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进专利>正文

一种水上建堤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391047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22 15: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上建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水底钻出多个桩孔;(2)各桩孔灌注混凝土形成混凝土柱;(3)在混凝土柱的外部、沿多根混凝土柱延伸而成的轮廓面,填充混凝土形成混凝土墙体。本发明专利技术个的水上建堤方法,能直接在水上进行作业建造堤坝,施工速度快,而且建造的堤坝稳固、有效防止水流冲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上建堤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造工程,具体涉及一种在水上建造堤的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建设平稳快速发展,尤其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要向海洋、江河等“借用”陆地资源,以满足人们的生产、经营需求。包括围海造陆、建造码头、跨江(海)大桥的桥墩等工程,都需要在水上(江河上或海上)建造堤坝。但是,现有的施工方法非常耗时、效率低,无法直接在水上进行施工,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不足,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快速、高效,而且能适应不同河床、海床特殊情况而进行建造的,直接在水上进行堤坝建造的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水上建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水底钻出多个桩孔;(2)各桩孔灌注混凝土形成混凝土柱;(3)在混凝土柱的外部、沿多根混凝土柱延伸而成的轮廓面,填充墙材料形成墙体。这样的方式使得墙体以混凝土柱为支柱,使堤坝墙体有较好的受力;同时由于能直接在水上进行作业,提高施工效率。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步骤(3)中,形成墙体具体为:所述墙材料为混凝土;以两根或以上混凝土柱为一组,沿每组混凝土柱两侧插下模板,在模板之间浇灌混凝土形成墙体。这样的方式快速、高效,适合于水深较浅的河、海边进行施工。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为,所述步骤(3)中,形成墙体具体为:所述墙材料为砖;沿混凝土柱向水底叠放若干砖,所述砖之间紧密连接形成墙体;还包括步骤(4):所述混凝土柱与所述砖之间的间隙填充防水物料;优选地,所述砖体的中部设有贯穿砖体上下表面的中空柱位和/或中空墙位;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3-1),在所述砖叠放成墙体之后,沿砖的中空墙位和/或中空柱位灌注混凝土,形成防水墙;更选地,所述中空墙位的墙侧壁上边缘低于所述砖体的上边缘,和/或所述中空墙位的墙侧壁下边缘高于所述砖体的下边缘;这样的方式是墙体更稳固,施工更简便,有效抵御湍急河水或海水的冲击。中空墙位、中空柱位的作用使墙体在多加一道防水墙结构,进一步保障防水效果。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步骤(1)中,所述桩孔排列成双排延伸;所述步骤(3)中,分别沿双排桩孔上的混凝土柱,形成双排墙体,双排墙体之间具有间隙;还包括步骤(5):在双排混凝土墙之间的间隙中填充混凝土,使双排墙体连结成整层墙体。这样的方式更进一步提高堤坝墙体的稳固性。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还还包括步骤(6):在形成的整层墙体上,再重复步骤(1)至(5)建造双排的整层墙体,直到多层整层墙体组成的整体墙体满足高度要求;优选地,所述步骤(6)中,最顶层的墙体为单排墙体。这样的方式可把堤坝建造在更深的水域,满足实际需求。优选的技术方案为,优选地,所述砖体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均设有形状匹配的榫槽位;所述榫槽位用于使上下相邻的两块砖体相互扣合;优选地,所述砖体的顶面还设有防水胶层,所述防水胶层与砖体的顶面形状匹配;更优地,所述砖体的所有外角制成圆角。这样的方案是砖与砖之间更加紧密扣合,更不容易被海水冲散。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砖的两端设有与混凝土柱形状匹配的槽位,所述砖沿相邻两根混凝土柱之间往水底叠放。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步骤(3)中,在叠放完毕的砖的顶面,建造混凝土横梁。本专利技术个的水上建堤方法,能直接在水上进行作业建造堤坝,施工速度快,而且建造的堤坝稳固、有效防止水流冲击。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中间过程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应用于泥土底的侧视方向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应用于砂石底的侧视方向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应用于砂石底的正视方向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3应用于砂石底的侧视方向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3应用于泥土底的侧视方向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4应用于砂石底的侧视方向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4应用于泥土底的侧视方向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采用的砖的第一种形式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采用的砖的榫接结构分离状态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采用的砖的榫接结构扣合状态示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采用的砖堆叠成墙后的防水墙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采用的砖的第二种形式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采用的砖的另一种形式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种应用于泥土底的底砖结构示意图。