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建华专利>正文

可提高排气效果的输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7355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以改善排气效果的医用输液装置。由于该装置在输液开始前,滴液管的滴水口密接于出水口上,所以液体可以直接由上输液管进入下输液管中。当排气结束后,将滴液管的上下两端轻轻拉开,滴液管中即会产生符合要求的液面高度和空气空间。该装置在排气操作时管壁上不会附着气泡,不仅方便安全,而且也避免了因排气不利而导致的浪费药液的现象。(*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用输液器,特别是一种可以提高排气效果的输液器,适合于临床给病人输液时使用。利用输液器给病人输液时,首先要进行排气操作。该项工作要在短时内完成滴液管倾斜,针头开、闭,以及调节器的关闭等多项操作。如果发生进气管回水时,还要将进气管上提,关闭进气管等项操作,因此,常见一些护士由于临床操作不利而不得不将一部分药液放掉以后重新进行排气的现象。这样,不仅浪费药液,而且,下输液管的内壁上会附有许多小气泡难以清除,进而给空气进入人体造成隐患。技术专利(92211168.5)中曾经提出了″方便操作的输液器″,但是,限于该装置的结构繁琐,至今没能得到推广应用。本技术是要提供一种进一步改进的,可以明显提高排气效果的输液器。用它,不仅能够达到排气操作的一次成功,而且也不会在输液管的内壁上附着气泡。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输液器中的滴液管用富有弹性的软质塑料做成,使用前,滴液管的出水端被推入滴液管内部和进水端密接在一起,这样在排气操作时,液体便可不经滴定过程直接流入下输液管中。待针头出水后,将滴液管的两端轻轻拉开,即可达到在滴液管中留有适量空气的工作要求。本技术在结构上有明显的进步,排气操作方便、安全,可完全杜绝二次排气现象的发生,因此,特别适合于新上岗的护士使用。同时,由于滴液管中所留空气的多少不是靠护士,而是靠滴液管压缩时所留空间的多少决定的,因此,有利于该项指标的标准化设计。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具体结构的示意图,表示其安装在输液瓶上以后进行排气时的情形。图2是图1中放大两倍的滴液管(6)的示意图。图3是排气结束后,将滴液管两端拉开,滴液管进入正常工作状态时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提出的另外一种滴液管的工作示意图,它与图3所示的滴液管功能相同。图1、图2、图3、图4中的滴液管皆为A端为进水端,B端为出水端。参照图1,除滴液管(6)外,其余进气管(1)、输液针(4)、上输液管(5)、下输液管(7)、调节装置(3)和针头(2)的制造与装配要求同传统方式。对于滴液管(6)来说,应选用富有弹性的医用软质塑料做成,其形状大致为上宽下窄的卵圆(或倒圆锥)形结构。作为产品出厂时,其出水端B(窄端)被推入滴液管内部,是和进水端A(宽端)的滴水口(8)紧密靠合在一起的,如图2所示。该技术的使用方法参照图1,将输液针(4)刺入吊挂的输液瓶中,这时液体便通过输液针(4)、上输液管(5)经滴水口(8)直接流入下输液管(7)中,当液体到达针头(2)时,将滴液管的两端轻轻拉开,如图3所示,滴液管中间会自动形成一定的液面高度和空气空间。再待针头出水后,即可开始给病人注射。图4所示的滴液管除具备图1、图2、图3滴液管的基本结构外,在其中部还做出一个突然变细的瓶颈结构(9),这样,可以在将出水端B推入滴液管内部时,有效地提高出水端B与滴水口(8)的接触紧密程度。权利要求1.一种可以改善排气效果的医用输液器,与传统输液器相比,其特征是还包含一个新式滴液管(6);所说新式滴液管(6)的出水端B被推入滴液管内部,使得出水端与滴水口(8)紧密靠合在一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当滴液管的A,B两端被拉开以后进入正常工作状态时,滴液管总体形状呈上宽下窄的长卵(或倒圆锥)形结构;其宽窄比例以能够方便地将滴液管的出水端B(窄端)推入和拉出滴液管为准。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在滴液管的中部设有突然变细的瓶颈结构(9)。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以改善排气效果的医用输液装置。由于该装置在输液开始前,滴液管的滴水口密接于出水口上,所以液体可以直接由上输液管进入下输液管中。当排气结束后,将滴液管的上下两端轻轻拉开,滴液管中即会产生符合要求的液面高度和空气空间。该装置在排气操作时管壁上不会附着气泡,不仅方便安全,而且也避免了因排气不利而导致的浪费药液的现象。文档编号A61M5/14GK2278483SQ9624831公开日1998年4月15日 申请日期1996年11月15日 优先权日1996年11月15日专利技术者李建华 申请人:李建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以改善排气效果的医用输液器,与传统输液器相比,其特征是还包含一个新式滴液管(6);所说新式滴液管(6)的出水端B被推入滴液管内部,使得出水端与滴水口(8)紧密靠合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李建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