;当接入检测模块检测到未接入外接 设备时,则控制器将维持原状,并不触发电源管理模块进行工作。从而实现对外接设备的接 入情况的自动识别,并对接入后的外接设备自动进行充电管理。【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 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 下,还可W根据运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技术对外充电检测电路一实施例的模块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电路结构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对外充电检测电路另一实施例的模块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电路结构连接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 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 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 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 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技术中设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 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 "第二"的特征可W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 案可W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W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 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运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 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提出一种对外充电检测电路。 参照图1至4,图1为本技术对外充电检测电路一实施例的模块示意图;图2为 图1中的电路结构连接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对外充电检测电路另一实施例的模块示意 图;图4为图3中的电路结构连接示意图。 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1所述,该对外充电检测电路10连接在电子设备的充 电电池20与外接接口 30之间,其包括对外接设备的接入状况进行检测的接入检测模块11、 对接入后的外接设备进行充电管理的电源管理模块12、W及根据所述接入检测模块11的检 测结果控制所述电源管理模块12对外接设备进行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对外充电检测电路,连接在充电电池与外接接口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对外接设备的接入状况进行检测的接入检测模块、对接入后的外接设备进行充电管理的电源管理模块、以及根据所述接入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电源管理模块对外接设备进行充电管理的控制器;所述接入检测模块的检测端与外接接口的充电端连接,所述接入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输出端与外接接口的充电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TCL软件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