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识别壳体的手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75411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20 21:57
本公开提供一种可识别壳体的手机,包括手机前壳、安装在前壳上的主板及与前壳扣合的电池壳,所述主板上设有两个双向行程开关,所述电池壳上设有收容部,识别模块设置在所述收容部内且与所述双向行程开关垂直对应;本公开通过在主板上设置两个双向行程开关与电池壳上的识别模块达成不同的连接状态,从而实现识别手机电池盖颜色(材质)的目的,本方案无需在手机电池壳上组装电路板节约了成本;通过采用的识别模块通过调整两个接触部不同的高度设置,以实现与主板上双向行程开关不同的连接状态,从而达成识别手机壳体的目的,结构简单,便于生产,提升了产品设计的自由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一种可识别壳体的手机
技术介绍
随着手机市场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手机作为人们更为普及的日用消费品,不同的客户群体均呈现出追求个性化的愿望。为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很多手机厂家都推出了具有多种颜色(材质)后壳的手机。更换不同颜色(材质)的后壳时,如果手机可以识别后壳颜色,进行自动更换主题等动作,会给用户带来生动的使用感受,提升用户体验。市面上已有的识别后壳颜色(材质)的方案,多为在电池壳上组装一块电路板,手机主板上焊接弹片。组装电池壳之后,弹片将手机主板和电池壳上面的电路板联通,通过检测电路板的电阻或触点连接状态,来达到识别电池壳颜色(材质)的目的。这样做有几个缺点:第一,需要在电池壳上固定额外的电路板,实现成本较高;第二,采用弹片直接和电池壳上的电路板接触,必须保证电路板在弹片的正上方,这样给设计带来了很大的限制。因此需要一种能够简化结构、降低成本且易于生产安装的新型手机。行程开关是一种利用生产机械运动部件的碰撞使其触头动作来实现接通或分断控制电路,从而达到一定控制目的的小电流主令电器,常用来限制机械运动的位置或行程,使运动机械能够按照一定位置或行程自动停止、变速运动、反向运动、自动往返运动等。在实际生产中,通常是将行程开关安装在预先安排的位置,当装在生产机械运动部件上的模块撞击行程开关时,行程开关的触点动作会实现电路的切换。因此,行程开关是一种根据运动部件的行程位置进行切换电路的电器,其作用原理与按钮开关类似,但区别在于按钮开关是手动,行程开关则由运动部件的撞块碰撞。行程开关主要用于将机械位移转变成电信号,使电动机的运行状态得以改变,从而控制机械动作或用作程序控制。有鉴于此,专利技术人研发出一款无需在电池壳上设置电路板且不影响手机整体设计的新型手机壳体识别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能够简化结构、降低成本且易于生产安装的新型手机。具体地,本申请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可识别壳体的手机,包括手机前壳、安装在前壳上的主板及与前壳扣合的电池壳,所述主板上设有两个双向行程开关,所述电池壳上设有收容部,识别模块设置在所述收容部内且与所述双向行程开关垂直对应。通过两个双向行程开关与识别模块不同的接通状态,实现多种手机壳体方案的识别。可选的,所述识别模块大致呈矩形结构,其具有不同高度的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的高度大于第二接触部的高度。不同高度的接触部方便识别模块与双向行程开关不同的接触端子进行接通。可选的,所述识别模块与双向行程开关具有三种不同的连接状态,当双向行程开关处于完全自由状态时为非接通状态;当双向行程开关的行程距离0<d≤0.5mm时为第一接通状态;当双向行程开关的行程距离0.5mm<d≤1mm时为第二接通状态。可选的,所述双向行程开关至少包括第一接触端子及第二接触端子。用以与识别模块进行不同状态的接通。可选的,所述识别模块与第一接触端子接通时为第一接通状态,识别模块与第二接触端子接通时为第二接通状态,当识别模块与第一双向行程开关达成第一接通状态时,识别模块与第二双向行程开关的位置状态可以是三种连接状态的任一种。可选的,所述识别模块与第一双向行程开关达成第二接通状态时,识别模块与第二双向行程开关的位置状态可以是三种连接状态的任一种。可选的,所述识别模块与第一双向行程开关为非接通状态时,识别模块与第二双向行程开关的位置状态可以是三种连接状态的任一种。可选的,所述手机进一步设有安装在前壳上的后壳,所述后壳上与双向行程开关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容置部,所述容置部自后壳的上表面向下表面贯通。所述后壳组装于前壳上,一方面可以对主板进行固定,另一方面其上设置的容置部可以对电池壳上的识别模块进行很好的位置限定。可选的,所述双向行程开关通过表面贴装技术方式焊接在主板上。可选的,所述识别模块通过点胶、双面胶粘结、螺丝固定、超声波焊接、热熔任一种方式固定在收容部内。可选的,前壳在靠近其一端的位置上设有主板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包括竖直壁及水平部,所述竖直壁上间隔设有若干限位凸块。