图17为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种应用于泥土底的底砖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8为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种应用于砂石底的底砖结构示意图。图19为与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种应用于砂石底的底砖配合使用的平衡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0为本专利技术的方法中砖与混凝土柱之间防水结构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水上建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水底钻出多个桩孔;(2)各桩孔灌注混凝土形成混凝土柱1;(3)在混凝土柱1的外部、沿多根混凝土柱1延伸而成的轮廓面,填充混凝土24形成混凝土墙体,填充混凝土24形成混凝土墙具体为:以两根或以上混凝土柱1为一组,沿每组混凝土柱1两侧插下模板25,在模板25之间浇灌混凝土24形成混凝土墙体。视实际情况,浇灌混凝土的步骤应当理解为已经包含了清理海沙或泥土的过程,在此不再赘述。更具体地,可以先做矮的模板25’,方便清理模板之间位置的海沙、泥土(如图2所示),再套整体的模板25,建成整幅墙。所述模板25可以为钢模板或其他材质,能保证定型性能即可。本方式施工操作简单,适合水深较浅(0-5米深)的水域,或者作为上述双排墙体之中的每一个单排墙体建造。由于混凝土24直接凝固成混凝土墙,所以墙与混凝土柱1直接结合成一个整体,没有缝隙;当建造下一组墙的时候,无需额外措施即可保证与原有墙之间的防水效果。实施例2包括如下步骤:(1)在水底钻出多个桩孔。(2)各桩孔灌注混凝土形成混凝土柱1;其中,本实施例中的单排墙体,即所钻桩孔及形成的混凝土柱1延伸成单排(图3为侧视方向图,本图中以泥土水底情形为例;图4为侧视方向图,本图中以砂石底情形为例)。(3)沿混凝土柱1向水底叠放若干砖,所述砖之间紧密连接形成墙体;其中,相邻的两根混凝土柱1之间放置砖(图5为正视方向图,中所示以砂石水底情形为例),这样的方式可以使砖的叠放更加灵活、便于调整砖保持水平,更容易保障墙体的防水性能。本实施例中,因砖与砖之间的防水胶层14紧密连接而防水,也可以采用其他防水结构。所述砖优选为混凝土砖,也可以采用其他材质的砖,只需保证防水性能即可。(3-1)在所述砖叠放成墙体之后,沿砖的中空墙位15和/或中空柱位151灌注混凝土,形成防水墙17。中空墙位15与中空柱位151内灌注混凝土可形成一幅新的防水墙17,如图13所示。在有建造本步骤的防水墙17的情况下,可以不对砖本身作任何防水结构要求,即使只是上下表面平整的砖简单叠放,当混凝土防水墙17形成时,仍能堵死上下砖之间的间隙,并把砖与混凝土防水墙17粘牢固;但在砖上增加榫槽位13,可以增大砖与砖之间的扣合力,进一步避免砖被海水冲击而造成墙体破坏,有效保障墙体的稳固性(如图12所示)。而防水胶层14则进一步提高砖与砖之间的粘合能力和防水能力。更进一步地,当叠放的砖的高度接近预设的坝顶时(可以为距离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上建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在水底钻出多个桩孔;(2)各桩孔灌注混凝土形成混凝土柱;(3)在混凝土柱的外部、沿多根混凝土柱延伸而成的轮廓面,填充墙材料形成墙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上建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在水底钻出多个桩孔;(2)各桩孔灌注混凝土形成混凝土柱;(3)在混凝土柱的外部、沿多根混凝土柱延伸而成的轮廓面,填充墙材料形成墙体;(4):所述混凝土柱与所述砖之间的间隙填充防水物料;所述步骤(3)中,形成墙体具体为:所述墙材料为砖;沿混凝土柱向水底叠放若干砖,所述砖之间紧密连接形成墙体;所述砖的两端设有与混凝土柱形状匹配的槽位,所述砖沿相邻两根混凝土柱之间往水底叠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建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砖体的中部设有贯穿砖体上下表面的中空柱位和/或中空墙位;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3-1),在所述砖叠放成墙体之后,沿砖的中空墙位和/或中空柱位灌注混凝土,形成防水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上建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墙位的墙侧壁上边缘低于所述砖体的上边缘,和/或所述中空墙位的墙侧壁下边缘高于所述砖体的下边缘。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建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所述桩孔排列成双排延伸;所述步骤(3)中,分别沿双排桩孔上的混凝土柱,形成双排墙体,双排墙体之间具有间隙;还包括步骤(5):在双排混凝土墙之间的间隙中填充混凝土,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进
申请(专利权)人:周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香港;8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