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孢菇栽培菇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401593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24 08:05
一种双孢菇栽培菇房,包括四面墙体、地面和床架,所述墙体上涂刷有石灰层,前、后两面墙体上开设有通风窗,所述地面铺设混凝土硬化;所述的床架包括立柱和层架,所述的层架设置在立柱上,层架设有9层,所述的层架上设有尼龙网床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显著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空间利用率高,经济实用,搭建快速耐用,可以提高单位土地面积内的菇房产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食用菌种植
,特别涉及一种双孢菇栽培菇房
技术介绍
我国食用菌产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产量达到2000多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70%以上,已成为我国继粮、棉、油、菜、果之后的第六大种植产业。虽然我国的食用菌生产发展迅速,并且成为世界食用菌生产大国,但我国的食用菌产业仍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据测算,我国内地食用菌人均消费量还不到香港的十分之一,一旦国内市场被完全启动,需要的食用菌将达到5000万吨鲜品以上,并且需要周年供应,而且,国外食用菌人均消费量每年正以百分之十三的速度递增。一般种植双孢菇必须要有合适的种植场地,建设标准的双孢菇菇房需要大量的资金,这显然与农村作为副业养殖双孢菇的出发点相背离,结合农村大批人口进城务工,农村出现大量的闲置平房,无人看管,日渐衰败,而平房由于其通风条件好,特别适合种植双孢菇,因此,如何合理的利用农村闲置的平房种植双孢菇,成为农村菇农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空间利用率高的双孢菇栽培菇房。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双孢菇栽培菇房,包括四面墙体、地面和床架,所述墙体上涂刷有石灰层,前、后两面墙体上开设有通风窗,所述地面铺设混凝土硬化;所述的床架包括立柱和层架,所述的层架设置在立柱上,层架设有9层,所述的层架上设有尼龙网床面。进一步的,第3、6层层架之间搭建人行过道。进一步的,所述的立柱为水泥制成,所述的层架为蒿竹制成。进一步的,所述通风窗正对床架之间的走道。进一步的,墙体顶部设有两根薄腹梁。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显著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空间利用率高,经济实用,搭建快速耐用,可以提高单位土地面积内的菇房产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墙体,2、地面,3、通风窗,4、层架,5、立柱,6、马槽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如图1所示的一种双孢菇栽培菇房,包括四面墙体、地面和床架,墙体长18m、宽9m、高5.5m,墙体上涂刷有石灰层,墙体顶部设有两根薄腹梁,墙体顶部覆盖有马槽板;前、后两面墙体上要按房内菇床过道正对位置开设0.22m×0.5m的通风窗,底层的通风窗要高出地面0.2m,所述地面铺设0.06m厚的混凝土;所述的床架包括立柱和层架,架宽1.2m、层高0.5m,底层距地面约0.4m,所述的层架设置在立柱上,菇房按东西方向可搭建10排,高9层,房内床架之间预留过道为0.6m、前边0.7m、两边0.5m,后边不留;第3、6层层架之间搭建人行过道;床架材料以小蒿竹和水泥杆搭配使用,即以蒿竹做整体支架,水泥杆做承重立柱,床面用特制尼龙网连接,以耐腐蚀。菇房体积为891m3(18m×9m×5.5m),床架使用面积为864m2(1.2m×8m×9层×10排),空间利用率(栽培料体积与菇房体积的百分比)为24.24%;菇房空间比(菇房体积与菇床面积之比)为1.03∶1。以上对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凡依本技术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技术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孢菇栽培菇房,其特征在于:包括四面墙体、地面和床架,墙体顶部覆盖有马槽板,所述墙体上涂刷有石灰层,前、后两面墙体上开设有通风窗,所述地面铺设混凝土硬化;所述的床架包括立柱和层架,所述的层架设置在立柱上,层架设有9层,所述的层架上设有尼龙网床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孢菇栽培菇房,其特征在于:包括四面墙体、地面和床架,墙体顶部覆盖有马
槽板,所述墙体上涂刷有石灰层,前、后两面墙体上开设有通风窗,所述地面铺设混凝土硬
化;所述的床架包括立柱和层架,所述的层架设置在立柱上,层架设有9层,所述的层架上设
有尼龙网床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孢菇栽培菇房,其特征在于: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志华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金三农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