所述限位凸块对主板能进行预定位。可选的,所述限位凸块为楔形结构,限位凸块的最高面位于竖直壁上端面所在的平面,在靠近竖直壁中间位置处设有螺丝安装柱,主板与安装柱对应位置处设有固定部,螺丝可收容在缺口内并旋入安装柱内。可选的,所述水平部边缘设有与竖直壁一体成型的侧壁,所述侧壁上设有凹槽,后壳具有顶部及自顶部延伸形成的左右侧壁,所述侧壁内表面上设有与凹槽相对应的卡扣,所述凹槽与卡扣配合可将后壳固定在前壳上,所述限位凸块用来对后壳的顶部进行纵向固定。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1、本公开通过在主板上设置两个双向行程开关与电池壳上的识别模块达成不同的连接状态,从而实现识别手机电池盖颜色(材质)的目的,本方案无需在手机电池壳上组装电路板节约了成本;2、本公开中采用的识别模块通过调整两个接触部不同的高度设置,以实现与主板上双向行程开关不同的连接状态,从而达成识别手机壳体的目的,结构简单,便于生产,提升了产品设计的自由度。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可识别壳体的手机立体分解图。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可识别壳体的手机前壳示意图。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可识别壳体的手机电池壳与识别模块未组装的局部分解图。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可识别壳体的手机双向行程开关组装在电路板上的示意图。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可识别壳体的手机双向行程开关的导电端子电路示意图。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可识别壳体的手机使用状态示意图。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可识别壳体的手机另一使用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识别壳体的手机,包括手机前壳、安装在前壳上的主板及与前壳扣合的电池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上设有两个双向行程开关,所述电池壳上设有收容部,识别模块设置在所述收容部内且与所述双向行程开关垂直对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识别壳体的手机,包括手机前壳、安装在前壳上的主板及与前壳
扣合的电池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上设有两个双向行程开关,所述电池壳
上设有收容部,识别模块设置在所述收容部内且与所述双向行程开关垂直对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识别壳体的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模块大
致呈矩形结构,其具有不同高度的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
的高度大于第二接触部的高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识别壳体的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模块与
双向行程开关具有三种不同的连接状态,当双向行程开关处于完全自由状态时
为非接通状态;当双向行程开关的行程距离0<d≤0.5mm时为第一接通状态;当
双向行程开关的行程距离0.5mm<d≤1mm时为第二接通状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识别壳体的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行程开
关至少包括第一接触端子及第二接触端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识别壳体的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模块与
第一接触端子接通时为第一接通状态,识别模块与第二接触端子接通时为第二
接通状态,当识别模块与第一双向行程开关达成第一接通状态时,识别模块与
第二双向行程开关的位置状态可以是三种连接状态的任一种。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识别壳体的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模块与
第一双向行程开关达成第二接通状态时,识别模块与第二双向行程开关的位置
状态可以是三种连接状态的任一种。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识别壳体的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成林裴远涛司新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